基于遥感影像的博斯腾湖水体环境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来源 :西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ck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干旱区湖泊是流域内水循环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其敏感脆弱性决定了其在干旱区生态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博斯腾湖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区,近些年在人类活动及气候变化的影响下湖面缩减、水质污染加重、水体环境恶化。遥感技术相比传统监测手段有周期性、覆盖范围广等特点,在水体环境及影响因素研究中有更好的数据完整性。本文基于2001-2020年Landsat系列卫星影像,结合研究区气象水文数据及湖泊实测水质资料,利用相关性分析法、Slope趋势分析法、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冗余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博斯腾湖面积及水质时空变化特征,分析了焉耆盆地植被NDVI、土地利用变化及气候变化对湖泊水体环境的影响。构建湖泊矿化度及叶绿素a浓度响应模型,为后续流域水质保护及治理提供参考。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博斯腾湖的水域面积呈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其中2013年面积最小,湖面缩减及扩张部分主要分布在北岸、南岸及东岸。选择B2、B3/B4、B3+B4的波段组合所构建的矿化度反演模型,选择B2、B3、B2B3的组合方式构建的叶绿素a浓度的反演模型,并反演相应水质参数。矿化度及叶绿素a浓度均随时间向升高后降低,矿化度呈由湖中心向四周浓度降低的分布特点,叶绿素a浓度分布与矿化度相反。(2)年最大NDVI值以0.06/20a的速率增长,春夏秋最大NDVI值均处于增加趋势。高植被覆盖区占研究区总面积的55.14%,主要分布在耕地区及芦苇区,研究区植被主要呈轻微增加趋势。20年间土地利用结构组成变化较小,以耕地、水域、芦苇湿地、未利用地为主,林地与建设用地所占比例较小。变化的土地利用类型中耕地面积不断增加,未利用地的面积减小,其他地类面积变化较小。主要呈现未利用地与耕地相互转化,水域与芦苇湿地之间相互转化的变化特点。(3)植被NDVI值与日照时数及蒸发量均呈现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74和0.494。博斯腾湖面积变化主要受降雨量及植被NDVI影响,农作物生长灌溉所需水量较大,因此湖泊面积与降雨量呈正向相关,与植被NDVI呈负向相关。(4)水域及未利用地面积为影响湖泊水质的主要环境因子,解释率分别为65.5%和24.2%。影响矿化度的主要环境因素为芦苇湿地、水域面积及降雨量,影响叶绿素a浓度的主要环境因素为耕地、建设用地、水域面积及蒸发量。构建矿化度与叶绿素a浓度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其中矿化度受气象因子及土地利用变化共同作用,叶绿素a浓度主要受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影响。
其他文献
土壤有机碳库作为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碳储量约为大气碳库的3.3倍,对减小大气中CO2浓度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黄土高原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之一,严重的土壤侵蚀不仅会造成泥沙剥蚀搬运从而发生异位,且以侵蚀泥沙为载体的有机碳同时也发生重分布,其含量和组分均会受到不同程度上的影响进而改变CO2的排放,因此,深入探究侵蚀介导下泥沙运动导致的有机碳空间分布差异的驱动因素有助于进一步揭示小流
学位
水资源状况是制约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而环境变化在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其水文过程,并导致区域水资源时空分布发生变化。蒸散发是导致水资源损耗的重要因素,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不断加剧的背景下,定量估算陕北地区实际蒸散发,分析实际蒸散发的演变规律、阐明各因子对实际蒸散发的影响程度,对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防治和水资源规划配置与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陕北地区为研究对象,首先构建了广义非线性互补模型
学位
坝地是淤地坝拦洪拦沙所形成的,是黄土高原地区重要的耕地资源。由于淤地坝承担着拦截上游洪水泥沙的作用,坝地不可避免地会面临新的泥沙沉积以及土壤水分急剧变化的情况。本文选择黄土高原典型流域淤地坝坝地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采样分析坝地土壤物理化学指标的空间分布差异,揭示土壤理化指标空间差异性成因,结合室内控制实验,研究坝地干湿交替对土壤性质以及淹水条件对作物生长的影响,并提出土壤与作物易受水分变化影响的
学位
汉江流域农业发达,农药化肥施用量大,农业非点源污染严重,对水环境造成了显著影响。汉江流域是南水北调重要水源地,正确认识汉江流域非点源污染现状,有助于改善汉江流域水环境问题。为评价汉江流域非点源污染现状,以景观格局与流域非点源污染之间的响应关系为科学问题,采用“源-汇”景观理论开展流域非点源污染风险评价与控制研究,探究不同景观格局特征对非点源污染的影响,揭示景观格局与非点源污染之间的驱动机制,评价并
学位
随着点源污染逐步得到控制,面源污染防治已成为水环境研究领域内又一重要的难题。滨岸缓冲带能够有效阻隔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中协带的氮、磷等污染物进入水体,是全球公认的减少非点源污染的最高效工具。由于我国西北地区河道的滨岸缓冲带普遍具有面积不足、连续性不好或功能不足等问题,造成对地表径流中污染物质的净化效果不佳,从而影响河流水体健康。子午河中上游地区是以农业面源污染物为主的流域,以此为研究对象,对子午河中
学位
为解决高坝深库下泄水温过低的问题,大中型水电站通常在进水口布置叠梁门分层取水结构提取表层水来提高大坝下游的水温。相比于常规进水口,叠梁门分层取水进水口的结构及其水流条件更加复杂,因此,合理的进水口体型设计及叠梁门布置方案对有效汲取表层水、进水口不发生有害吸气漩涡以及减少水头损失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某大型工程水电站叠梁门式进水口为背景,采用RNG k-ε湍流模型及自由面VOF模拟技术对大机组和生态
学位
引汉济渭工程是联通汉江、渭河两大水系的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作为引汉济渭输配水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北干线黄池沟配水池至板桥出水池段全程采用有压流自流输水,其管线长,沿程布设有多个倒虹、分水口、连通阀井、检修阀井和空气阀等,管线组成复杂,内边界众多,导致北干线非恒定水流传播与响应过程十分复杂。北干线有压输水非恒定流特性与输水过程稳定性及其运行控制优化是确保管线安全稳定运行必须要研究的关键问题。本论文在
学位
骤旱是一种发展异常迅速的短尺度极端干旱现象,可以在短时间内导致环境水分的迅速减少,严重威胁农、林、牧等多部门的经济生产和生态环境建设。与常规干旱相比,骤旱更加难以预测,其迅速发展的特征也大大缩短了农牧业管理者处理决策的准备时间,往往会由此引发更严重的后果。然而,当前对骤旱的形成机理认知不深,对骤旱的应对缺乏科学、精准的方案。因此,亟需开展区域骤旱时空特征及其形成机理研究,提升区域骤旱的预警与应对能
学位
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众多仁人志士参与讨论,在当时风起云涌的救国救民大潮中,形成了体育救国的一大思想潮流。到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举起科学与民主两面大旗,掀起以批判中国传统文化糟粕,学习西方先进文化的思想启蒙大潮。陈独秀和青年毛泽东分别从批判传统文化重文轻武、主静恶动观念的角度为体育救国理论发掘了空前深刻而丰富的思想资源。
期刊
随着我国人口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社会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长,但水资源总量却呈现逐年减少的态势,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有进一步增大的趋势。作为我国北方典型的内陆省份,陕西省水资源呈现陕南丰富,其中汉江水资源丰富。围绕汉江水资源综合利用的工作实际需求,以汉江流域的径流预测问题为导向,以实际开展径流预测的需求为牵引,通过本研究,提出基于机器学习模型优选的组合径流预测方法,针对不同研究断面构建多种机器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