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对沉积物-水界面氧环境和营养盐释放的影响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fei09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研究了太湖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生物多样性、空间分布等特征,利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研究其与生态因子之间关系,确定影响群落结构的主要生态因子,并利用太湖底栖动物历史数据研究了太湖优势度最高的物种——河蚬的种群结构特点、时空分布格局、次级生产力大小;利用微宇宙模拟实验研究初始界面条件、不同温度、不同扰动强度下河蚬对界面氮磷迁移贡献及界面氧环境变化。论文主要内容与结果如下:  2014年夏季和冬季调查了太湖全湖116个样点的底栖动物,分析了其群落结构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共记录底栖动物55种,隶属3门7纲18目27科52属,底栖动物的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405.5ind./m2和146.6g/m2。优势度分析表明河蚬、铜锈环棱螺、霍甫水丝蚓、太湖大螯蜚、寡鳃齿吻沙蚕和拟背尾水虱属是太湖底栖动物的优势种。基于环境因子聚类分析,可将全湖分为三个区,方差分析表明各湖区间环境因子差异显著。统计分析表明三个区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相似性低,差异显著;典范对应分析表明水深、总氮、总磷、氨氮、水生植物、溶解性有机碳和沉积物中值粒径与底栖动物群落结构显著相关。底栖动物的K-优势曲线、物种多样性指数显示,从水生植被区、敞水区,到富营养区,营养水平逐渐升高,底栖动物多样性逐渐降低,生物量逐渐增加。研究结果表明营养水平、底质类型以及水生植被的分布是影响太湖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关键因子。  本文综合历史数据和现场的野外调查,对2006年11-2014年11月对太湖河蚬的每季度的调查以及2006年11月-2007年10月的逐月采样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根据体长频数分布的周年变化,推测太湖河蚬一年繁殖一代。太湖河蚬生物量在空间上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其高值区域均出现在太湖北部梅梁湾和竺山湾及西部河口湖区,而在其它区域的现存量均较低。相反地,在季节动态方面,河蚬生物量的变化较小。太湖河蚬生物量分别为229.0g/m2和177.3ind./m2。利用空间反距离插值法估算全湖生物量为5.354×1011克,体长—频率法估算河蚬次级生产力为1317.247克,P/B系数为2.25,利用P/B系数法估算太湖全湖河蚬年次级生产力为1.204×1012克。  河蚬扰动促进不同形态的氮向上覆水中迁移,而对磷的迁移影响较小,河蚬消耗上覆水和沉积物中的溶氧,使沉积物溶氧层深度降低。在界面稳定状态下,河蚬扰动促进氨氮、亚硝态氮和正磷酸盐向上覆水迁移,对其他离子的作用较弱。在不稳定界面条件下,河蚬扰动增加溶解性硝态氮、亚硝态氮和正磷酸盐向上覆水中迁移,对其他离子的影响较小,同时增加了沉积物剖面的溶氧浓度,使溶氧层深度从3mm增加到5mm;在无河蚬扰动下,上覆水中的磷向沉积物迁移。河蚬扰动强度与总氮、总溶解性氮、总磷、正磷酸盐、硝态氮和亚硝态氮的界面通量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r2>0.76),促进它们向上覆水的迁移。方差分析表明河蚬密度对氨氮和正磷酸盐界面通量影响显著(P<0.05),对总氮和硝态氮的界面通量影响极显著(P<0.01)。随着河蚬密度的增加,河蚬扰动强度加强,不仅增加了沉积物剖面的溶氧浓度,使溶氧层深度从3mm,增加到5mm,并在界面下方1.8mm处溶氧浓度峰值。在15-25℃范围内,河蚬扰动作用低于温度对氮磷营养盐的迁移贡献,各形态氮的界面通量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温度对磷的影响则相反,温度升高促进总磷、溶解性总磷和正磷酸盐从沉积物向上覆水中迁移;河蚬在刚被引入后活动强烈,沉积物表层结构被破坏严重,20℃时扰动作用最强,增加了溶氧层深度。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气相沉积的制备方法,分别研究了AlN/VN多层膜中AlN从稳定相六方相(h-AlN)转变为亚稳立方相(c-AlN)和TiN/SiC多层膜中非晶SiC晶化为立方SiC(c-SiC)的相转变过程,并讨论了两种
土地退化是由于人类不恰当的土地利用或某些不利自然因素的影响而导致的土地生产能力或其他功能的衰减,并使土地生态系统向简单脆弱方向演化的过程.人类对土地退化的研究可以
期刊
γ-TiAl合金具有密度小、比强度高和抗氧化性好等优点,是现代航空、航天和汽车发动机行业最具潜力的高温结构材料之一.热机械处理在改善其室温脆性方面发挥了主要作用,但由于
稀土填充的skutterudite化合物具有优良的热电性能,在室温到773 K范围内,其热电优值(ZT)高于1,是目前已发现的具有最高热电性能的材料之一,有望在废热发电及制冷等热-电转换
本文系统研究了纳米氮化硼(BN)、碳纳米管(CNTs)增强铝基耐磨、减摩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并研究了纳米BN的制备方法。结果表明,添加纳米BN、碳纳米管有助于提高铝基复合材料的耐磨
水环境中氨的污染已被引起重视,特别是自来水中的NH4对人体具有潜在的危害.由于自来水中NH4的浓度比较低,对其处理相对较为困难.该文在系统总结处理低浓度NH4技术基础上,系统
在企业变革中,任何黑的、白的观点都是容易鼓动人心的,而我们恰恰不需要黑的,或白的,我们需要的是灰色的观点.介于黑与白之间的灰度,是十分难掌握的.没有真正领会的人,不可能
期刊
本论文研究了以廉价偏钛酸(HTiO)为主要原料,采用化学沉淀-胶溶-絮凝法制备纳米TiO粉体的工艺,并通过计算机模式识别技术对用偏钛酸制备纳米TiO粉体的工艺进行了优化,为规模
本文从分子设计出发,以高含氢硅油HPSO为主要原料,分别与二乙烯三胺和乙二胺作为交联固化剂反应制备稳定的Si-O-N-C溶胶凝胶,再加入活性组分 Al粉制备 Si-Al-O-N-C先驱体凝胶(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