锌离子稳定魔芋胶黏度机制研究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Heart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别于多数多糖胶体,魔芋胶配制为溶胶后黏度极不稳定,短期放置即迅速下降,不仅影响到后续加工品质,也造成制品膳食纤维功效变化。尽管这是常见现象,但原因始终不详。在稳定魔芋溶胶的尝试中,发现锌离子能够显著提升溶胶稳定性,而在此前并未有相关报道。为究其原因,本文采用钙、镁、锌三种离子,系统研究添加离子后魔芋溶胶的黏度变化及稳定性规律,在理论排除金属离子与魔芋葡甘聚糖(Konjacglucomannan,KGM)直接相互作用后,重点从魔芋胶内微生物角度,探讨离子对微生物及其甘露聚糖酶活性的影响,揭示其稳定机制。进一步分析离子添加对魔芋溶胶-凝胶转变中物性的影响,以评估这一发现的应用价值。主要研究内容与结果如下:1.魔芋溶胶表观黏度可在26 h内从40.928 Pa·s迅速下降到0.009 Pa·s。钙盐、镁盐体系魔芋溶胶黏度下降显著加快,在18h和20h时下降到最低;而锌盐体系魔芋溶胶不仅初始黏度有所增长,且可以维持高黏度状态6d以上。不同来源锌离子均可以稳定魔芋溶胶黏度,可食用锌盐葡萄糖酸锌具有一致的效果。分子量测试结果表明,魔芋溶胶黏度的下降归结于KGM降解(黏度失稳前后,天然KGM分子量从4.4×105 Da下降至0.38×105Da)。抑菌剂条件下初步确定黏度失稳由微生物降解导致,进一步检测发现,钙盐、镁盐体系及原溶胶内菌落总数分别增加至3.0×106 CFU/mL,2.8×108 CFU/mL和1.3×107 CFU/mL,而锌盐体系未观察到菌落的生长,表明锌离子维持魔芋溶胶高黏度是因为抑制微生物的生长。2.为揭示能够产生降解酶的微生物种类,以指导魔芋胶生产的控制措施,分析降解魔芋溶胶体系的优势菌属,结果显示主要为Clostridium,Bacillus,Paenibacillus和Sphingomonas。经过生物Alpha多样性、Beta多样性、群落组成及系统进化分析,该物种注释可为魔芋溶胶降解菌筛选提供目标参考。利用KGM为唯一碳源,从降解魔芋溶胶分离出的34株中,进一步筛选出高降解能力的6株。通过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这6株菌株为多粘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polymyxa),其中C2菌株产酶能力最强,其产β-甘露聚糖酶的相对活性可达3808 U/mg。锌离子可显著抑制C2菌生长,添加锌离子后细菌生长量从1.7×107 CFU/mL降低至5 CFU/mL;借助CD和ITC分析,β-甘露聚糖酶可与锌离子发生相互作用,改变自身二级结构,降低β-折叠比例,增加β-转角和无规卷曲比例,锌离子抑制β-甘露聚糖酶活性,使Paenibacillus polymyxa产酶活性降至42.78%。这表明,锌离子主要通过对Paenibacillus polymyxa生长及其代谢酶活性的双重抑制作用,显著改善魔芋溶胶黏度稳定性。3.为评估二价金属离子是否具有除维持魔芋溶胶稳定性外的积极效果,进一步评价了魔芋溶胶-凝胶转变中的相关物性。离子浓度增大,各离子体系魔芋溶胶的零切黏度增加;钙盐、镁盐魔芋胶粘弹模量的交叉频率值较原魔芋胶增大,其溶胶-凝胶转变温度降低,而锌盐体系魔芋胶内临时网络结构较原体系更加牢固。溶胶透明度方面,氯化镁表现最优,葡萄糖酸锌组最差。钙盐未能提高魔芋凝胶的硬度、咀嚼性等质构特性,但镁盐和锌盐有明显提升,特别是经冷冻处理后,锌盐体系魔芋凝胶硬度为原魔芋凝胶的2.54倍。
其他文献
沙门氏菌是一种食源性病原菌,通常引发各种食源性疾病的暴发,成为公共安全问题之一。生物被膜是一种动态的微生物群落,与浮游微生物相比,生物被膜中的细菌细胞能够更好地保护自身,使自身免于环境胁迫、抗菌剂或机体免疫系统的侵害,从而变得难以被清除。食品加工过程中细菌可附着在食品加工表面形成生物被膜且受到多种生长条件的影响,对食品安全造成威胁。因此了解这些生长条件影响沙门氏菌生物被膜形成的机制,对于最大程度降
学位
亚硝酸盐(Nitrite)在食品加工中普遍存在,食物来源的亚硝酸盐和硝酸盐是人体摄入亚硝酸盐的主要途径。过量摄入亚硝酸盐会对人体造成毒害作用,同时亚硝酸盐还是N-亚硝基化合物的前体物质,对人体具有潜在致癌作用。因此控制人体摄入亚硝酸盐含量对于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乳酸菌(Lactic acid bacteria,LAB)不仅能够维持人体肠道平衡、还能够抑制发酵食品中有害菌生长、降解食品中亚硝酸盐,
学位
我国淡水鱼资源丰富,产量居世界第一,其中草鱼是养殖淡水鱼年产量最高的鱼种。淡水鱼由于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在流通和加工过程中易发生脂质氧化,导致品质劣变。天然抗氧化剂因具有安全性高,生物相容性好,能有效抑制脂质氧化等特点,近年来不断被用于水产品保鲜研究领域。绿原酸作为一种天然提取物,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抑菌等功能和药理效应,有望成为潜在的天然食品保鲜剂。本课题以草鱼为研究对象,采用共轭二烯值、过氧化值
学位
柑橘汁为国内外柑橘加工产品的一大类,在柑橘汁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果肉渣,因利用度低而造成柑橘资源的浪费。‘不知火’柑橘形状奇特、酸甜可口、水分充足,是我国畅销的柑橘品种,其果肉中含有大量的酚类物质,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生理活性。酚类物质可分为游离酚与结合酚,因结合酚较难提取,因此其研究报道较少。本研究以‘不知火’柑橘果肉渣为试验原料,以结合酚为研究对象,利用响应面法分别优化碱、酸水解法的
学位
中国经济蓬勃发展、国民生活质量逐渐改善,中国人的饮食习惯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比如蛋白质、糖类、脂质摄入量普遍升高。高脂饮食中摄取的饱和脂肪酸是导致人体高脂疾病的罪魁祸首。当下,我国高脂血症患病率逐日攀升,应对高血脂症的方法包括治疗和主动预防,中药相比于西药有许多优点,中药和饮茶对防治高血脂症有很好的疗效,且不易出现不良反应。本研究以柑普茶为原料,提取并纯化得到了陈皮、普洱茶总黄酮,应用HPLC法测
学位
本文的研究对象红球菌(Rhodococcus sp.)B7740源于北极海洋,是我国北极科考队第三次科考期间于北极站点B77处(14649.28W,76°58.08N)25 m深的海水中获得的菌株。因其生长环境特殊,颜色鲜艳,引起了极大的研究兴趣。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其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包括类胡萝卜素和类异戊二烯醌类物质,均具有较高的生物活性和营养价值,其中的甲基萘醌MK-8(H2),目前鲜见有关
学位
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是中国产量最大的养殖淡水鱼品种,2019年中国草鱼养殖产量达553.3万吨。草鱼鱼肉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且必需氨基酸含量较高等优点,深受消费者喜爱。但草鱼常因养殖密度高、投饵量高、水质差、运输过程中的氨氮等胁迫而使氨氮化合物在鱼肉中积累,导致鱼肉风味品质下降。采用湖泊微流水对草鱼进行处理,处理20 d后能减少草鱼鱼肉中不良气味物质,提高感官接
学位
为了进一步开发利用鲢鱼皮,本文采用热水法提取鲢鱼皮明胶,酶解制备胶原多肽,通过正交试验优化鲢鱼皮胶原肽钙螯合物(Silver carp skin collagen peptides-calcium chelate,SSCPs-Ca)的制备工艺;并通过紫外光谱、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和原子力显微镜等手段表征鲢鱼皮胶原肽钙螯合物的结构,在此基础上研究鲢鱼皮胶原肽钙螯合物的稳定性;最后采用Caco-2细胞
学位
食源性疾病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食源性致病菌污染能引发腹泻、呕吐、肠胃炎等严重的胃肠道疾病,传统的食品保存方法有盐腌、糖渍、干制、酒泡等。现代的贮存方法主要有罐藏、脱水、冷冻、真空包装、添加防腐剂,存在容易破坏食品组织等问题,因此开发出天然抗菌剂来取代原有的防腐剂是当前科研工作者研究的热点。针对两个及两个以上的天然产物组合作为一种新型的天然抗菌剂,被认为是更好的延长食品保存期的方法。研究发
学位
沙门氏菌(Salmonella)是影响世界公共卫生安全的主要食源性病原菌之一,每年给人类健康以及世界经济造成巨大负担。抗生素的大量使用导致了耐药性沙门氏菌菌株的不断产生,因此,沙门氏菌的防控工作显得尤为必要。快速检测方法能够预防食源性病原菌感染,加快食源性病原菌中毒事件中病原体的鉴定,沙门氏菌作为一种主要的食源性病原菌,其快速检测方法的探索与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实验室前期保存的一株沙门氏菌裂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