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牧交错带的边界判定及其动态变化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dyylaop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牧交错带是我国传统农业区域与牧业区域相交汇的地带,前人对农牧交错带的研究较多,但在其边界确定方面尚需进一步研究。论文以土地利用数据为数据源,从景观角度对土地利用空间数据进行多尺度空间分析,探讨基于空间分析的农牧交错带划分的方法,从而确定农牧交错带的边界并对其进行评价;在得到农牧交错带分布的基础上,探讨了不同空间尺度的农牧交错带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因素。论文主要成果和创新点包括:   (1)空间自相关分析可以对栅格的空间异质性进行分析,进而对其做空间聚类分析,以两者相结合的空间分析方法来进行农牧交错带边界划分,是一种新的尝试。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不仅可以从土地利用这一事实角度分析农牧交错带的边界,而且可以从不同尺度上来探讨农牧交错带边界的划分问题。研究得到的农牧交错带是一种基于土地利用的结果,与基于气候的农牧交错带相比更侧重于“实际情况”,与基于统计资料得到的农牧交错带相比突破了行政界限的限制,更符合地理分布情况。研究结果表明,除了气候条件,地貌也是控制农牧交错带形成与分布的一个重要因素,农牧交错带主要分布于二级阶梯上。与自然地理区划相比,农牧交错带基本上都位于自然地理大区的边界地带,说明农牧交错带基本位于自然环境的过渡带,这符合农牧交错带所具有的过渡带特性。   (2)对农牧交错带边界的多尺度(50公里、25公里、10公里、1公里)研究表明,分析尺度不同,所得到的农牧交错带的直观性和细致性差异较大。与其它分析粒度相比,10公里的分析尺度上能够比较好的兼顾农牧交错带的直观性和细致性,是分析全国范围农牧交错带的适宜尺度。在10公里尺度上,农牧交错带的面积为109万平方公里,走向基本与瑷珲-腾冲人口线相一致。内蒙古、陕西、甘肃、山西、云南、河北、四川、宁夏、贵州等九个省份的农牧交错带面积占全国农牧交错带总面积的85%以上,是农牧交错带分布的主要省份。   (3)在20年的时间尺度上,全国农牧交错带存在着变化,但规律性不是很显著。东北区是全国农牧交错带变化规律性最强的区域,随着气候增暖和国家政策的影响,东部农牧交错带向农业区转移显著,西部牧业区存在着向农牧交错带转变的趋势。在中部区,农牧交错带在20年间重心向东南轻微的移动。而在西南区,农牧交错带重心则向西北有较小的移动。   (4)通过对农牧交错带与自然和社会因子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农牧交错带的分布与坡度、GDP、人口数量和气温呈比较显著的相关关系,并且不同自然分区内相关程度不同。对农牧交错带的动态变化进行驱动力分析,结果表明,气温、降水和人口变化对农牧交错带变化的作用比较明显,一般为降水的作用最大,气温其次,人口作用为负;但是在不同的分段(东北段、中部段和西南段),这些驱动因子发挥的作用也是不一样的。
其他文献
我们寿阳县景尚乡是个偏僻山区 ,自然条件、人口规模、经济基础均属全县中等偏下水平 ,23个行政村党支部二三类者居多。去年伊始 ,我们新一届党委审时度势 ,将转化二三类支部放
歌唱是一门既深奥又抽象的艺术,要想将一首歌曲完美地诠释出来,不仅需要成熟的歌唱技巧,还需要对歌曲有深入的理解和较强的表演能力。气息是歌唱中最重要的基础条件,有了足够
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是叶绿素分子吸收光能之后由激发态回到基态的能量释放形式之一,作为植被光合作用的一种“副产品”,可以准确及时地反映植被光合生产力、生理状况、受胁迫状
降雨径流污染是河口、湖泊、水库等水体的重要面源污染源。村镇降雨径流污染特征与控制机理的研究十分匮乏,难以满足新形势下村镇城镇化与水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是当前面
土地整理是解决我国粮食安全、生态安全与经济安全三者之间矛盾的有效手段之一。目前,我国对土地整理的管理方式已由项目管理转为区域管理,即要求各区域按照适宜的模式开展土地
自1998年AlGore提出“数字地球”概念以来,数字地球的研究取得重大进展。遥感影像三维显示与快速浏览关键技术是数字地球的一个重要方面,研究意义十分重要。本文基于全球经纬格
中国的气候主要受亚洲季风(东南季风及印度季风)与西风环流所控制。青藏高原地区由于其独特的地貌形态与地理位置,对亚洲季风的形成和演化具有重要影响。相对于青藏高原东部、
作为北方的经济中心,京津冀地区吸引了大量的流动人口,给本区资源的开发利用带来了巨大压力。针对京津冀地区外来人口大量迁入而区域资源有限的矛盾,本研究着重分析了区域水土资
城市是人类活动的重要场所,积聚了一定地域范围内的物质、资金和技术等,不断演变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市的发展是否真正地符合可持续发展,这一命题引起学
学位
博古纹刻丝、刺绣流行于明清。其美感并不突出,但玩古世风却使之反复出现,明清丝织发达,民间使用普遍。博古图案借助丝绸的展示性广泛传播,成为宫廷和民间流行的织绣装饰题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