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殖民语境中库切思想的双重性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yao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J.M.库切是南非历史上第二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其作品反对种族隔离,反对压迫与暴力,关心弱者,同情边缘群体,表达了对人类前途命运的终极关怀。然而,通过细读的方法,笔者发现,库切在小说中流露出一种双重的意识:殖民意识与反殖民意识交织;男权意识与女性意识相伴相生;南非身份意识与英国身份意识既被认同又同时被否定。究其原因,双重意识的形成与库切所处的民族历史、时代背景、家庭环境以及个人经历等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本论文中,笔者将立足于他的小说,以两部自传体小说《男孩》和《青春》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后殖民相关理论、西方女性主义理论以及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对其双重意识进行解读。本文一共分为三章。第一章阐述殖民意识与反殖民意识的双重性。在库切的小说文本中,强烈的反殖民意识与若隐若现的殖民意识纠葛在字里行间:揭露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虚伪和野蛮,抨击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罪恶,同时也不可避免的流露出欧洲中心论倾向;对南非种族隔离制度下饱受苦难的黑人和有色人种给予深切同情的同时,又不时流露出贬抑的情绪。客观而言,库切殖民意识的局限性是历史的必然。南非布尔人复杂的历史、特殊的时代背景以及个人的流亡经历都是造成库切殖民意识与反殖民意识的根源。第二章阐述库切男权意识与女性意识的双重性。因为受到母亲以及荷裔南非人法律、习俗等的影响,库切的女性意识颇为鲜明。他在小说中塑造了不少的女性叙述者,让她们从传统的菲勒斯男性文学传统的边缘走向中心,解构父权话语,颠覆男性中心权威。但是,库切毕竟是男权社会中的一份子,从小受到的诸多男权意识的影响,再加上作家本身性别的限制,他的性别视角的超越也只是相对的,和其他现代作家一样,他仍然无法彻底走出男权传统的樊篱。对女性地位、女性价值的贬低都体现出他较为鲜明的男权意识。不过,在男权至上的国家里,库切能有如此鲜明的女性意识是极为可贵的,这也充分体现了他深切关注人类前途命运的博大胸怀。第三章阐述库切南非身份意识与英国身份意识的双重性。双重意识在其作品中表现颇为复杂。用建构主义的文化身份观来观照,笔者发现库切在小说中流露出来的南非身份意识与英国身份意识不断发生着流变:或认为自己是英国人、南非人,或又不愿承认自己是英国人、南非人,两种身份意识不断变化,贯穿始终。当然,库切对于南非与英国身份的肯定与认同只是占据了其中极小的一部分,而对于两者身份的否定是其小说中表现最为强烈的部分。他不愿承认自己的南非身份,却又无法确定自己的英国身份。于是,追求的破灭成为其小说的一大主题,文化的混杂成为其双重身份意识在小说中最鲜明的投射。当然,这种意识的形成与库切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以及个人的流亡经历密不可分。双重的身份意识引发了库切对于身份认同的焦灼感,并最终成就了库切。
其他文献
高职体育教学有其特殊性,改革的核心是实施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它与专业、职业岗位有着最直接、最密切的联系,有其鲜明的职业岗位服务性特点。因此,高职院校开展职业实用性体
近年来,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对人类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在政治生活上,互联网促进了政治信息的获得与交流、拓宽了公民进行政治参与的渠道、加快
受萨特存在主义思潮影响,大江健三郎成为第二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日本作家。作为新文学的旗手,大江健三郎在日本文坛及世界文坛的地位主要归功于他早期对萨特存在主义的接受
中式住宅以它独到的文化视角,迎合了人们对逝去时空的依恋和文化回归的心理诉求。因此,近几年来它频频亮相,以燎原之势蔓延。虽然,中式住宅设计已经取得了一定成就和发展,但
高血压病是全世界流行最广的心血管疾病,它不仅使心、脑、肾等重要脏器受损,而且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首要危险因素,因而成为心血管疾病防治工作中的重点[1]。至今,原发性高血压(E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建立和完善社会舆情信息汇集和分析机制,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这体现了党中央对舆情研究的重视。近年来,国内学术界对舆情问题的研究日趋深入,取得
人的手部运动的参数检测可以在多方面得到应用,如手部运动功能评估、配合电刺激等控制方式的肢体康复治疗等。手部运动检测有多种不同的方法,从最早的测角仪、磁传感器、普通
知识产权请求权是基于知识产权受到侵害或者有受到侵害之虞而产生的一种救济权利。知识产权与物权同为绝对权的属性,决定了它们在绝对权请求权的制度配置上应该具有一致性。
疲劳驾驶一直都是引起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疲劳驾驶可以导致驾驶员一系列心理运动操作能力受损,如唤醒水平降低,认知功能下降等,而其中注意力受累最为显著,表现在对外界
作为美国当代文坛的杰出代表人物之一,E.L.多克特罗一直以其将历史与虚构的文本相融合的文学创新为人们所熟悉,被冠以"后现代派作家"。然而通过对其创作理念及创作实践的深入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