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 HBV转基因小鼠对乙肝研究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国内外学者相继建立了理想、经济的动物模型。本校细胞生物学实验室1993年建立了乙肝转基因小鼠C57-TgN(adr2.0型)SMMU品系,经研究具有如下特征:HBV基因在小鼠基因组中整合并稳定遗传;血清HBsAg、HBeAg(+)、抗HBs和抗HBe均(-);肝组织有HBsAg、HBcAg、X蛋白表达;血清中存在HBV DNA,肝组织中存在病毒样颗粒。但与以往研究结果不同,大多数转基因小鼠肝组织出现了轻重不等的病理改变。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转基因小鼠C57-TgN(adr 2.0型)SMMU的肝脏组织病理及免疫病理学特征,为乙型肝炎转基因小鼠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 1.对168例SPF级乙型肝炎转基因小鼠和15只同龄正常C57BL/6小鼠肝组织进行H—E染色、光镜观察,并按病理改变严重程度、月龄分组,分析肝脏病变与月龄、性别等一般因素的关系; 2.肝组织网状纤维染色采用Gordon Sweet法,观察肝组织内纤维化程度; 3.ELISA酶联检测转基因小鼠血清HBsAg、HBeAg的表达量,分析这两种血清病毒抗原的表达水平与肝脏病变的关系; 4.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转基因小鼠肝组织HBsAg、HBcAg、X蛋白的表达,分析转基因的表达产物是否通过直接细胞毒作用引起肝脏损伤;并分析病毒抗原的亚细胞定位与肝损伤的关系; 5.用间接免疫荧光法通过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转基因小鼠及正常鼠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的CD3、CD4和CD8表达水平,表达量为均值±标淮差(荧光值VOF); 6.取20例经光镜下检查有明显单个核细胞肝内浸润的转基因小鼠肝脏石蜡切片,5例本院病理科存档确诊为慢性中度乙型肝炎的肝组织石蜡标本,进行肝组织CD3、CD4、CD8、CD57原位鉴定,小鼠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乙肝肝组织采用免疫组织第二军医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化学EnVision侃二步法。 7.实验统计:转基因小鼠月龄与肝炎样病变的发生率采用相关分析:肝组织病毒抗原检测阳性率结果采用方差分析;血清病毒抗原检测D值数据采用方差分析进行组间比较。所有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H.O统计分析软件分析。 结果 1.光镜下观察结果显示:与对照小鼠相比,转基因小鼠肝组织出现了类似人轻度慢性乙型肝炎的病理改变;不同月龄组的转基因小鼠肝组织学表现各不相同,且与月龄正相关(产0.813);全部活检肝组织按照病理改变严重程度分为三组:肝炎样病变组(37.5%)、非特异性炎组(32.7%)、正常组(29.8%); 2.网状纤维染色:大多数肝组织内纤维化不明显,仅部分汇管区、界面炎症区有少量限局性网状纤维增生,特别是炎细胞浸润明显处,但均未影响及肝小叶,未见芒状纤维,肝窦周围、小叶内无纤维瘫痕及纤维间隔。 3.转基因小鼠肝组织HBsAg、HBcAg、X蛋白的表达率分别为77.4%、56.5%、34.8%。三个病理组间每种病毒蛋白的表达率及亚细胞定位无显著差异勿>0.05),每种抗原在同一肝组织中的阳性分布部位与肝组织炎症表现也并不一致,阳性程度亦与炎症反应不平行。尤其是三组均罕见胞膜型HBsAg的表达,三组间胞浆型HBcAg的表达水平亦无显著差异,与人慢性乙肝有显著差别。 4.转基因小鼠血清抗原EusA酶联检测结果发现,55.2%的小鼠血清中有HBsAg的表达,25.0%的小鼠血清中有HBeAg的表达。肝炎样病变组和非特异炎组的HBsAg、HBeAgD值平均值无显著差异,但均明显低于肝组织正常组转基因小鼠。 5.转基因小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测定示CD3、CD4、CDS表达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 6.转基因小鼠肝组织内浸润炎细胞主要是CD3+CD4+细胞,阳性细胞胞膜和部分胞浆着色,部分肝窦中见CD4十细胞,未见CDS+、CD57十细胞浸润。5例人慢性乙肝肝组织界面性炎、汇管区的浸润细胞表达所有标记,CD4+细胞数量略多,小叶内点、灶性坏死区主要为CDS+细胞和少量CD4十、CD57十细胞。第二军医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结论 1.乙肝转基因小鼠C57一TgN(adr 2.0型)SMMU肝脏可出现不同程度的病理学改变,与人轻度慢性乙肝组织学相类似但又有所差别; 2.转基因小鼠肝炎样病变发生率与月龄正相关,与转基因产物HBsAg、HBcAg、X蛋白在肝组织内的表达水平及亚细胞定位无直接关系; 3.转基因小鼠外周血及肝组织免疫分子标记的表达特征与人慢性乙肝有很大差别。 4.乙型肝炎转基因小鼠C57一T酬(adr 2.0型)SMMIJ可以作为慢性无症状HBV携带状态的研究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