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黄海春秋季海气通量的观测研究

来源 :中国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洋大气边界层中的动量、热量和物质的交换是实现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的主要途径,直接影响了上层海洋和低层大气的结构,进而影响海洋环流和大气环流,引起气候变化。因此,海洋大气边界层通量的研究对于了解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的机制以及改进海-气耦合模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探讨了船基湍流观测数据处理方法,并利用“908专项”2007年春季和秋季航次获得的海洋气象和大气边界层数据,对我国北黄海海域的气象特征和海-气间能量交换进行了分析。主要结论如下:(1)归一化湍流风速谱在惯性副区内基本符合Kolmogorov相似理论的-2/3定律。在不稳定条件下u谱和v谱的谱峰波长相当。在稳定条件下v谱的谱峰波长比u谱的要大,垂直方向上w谱峰波长相对水平方向小一个量级。u、v、w谱峰波长范围分别为80m~400m、20m~200m、12m~120m。当稳定度增大时,湍流能量减小,对湍流能量贡献最大的涡的尺度变小。稳定条件下u谱和v谱在低频段出现上翘现象,上翘的斜率约为-2,并且随着稳定度的增大上翘现象变得更加明显。(2)湍流在不稳定条件下的强度要大于稳定条件下的。三个方向的湍流强度有明显差别,纵向上的湍强大于侧向上的湍强,垂向上的湍强最小。纵向和侧向上的湍强度多数小于0.5,垂向上的湍强则多小于0.45。湍流在风速U<2m/s的环境中发展旺盛,湍强可达到0.5左右;当风速U>4m/s时,湍流强度随着风速的增大缓慢减小;湍强最小值出现在风速为6m/s左右。当风速U>6m/s时,湍流强度开始略微变大。(3)晴好天气下海面反射辐射呈双峰型日变化,这是由于日出以后,随着太阳辐射入射角变小,短波辐射入射强度增大,而海面反射率变小,致使午前出现峰值。中午海面反射率达到最小,海面反射辐射出现低谷。午后随着太阳辐射入射角变大,海面反射率逐渐变大,导致午后峰值。零级海况、小风条件的海面上,这种双峰型变化趋势将更明显。(4)春季航次感热通量均为负值,多数站位潜热通量为正值,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数值大小相近,平均为14 W/m2,表明大气通过感热的形式向海洋输送热量,而海洋则通过潜热的形式向大气输送热量。秋季航次潜热通量和感热通量均为正值,且潜热通量明显大于感热通量,其平均值分别为115 W/m2、22 W/m2,表明海洋向大气以感热和潜热形式输送热量,且潜热通量占主导地位。两个航次连续站的观测表明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日变化不明显。(5)春季航次连续站海面热量收支日平均值为207.8W/m2,表明海洋获得热量。白天和夜间海面热量收支的平均值分别为396.9W/m2、-47.6W/m2。秋季航次连续站海面热量收支日平均值为-72.5W/m2,表明海洋失去热量。白天和夜间海面热量收支的平均值分别为62.7W/m2、-186.8W/m2。
其他文献
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是组织细胞在低氧状态下激活相应基因转录的核心调节因子之一,在骨发育和代谢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敲除V
血府逐瘀汤是清代名医王清任氏活血化瘀名方,本方证由四逆散方证、桃红四物汤方证合桔梗药证、牛膝药证而成。结合多年来的方证研究体会及血府逐瘀汤临床运用心得,从祖剂药证
2006年11月8日,英国公司法修正案获得了王室批准并正式发布。这次公司法改革内容涉及强化中小企业地位、倡导股东在公司治理中的积极作用、重述衡平法及判例法董事义务与责任
城市生态文明程度是"两型社会"与"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体现。从生态文明理念出发,界定城市生态文明的概念及特征,在借鉴"压力—状态—响应(PSR)"概念模型基础上提出从城市生
文章是学术专著《我看香草美人——对屈原的精神分析》的一章,探寻楚辞形成的深层原因。战国时期巴楚共处,形成了屈原的"双重血统",楚辞里充满了大量的巴风与巫风。楚辞的形
在电动汽车和清洁能源发电大量接入配电网的背景下,电动汽车无序充电与清洁能源出力的不确定性给配电网运行带来负面影响。首先,通过蒙特卡洛模拟生成电动汽车出行特性,以分
为观察手法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及其伴随病症的疗效。采用规范的手法治疗与枕颌牵引组对照 ,观察其疗效。结果手法治疗组对伴随病症的总有效率为 96 .7%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6
雷蒙·卡佛的短篇小说在叙事上呈现出情境化、有限叙事及简约化的特点。情境化赋予了故事更大的空间和可能性,有限叙事带来一种更为深刻的真实感,简约化则使得故事在意义和主
目的:研究脑心通胶囊治疗中风病恢复期气虚血瘀证(脑梗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与阳性药通心络胶囊作非劣分析。方法:以通心络胶囊为对照,进行随机、双盲、对照、多中心临床试
活性粉末混凝土(Reactive Powder Concrete,RPC)作为一种新型超高性能混凝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RPC构件与普通混凝土构件在受力变形和破坏模式等方面有明显的不同,因此,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