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系统评价全球现有的积极老龄化水平原创测量工具,获得可借鉴的理论框架与指标,探索与我国内陆西部欠发达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人口与文化背景相适应的积极老龄化本土测量工具指标体系,为丰富积极老龄化的科学理念、及不同地区老龄化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NKI、WanFang Data和VIP数据库及世界卫生组织、欧盟委员会、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等相关网站,检索时限均从2002年4月至2019年11月,由2名研究者按纳入、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对获得的测量工具进行定性评价与比较;遴选当地相关领域专家开展专家咨询法描述各级指标的重要性、可操作性、敏感性,结合指标纳入标准的定量结果与专家意见的定性分析,筛选并确定积极老龄化测量工具指标体系的初版本;同时,对方便抽样获取的甘肃省60岁及以上老年人样本用指标体系形成的问卷进行积极老龄化状况的测量,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对指标体系的结构效度进行检验并进一步修正三级测量指标;经层次分析法计算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及三级指标的权重系数;计算指标体系内部一致性Cronbach’s alpha系数、完成测量工具的构建。结果1.共纳入36个研究,涉及9个原创积极老龄化测量工具,泰国3个、中国2个、欧盟、俄罗斯、澳大利亚、芬兰各1个。不同工具的维度23个不等,一级测量指标310项,测量条目11177项。不同工具的维度或一级测量指标的构建主要基于WHO“积极老龄化”政策框架的健康、参与、安全三大支柱。系统评价结果显示,除了AAQ-CHN(2012)和AAL-Thai(2016)两个工具缺失对安全目标的测定以外,其他工具的指标均对健康、参与、安全目标有测定。欧盟工具中出现对电子信息技术设备使用、志愿服务、参与政治活动、卫生保健服务获得及终身学习习惯5项具时代特性指标的测定。基于欧盟原创工具的研究主要在欧洲、亚洲、美洲开展,已发表成果共20项,是应用最广的一种。2.根据评价结果初拟积极老龄化测量工具指标体系包括一级指标4个(健康、参与、安全、支持环境),二级指标15个(身体状况、直接社会贡献、房产情况、家庭环境等),三级指标34个;纳入分析的20名专家中,男性、女性各10名,平均年龄48.5±5.7岁;平均工作年限24.3±5.5年;中级职称及以上18人(占90%);专家积极系数一轮=87%,积极系数二轮=100%;专家整体权威系数Cr一轮=0.77,Cr二轮=0.82;专家对指标一轮评分的肯德尔和谐系数为W重要性1=0.261(P=0.001)、W可操作性1=0.147(P=0.001)、W敏感性1=0.190(P=0.001),二轮为W重要性2=295(P=0.001)、W可操作性2=0.206(P=0.001)、W敏感性2=0.217(P=0.001)。经两轮专家咨询确定4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30个三级指标。3.收集596份60岁及以上老年人的积极老龄化水平调查问卷后,经分层面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构验证与调整,保留三级指标23个,内部一致性Cronbach’s Alpha系数为0.803。经层次分析法确定工具各级指标权重系数:其中4个一级指标包括“健康”(W=0.4574)、“参与”(W=0.1478)、“安全”(W=0.2771)、“支持环境”(W=0.1177);12个二级指标包括“身体状况”(W=0.2432)、“心理状况”(W=0.1507)、“社会适应性”(W=0.0635)、“直接社会贡献”(W=0.0726)、“间接社会贡献”(W=0.0752)、“经济收入状况”(W=0.0586)、“房产情况”(W=0.0637)、“人身安全”(W=0.1192)、“通讯设备使用”(W=0.0356)、“家庭环境”(W=0.0638)、“社区环境”(W=0.0337)、“社会环境”(W=0.0202)。结论本研究基于对全球范围内积极老龄化测量工具的框架设计、指标设定及构建方法的评价结果,构建出在宏观设计理念上与国际老龄化政策同步、在测量指标体系中有一定创新的本土积极老龄化测量工具;经过专家咨询、结合现场调研数据的因子分析探索并调试后在信度与效度上得到了较好的初步验证与完善。该测量工具对西部内陆经济欠发达地区积极老龄化相关研究具有一定借鉴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