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分步开挖效应的硐室群管子道力学特性分析

来源 :安徽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lovefuture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深部连接硐室群中巷道或硐室常常发生严重变形破坏,除了与高地应力、地下水渗流、岩层松散易破碎等原因有关,与硐室群中各种功能巷道或硐室的邻近施工,互相影响亦有很大关系。这种复杂的空间立体交叉硐室群结构,相邻硐室布置密集,交叉点处巷道跨度大,分步开挖时围岩受反复扰动,在井壁和管子道局部发生应力集中,造成围岩收敛变形大,严重时可能威胁着矿井的安全生产。因此研究深井连接硐室群管子道结构以及施工过程对硐室群施工期和运行期的稳定性和经济性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张集煤矿深部副井连接硐室群结构为研究背景,基于硐室群开挖支护理论、硐室群施工力学原理,以连接硐室群中管子道结构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受力和变形特征,并采用数值模拟软件ABAQUS对硐室群的开挖过程进行模拟分析,研究硐室群分步开挖过程中管子道周围围岩的应力与位移的变化。得出:(1)马头门巷道与管子道先后开挖,应力释放区相互叠加,管子道顶板位置处受力较大,达到39.3MPa,并且在施工过程中管子道顶板竖向位移和侧墙上部的水平位移也较大。(2)管子道与马头门中间区域应力集中现象较为明显,在管子道和马头门中间区域、井筒的外侧10米和马头门顶底板外侧的11米形成应力释放区。(3)在管子道底板下方3m左右的位置,井壁竖向位移发生突变,在突变点上方位移向上,在突变点下方位移向下,这种现象极易造成井壁的受拉破坏,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应加强此处井壁的厚度,或采用其他有效的措施防止井壁破坏。
其他文献
论文以深圳市西部港区疏港道路工程强夯施工为工程背景,依托相应的强夯施工振动安全监测项目,围绕强夯引起的工程振动,通过强夯施工与强夯振动测试试验及其结果分析,结合理论分析
在地下工程和能源开发等生产实践领域中,如何准确量测地应力一直是工程界和学术界的重要课题。本论文采用理论分析、模拟试验以及现场实测等综合研究方法,对深部矿井地应力套
近年来,随着煤炭生产矿井浅部资源渐趋枯竭,为了确保矿井可持续发展,两淮矿区多数矿井需要实施安全改扩建工程、新建深立井井筒。这些新建井筒具有井筒深、直径大、穿过深厚
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进步,工程建设规模越来越大,工程技术也越来越复杂,工程师必须清楚地认识在建设工程生命周期中的潜在可能失败。然而建设工程项目具有规模大、周期长、生产单
土木工程结构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关系到国民经济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结构在服役期间由于受到各种环境因素和荷载因素的影响,容易发生不同程度的损伤,如何准确的识别结构损伤,是
大跨空间结构具有受力合理、结构形式新颖、能跨越较大跨度、能够突出人类艺术创造力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各类公共建筑。这类建筑一旦发生倒塌事故,将造成难以消除的后果。针对大
高填土边坡是人工形成的边坡,是人类工程活动中最基本的地质环境之一。随着资源、能源开发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发展,我国已成为目前世界上工程建设规模最大的国家。各类
注浆材料是注浆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十年来,随着我们国家公路、铁路、水利水电、矿山等工程的大量兴建,注浆材料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注浆材料有两大类
由于在实际结构设计中,节点的刚性对结构力学性能的影响不可忽视。随着半刚性连接节点和半刚性连接框架的深入研究,参考有关半刚性连接钢框架的研究成果,探讨连接的半刚性对钢管
膨胀土是一种高胀缩性的土,具有较强的吸湿性,吸湿后土体膨胀软化,失水后收缩开裂,在环境因素作用下进行干湿循环,因而,导致大量的工程在后期运营过程中产生开裂、滑坡、坍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