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选择加氢负载镍催化剂研究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dys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CO2选择加氢是催化研究的热点课题。负载型镍基催化剂由于活性高、价格低等优势受到广泛关注。通常情况下,镍催化剂是用于加氢反应合成甲烷(即甲烷化)的优良催化剂,其催化性能和抗积碳性能需要进一步改进。本文利用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对氧化锆(ZrO2)负载镍催化剂进行结构优化和调控,显著提高了甲烷化低温反应活性和抗积碳性能。此外,目前镍催化剂用于CO2加氢合成甲醇的相关研究很少,而且取得的催化活性很低。为了提高镍催化剂的利用价值并拓宽其在催化领域的应用,本文利用一种低温制备手段、通过调变载体实现了CO2选择加氢合成甲烷向合成甲醇转变,并获得了优异的CO2转化率和甲醇选择性。
  本文利用介质阻挡放电(DBD)等离子体技术分解等体积浸渍得到的镍催化剂前驱体,再通过氢还原处理制备出ZrO2负载Ni基催化剂,用于提高CO2甲烷化催化活性。DBD等离子体处于高温电子与低宏观温度间的热力学不平衡态,促使Ni催化剂获得特殊的结构性能。大量高能电子的存在促进NiO晶体快速成核,而接近于常温的宏观温度促进NiO成核后的缓慢生长,能够有效控制晶粒尺寸;另外,高能电子在NiO颗粒表面所形成的带负电的鞘层结构能够有效抑制颗粒的团聚和长大,最终制备出Ni颗粒粒径更小、分散度更高的镍基催化剂。我们还发现,该分解技术能够显著增强Ni-ZrO2载体间的相互作用力,在氢还原气氛下有效促进氢解离和氢溢流过程,为ZrO2载体部分还原提供更多的活性态H*,促进表面氧空位的形成。总的来说,DBD等离子体技术不仅能够控制Ni颗粒尺度和结构,而且能够调控载体表面氧空位的浓度和强度,加强Ni活性位与表面氧空位间的协同效应,进而有效促进甲烷化反应的进行。
  对DBD等离子体制备的Ni/ZrO2催化剂CO2甲烷化反应机理和动力学进行了深入研究。原位DRIFTS分析证明,该催化剂表面丰富的活性位点促进中间碳物种的形成和低温转化,因此能够获得更高的低温反应活性。主暴露Ni(111)晶面促进中间产物HCOO*直接解离和桥式CO*稳定吸附,导致甲烷合成沿着CO*加氢路径进行。而在高温焙烧Ni催化剂表面,甲烷合成主要沿着HCOO*直接加氢路径进行。反应动力学研究表明,等离子体催化剂的指前因子明显增大,表明所提供的参与反应的表面活性位更多。
  为了进一步探讨CO*加氢反应机理,我们研究了不同H2/CO比例下两种Ni催化剂的CO加氢性能。研究表明,等离子体催化剂具有更高的CO加氢活性和抗积碳性。其优异的表面结构有效促进CO解离和加氢气化,并能够更好地平衡这两个过程间的相对速率,促使中间碳物种充分加氢气化,并抑制失活碳的产生,最终在不损失反应活性的前提下维持更高的反应稳定性。
  利用低温湿化学还原技术,选择氧化铟为基底,制备出一种富含表面氧空位的高分散Ni/In2O3催化剂,用于CO2选择加氢合成甲醇。结构分析表明,该低温制备过程成功地将Ni盐还原为高分散的金属态Ni,具备高效的氢解离和氢溢流能力;同时促进In2O3表面还原,形成更多的表面氧空位。此外,Ni-In2O3载体间的强相互作用力有利于提高In2O3低温还原性,在氢还原过程中表面氧空位浓度得到进一步提高。因此,Ni/In2O3催化剂为CO2加氢活化提供了丰富的Ni-In2O3-x双功能活性位。Ni催化剂被普遍证明是一种优异的甲烷化催化剂,而金属Ni与In2O3-x活性位之间的协同效应有效促进甲烷合成向甲醇合成的转变。
其他文献
生物质焦油(Tar)是生物质通过热解、气化技术进行能源化利用过程中产生的主要副产物,产生量占整个生物质气化总量的5%-15%。生物质焦油组成成分复杂,且具有刺激性气味、难以自然降解或催化转化,如直接对其进行填埋处理会造成环境污染,目前生物质焦油的后续处理已成为生物质热解气化工业化推广的瓶颈问题。基于生物质焦油特有的理化性质,将其作为制备化学品、碳纤维材料等的替代原料,可为生物质焦油的高值化利用提供
二维超分子材料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其中贵金属有机薄膜材料在催化、光学、电化学等领域表现出了巨大应用潜能。本论文工作在二维薄膜中引入贵金属成分(如Pd、Pt、Au、Ag和Ir),重点研究二维金属有机薄膜材料的组装机理,并针对所制备材料的结构特性,开展相关催化和液相分子检测方面的应用研究。本论文有关“多肽组合体的制备和催化应用研究”是本课题组与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化学和生物分子工程系合作研究的一部分。
球晶是具有类球形颗粒形貌的晶体,是工业结晶在高新技术领域的新方向和热点。本文针对目前球晶制备成功率低、球晶性能无法定量预测的研究难题,开发球形聚结、球形生长、多级晶簇成球三种球晶制备方法的普适化设计策略,并开发球晶抗结块性能定量预测方法,从而建立成球关键参数-球晶形貌-球晶抗结块性能的共性定量关系,实现球晶的理性设计与可控制备。  开发了球形聚结法的三元溶剂体系筛选策略和过程调控策略,解决了传统试
学位
离子液体作为一类新型绿色介质,因其极低的蒸汽压,不易燃易爆和结构设计可调等特点,近年来在电化学、气体分离等领域得到充分的发展与应用。然而,离子液体本身的流动性和其高粘度的物性阻碍了其进一步的发展。将离子液体与多孔材料结合,利用离子液体对多孔材料孔结构和性能进行调控,即将离子液体引入到多孔材料的孔道或分散在多孔材料表面,将离子液体限制在多维空间进行几何约束,制备成固体导电材料,解决离子液体做液态电解
学位
随着环境污染和资源匮乏问题的日益凸显,可再生燃料电池、金属空气电池和电解水等新型绿色能源转换技术备受关注。氧还原反应(ORR)、析氧反应(OER)和析氢反应(HER)等电催化过程直接决定了上述技术的能量转换效率。由于价格昂贵、催化活性单一、稳定性差等问题,贵金属催化剂难以满足这些新型技术的要求。因此,设计开发高活性、高稳定、低成本的多功能电催化剂是非常必要的。本论文基于类沸石咪唑酯骨架(ZIFs)
光催化,作为一种绿色环保型新技术,在光电领域应用广泛。传统光催化剂通常具有价格低廉、制备简单且工业需求量大等优势,但其可见光响应性较弱,需要采取有效手段构建复合光催化剂体系以提升其催化性能。然而,复合光催化剂的设计容易出现活性位点精准调控难度大及催化剂稳定性差等问题。因此,本文以解决传统催化剂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及提升其光催化性能为主要出发点,设计合成了一系列微纳多级复合材料,探索其在不同光催化领域中
多相流广泛存在于自然界、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化工、石油等工业生产过程中,深入开展多相流及界面现象的基础研究,可以加深对其内在机理的认识,为实际应用提供理论指导。本文使用高速照相机、超高速直流电信号装置和高速微粒子图像测速仪,在微米到毫米的空间尺度和微秒到秒的时间尺度内,以被动和主动控制的方式,针对多尺度下的多相流动和界面现象开展了系统的实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研究了T型和十字型微流控装置内弹性
学位
在溶液结晶过程中,晶体产品的晶型、晶习和粒度分布等形态学指标会对过滤、洗涤、干燥和压片等下游工艺产生重要影响。同时,化学组成一致、晶体形态相异的晶体产品由于其微观结构和宏观形貌不同,其理化性质和生物利用度也会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对具有不同晶体形态的有机物系开展晶体形态学、分子动力学、成核动力学以及晶体形态调控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目前对于固体产品的晶型和晶习的调控机理尚未完全清楚,设
制药工业中,利用结晶手段获得100%单一晶型原料药对于“药物质量一致性评价”至关重要。然而结晶过程的影响因素复杂,传统晶型转化控制策略常常导致过程放大失败。此外,药物在溶液结晶过程中受热易降解,所产生的杂质也是影响原料药质量的普遍难题。本论文基于过程分析技术与过程模拟仿真手段,聚焦结晶过程中的晶型精准控制与降解杂质控制,从过程机理的探究到先进控制策略的创新与应用,开展多尺度研究。  以硫酸氢氯吡格
学位
受限空间内气液相间传质过程因流体流动和气液界面受到空间限制而与非受限空间内的传质过程不同。探究受限空间内气液相间传质过程对拓展该类装置的应用、深化对气液界面传质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气液界面附近流体运动状态,受限空间内的相间传质大致分为两类,即以漩涡流为主的自然对流过程和以剪切流为主的气泡浮升过程。本文以狭缝内流体为研究对象,分别研究了上述两种过程在受限空间内的传质行为。  针对第一类过程,本文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