鲇形目鲿科鱼类系统发育关系研究及其分化时间估算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000000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鲿科隶属于辐鳍鱼纲、真骨下纲、鲇形目,分布于非洲和亚洲,现有21个属,220余种,为鲇形目中形态高度多样化的类群之一,其系统分类一直较为混乱。分子系统学为解决系统分类问题提供了新的工具。本研究以鲿科鱼类为研究对象,分别利用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和细胞色素b (cytb)基因序列作为分子标记分析了鲿科鱼类系统发育关系并对其物种分化时间进行了估算,以期为鲿科鱼类的系统学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PCR方法获得鲿科暗灰唇齿鲿(Bagrichthys obscurus)、鲿(Bagrus bajad)、多克玛鲿(Bagrus docmak)、东方鲿(Bagrus orientalis)、大鳍鱯(Hemibagrus macropterus)、斑鳍半鱯(Hemibagrus spilopterus)、博氏鱯(Mystus bocourti)、秘鱯(Mystus mysticetus)、裂鱯(Mystus rhegma)、辛格鱯(Mystus singaringan)、泰国拟鱯(Pseudomystus siamensis)和中华海鲇(Tachysurus sinensis)12个物种的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其长度在16,521bp-16,796bp之间。通过与其他已知的鲇形目鱼类线粒体基因组序列进行比对,发现其结构和基因排列顺序与其他脊椎动物相似,由2个rRNA基因,22个tRNA基因以及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和一个非编码的控制区段组成。其碱基含量具有明显的AT偏倚性(57.8%)。鲿科鱼类线粒体基因组的长度不同,主要是由于非编码区序列长度的差异造成,博氏鱯(M. bocourti)非编码区序列最短(876bp),多克玛鲿(B. docmak)非编码区序列最长(1,151bp)。2、利用20种鲿科鱼类(代表了9属)的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12种为本研究所测定,其余8种从GenBank下载),结合从GenBank下载的29种鲇形目其他物种,以及外类群电鳗目(2种)、脂鲤目(2种)和鲤形目代表物种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采用贝叶斯法和最大似然法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1)鲿科鱼类构成一单系类群;(2)东亚分布的黄颡鱼属(Pelteobagrus)、拟鲿属(Pseudobagrus)和鮠属(Leiocassis)形成一单系类群;(3)东南亚唇齿鲿属(Bagrichthys)和拟鳠属(Pseudomystus)构成姐妹类群关系;(4)鲿属(Bagrus)为一单系类群;而后与半鳠属(Hemibagrus)和鱯属(Mystus)构成一个大的单系类群;(6)中华海鲇(T. sinensis)并非如Ng&Kottelat (2007)提出的那样属于鲿科物种,而仍应为海鲇科的物种。3、利用50种鲿科鱼类(代表了15属)线粒体cytb基因序列(除11种为本研究所测外,其余数据来源于GenBnak),采用贝叶斯法和最大似然法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鲿科鱼类可分为六大类群,东亚黄颡鱼属(Pelteobagrus)、鮠属(Leiocassis)和拟鲿属(Pseudobagrus)形成一大类群;东南亚拟鱯属(Pseudomystus)、透明鲿属(Hyalobagrus)、矮鮠属(Nanobagrus)、鮠属(Leiocassis)和唇齿鲿属(Bagrichthys)形成一大类群;鲿属(Bagrus)、半鱯属(Hemibagrus)、鱯属(Mystus)和诺鲿属(Sperata)形成一大类群;南亚丽塔鲇属(Rita)、巴塔鲿属(Batasio)和下眼鲿属(Horabagrus)各自形成一大类群。4、运用松散分子钟方法估算了鲿科鱼类的分化时间。鲇形目鱼类的起源时间大约在114百万年前(白垩纪中早期);鲿科鱼类的起源时间约在57.6Mya(古新世时期),东亚鲿科(黄颡鱼属、拟鲿属和鮠属)的起源时间约在42.2Mya,但种属物种分化时间主要集中在中新世至上新世时期(20.3-2.6Mya),推测这些物种多样性的形成可能与喜马拉雅-青藏高原的快速隆升和东亚地区的季风气候的形成紧密相关。鲿属(Bagrus)物种的起源时间约在27.0Mya,渐新世晚期,与化石记录时间(渐新世时期)相吻合,但主要类群分化时间集中在中新世时期。鱯属(Mystus)化石记录时间约在始新世时期,本研究估算的结果也与化石记录结果相吻合。
其他文献
生态课堂指的是以学生为主体,强调他们的思维意识、求知欲望和学习需求,兼顾整体教学对象的个性发展与健康成长.针对中职英语教学而言,口语教学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教师需
期刊
  近几年,超分子化学越来越受到科学家们的关注。相比于传统的高分子聚合物,超分子聚合物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1],自修复性能[2],可回收重复利用[3]。然而,基于主客体相互作
会议
PKR-like(PKZ)是近几年发现的一种属于eIF2a激酶家族的蛋白激酶,它的C端由保守的eIF2a激酶结构域组成,同时N端是二个Z-DNA结合域(Za)。为了进一步探索和论证PKZ Za结构域的功
编辑创新的本质是突破,即突破旧的思维定势、旧的常规戒律,其核心是“新”。而编辑创优的本质是完善、精益求精,核心是“优”。每一个编辑都要具备创新精神,在创新过程中努力
本文采用溶剂热的方法,通过制备条件(溶剂比、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的考察,一步合成了多级结构核桃状γ-Bi2MoO6、花状α-Bi2Mo3O12及球状MoO3/α-Bi2Mo3O12,利用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手段对材料进行了结构和形貌的分析,并将材料组装成气敏元件对有毒有害气体(硫化氢和三甲胺)进行了气敏性能测试。
学位
  研究了poly(ethylene-co-hexene)(PEH)和poly(ethylene-co-butene)(PEB)二元共混体系在温度梯度场下的spinodal decomposition现象,发现在温度梯度场作用下,体系的相分离动
会议
  超强韧型高分子水凝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1本文基于超分子自组装、物理吸附、高分子胶束等,制备了系列具有出色拉伸、压缩、疲劳、自修复性能的水凝胶.以经典的PAMPS/PA
会议
通过对采自云南、四川、西藏、陕西、新疆、青海和台湾等地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菌物标本馆地衣标本室(HMAS-L)和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地衣标本馆(KUN-L)的中国同
  拓扑高分子(主要包括树枝状、超支化、梳形、星形、H形以及环形等)凭借其不同于直链结构高分子的独特性能,在材料改性、纳米科技和生物医学等领域显示出越来越广泛地应用
会议
月桂烯是重要的香料香精和医药中间体。目前,化学合成月桂烯的关键问题之一是原料和催化剂的生产成本过高,这个问题的解决对于我国化学合成月桂烯具有重大意义。本课题是l-薄荷醇合成中对前体的月桂烯和N-N-二乙基橙花基胺(NDEA)的研究。以异戊二烯为原料,在碱金属引发下二聚合成月桂烯,并研究了在正丁基锂催化下,异戊二烯与二乙胺合成NDEA的工艺,旨在为化学合成月桂烯及其烯丙胺NDEA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