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徒班钦·却吉迥乃的翻译功绩研究

来源 :中央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naldocj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司徒班钦·却吉迥乃(1700-1774),又名司徒丹贝宁协祖拉曲吉囊巴。他是西藏噶玛噶举一派的学者、译师、以及宗教旅行家,是一位学识渊博的出家比丘。他曾游学于尼泊尔和内地等地,不仅精通藏文和梵文,同时具有相当水准的包括汉语在内的多种语言文字能力。司徒班钦活跃于十八世纪噶丹颇章时期,一生中拜众多噶举派和噶丹派名师,精修各家教法,研习各类文化,成为了藏族历史上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不仅如此,根据相关文献记载,当时他频繁游学于卫藏、南诏、尼泊尔等地,为促进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和谐相处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同时在翻译领域,他亦作出了卓越贡献。身为噶玛噶举派的活佛,司徒班钦·却吉迥乃在噶举派衰落之际,承担起了复兴教派的重任。从小刻苦精进的他,成为了当时佛教界造诣极高的噶举派僧人,使得噶举派在康区、云南等藏族边疆地区重振声誉,得以发展。在德格土司却吉·丹巴次仁的资助下,司徒班钦·却吉迥乃以龚垭乡本觉寺为母寺重建了八邦寺,取名“八邦圣教法轮寺”,并改宗为噶玛噶举派,其优越的佛学教育体系以及丰富的课程设置,对藏族传统文化和学科建设的进一步完善,起到了推动作用,培养出了很多著名的学者,使得八邦寺俨然成为了当时康区学习藏族文化的一个中心。司徒班钦勤苦一生,著书立论十四余部,所著文章沉博绝丽,言简意赅。内容涉猎佛教学科各方面,尤以小五明方面研究成果最引起后世学者们的关注。例如:其所著的<<三十颂注释>>、<<藏文字性入门注释>>、古印度著名辞藻学经典<<甘露藏>>注疏,以及<<诗镜>>梵藏平行本等等。目前国内能够见到的,与司徒班钦有关的论文,均只不过是笼统地谈论他的养生药学、艺术造诣等,国外虽然有相关研究成果问世,但专门研究其翻译功绩方面的成果寥寥无几。可见,国内外对司徒班钦·却吉迥乃其人其著作等的研究才刚起步,尤其是纯粹关于其翻译方面的记载,尚有待学界挖掘。是故,本文以司徒班钦·却吉迥乃的翻译功绩为研究对象,从多维度解读和探讨其在翻译方面的思想,进而重点研究其对梵藏合璧文本的修订工作及翻译批评思想。论文共由五个章节组成,其中“第一章”以多部藏文文献为参考,主要论述司徒班钦的声明学求学之路及其翻译事业的发轫。该章节中,笔者还对前人关于司徒班钦的声明学启蒙老师究竟为何人的争论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认为他七岁那年从大学者华珠处得到启蒙,从而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向当时的各派学者求得所需专论经典,跟随声明学高僧聆习了声明学和诗歌学方面的范本著作,然而只是书面梵文,而系统完整的声明学,则是在此之后依止一位婆罗门学者学得的。除此之外,本章还讲述了土观·洛桑却吉尼玛(1737-1802)、贡珠·云丹嘉措(1813—1899)等后世学者对司徒班钦的多方面评价等。“第二章”主要研究司徒班钦对梵藏合璧版<<诗镜>>译文及其特点,对此,将通过比较纳塘译师和司徒班钦两人对<<诗镜>>的不同译法来进行论述。为了阐明这一内容,笔者又将此章节分为四个小部分来依次论述<<诗镜>>的“书首礼赞”、“为著立誓”、“所著功德”、“文体与修辞”的译法。此外,本章通过对比纳塘译师和司徒班钦两人的不同译本,对司徒班钦译文的用词特点和韵文对仗等进行了较深的探究,并为下一章内容的建设作足了铺垫。“第三章”主要探讨“翻译批评的概念”、“<<诗镜>>译文之翻译批评”(这一部分又分为“书首礼赞译法的翻译批评”、“为著立誓译法的翻译批评”、“所著功德译法的翻译批评”)。至于翻译批评,我们必须在对译文进行总体评估之前,必须从各种角度进行检查。换句话说,翻译批评应该从观察所代表的文本类型开始,然后同时考虑语言和非语言因素对于翻译过程至关重要。例如:如果译者没有在译文中交代自己的翻译动机、原文来源等信息,作为批评者的我们,必须设法发现它们,这也是我们的批评有可能达到最大限度的客观性的因素之一;另外,翻译批评不应仅是千方百计地挑出译文中的错误,而是也要看到译文的优点,同样,评论应描述一个以上的形容词的翻译质量,并避免基于孤立的错误而否定译文的价值。本章节,笔者依据上述现代翻译批评一般理论和纳尔塘译师的<<诗境>>译本,对司徒班钦诗论,进行了较为严密的剖析,阐明了笔者的观点。“第四章”主要研究司徒班钦梵藏合璧版<<诗镜>>中的第二章的译文及其特点,对此,亦通过比较纳塘译师和司徒班钦两人对<<诗镜>>的不同译法来进行论述。为了阐明这一内容,笔者将此部分分为八个小部分来分别论述,第一部分论述三十五意义修饰法之直叙修饰法的译法、第二部分论述三十五意义修饰法之譬喻修饰法的译法、第三部分论述三十二比喻法之似质喻的译法、第四部分论述三十二比喻法之相互喻的译法、第五部分论述三十二比喻法之亦复喻的译法、第六部分论述三十二比喻法之迷乱喻的译法、第七部分论述三十二比喻法之双关喻的译法、第八部分论述三十二比喻法之矛盾喻的译法。此外,笔者通过列举三十二比喻法中的几个例子,论证了第二章之译不仅符合<<诗镜>>根本颂,并且用词贴切,从而道明了司徒班钦之<<诗镜>>译文在西藏各家寺庙经院中广为流行实非巧合,而全然倚仗其非凡的学术价值。司徒班钦关于译本的修订和批评,他会不遗余力地使这项工作对他人透明。换句话说,他努力展示他的翻译选择,他的文本来源以及对之前译本关键评论中对特定翻译的看法等。“第五章”里面论述了司徒班钦精通宗教和小五明详细地介绍了他的有关辞藻学和韵律学的译文,第一部分里面论述了有关辞藻学的译文<<不死藏>>第二部分论述了司徒班钦的赞颂集和其他译文。结语部分,首先回顾并总结了论文主旨大意,其次论述了司徒班钦之译文名扬西藏,流行各家的主要原因在于司徒班钦异于常人的先天天赋和孜孜不倦的后天努力。自萨迦·班智达·贡噶坚赞(1182-1251)在其<<智者入门>>中翻译了<<诗镜>>内容以来,历代藏族译师多少都翻译或论及<<诗镜>>梵本及其藏译本,直到十八世纪司徒班钦的<<诗镜>>译本问世时,<<诗镜>>藏译本己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相应地,藏族诗歌创造也有了发展,我们可以通过对司徒班钦所译<<诗镜>>的研究,更加准确地了解<<诗镜>>在藏地的翻译和传播的情况。总之,研究十八世纪的藏族翻译研究离不开对司徒班钦的翻译功绩研究,这一时期的翻译跟以前翻译有所不同,之前的藏族翻译对象主要还是佛经,但是十八世纪以司徒班钦翻译事迹为例的藏族翻译主要侧重于总结之前的翻译经验和得失,即对之前所翻译成藏文的外来经典进行翻译批评,所翻译的内容也是以普通文化为主。此外,司徒班钦在十八世纪跨宗派的活动和作为十八世纪中后期德格一带重要的社会文化变化的代表[与德格土司建立“供施((?))”关系]、当时八邦寺与噶陀寺之间建立联系代表了 19世纪后所谓康区“无宗派运动”发展的最初基础、他在文学、艺术和医学领域的成就,以及他对原始文献的重视和对梵藏文法的精湛研究等领域,尚未引起学界足够的关注。尤其是司徒班钦批评藏族前辈们长期存在或引入了几种不同类型的梵文等文本,且他们的理解有时是基于错误的梵文手稿,更为严重的是,他指责他们在很多情况下误解了梵文文本或者译文中增加梵文文本中从未出现的单词,也对以前译者的手稿来源,他们对单个术语的理解以及对整行诗句的解释提出的批评等,对现代意义上的学术研究或文献学研究,都有很高的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从中也能看出司徒班钦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宽广的学术视野。司徒班钦·却吉迥乃是十八世纪藏族著名的翻译家、翻译批评家,同时也是著名的绘画师和宗教旅行家,给后世留下了极为丰厚的精神财富。我相信随着对藏族翻译研究工作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人会关注到司徒班钦之翻译功绩等方面的贡献。吾辈志大才疏,本性懒惰,更不精于梵文,因此文中如有纰漏,恳请方家不吝赐教。
其他文献
本文将运用语义学的概念和理论,探索鄂尔多斯土语情态意义特征,从而归纳和总结出鄂尔多斯土语表示情态意义的表现方法。这对认识蒙古语方言土语情态意义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和
发达的文书行政系统是秦汉社会及各方面稳定统一的有力保障。近世边地遗址出土的秦汉简牍中,存在大量的习字简牍,前辈学者多是对单一批次简牍中的习字简牍进行分析,没有系统
目的: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恶性浆细胞疾病,目前仍不可治愈。免疫治疗因其靶向性及低毒性在MM的治疗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来那度胺(Lenalido
水体污染一直是人类健康面临的一个威胁,日益严重的微生物污染对新型抗菌剂的研发不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种新型的抗菌剂和抗菌方法层出不穷,其中,卤胺类和氧化石墨烯(GO)是
聚芳醚砜是一种热塑性的特种工程塑料,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热稳定性、耐化学性以及突出的低介电性能。通过向聚芳醚砜材料中引入大体积的刚性联苯结构,可有效地降低材料的介
目的通过对比腹腔镜肝切除术(laparoscopic hepatectomy,LH)与开腹肝切除术(open hepatectomy,OH)在治疗肝细胞癌中的临床疗效,进一步证实LH的安全性及可行性。通过分析LH的
听力损失是一种最常见的人类感音性障碍,主要体现为内耳毛细胞的缺失。由于哺乳动物的毛细胞不能够自我再生,毛细胞的缺失可以导致永久性的听力损失。事实上,年龄、噪声、毒
研究背景及研究目的胃癌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肿瘤之一,给全球各地区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负担。亚洲的韩国、日本及我国的胃癌发病率高居不下,虽然在日本和韩国早期发现的筛查策略
目的探讨基于X线钡餐、CT扫描及MRI三种影像结合评价食管鳞癌同步放化疗的近期疗效;探讨PET-CT与MRI预测近期疗效的应用价值及PET-CT与MRI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入组初治食管鳞
图书馆、档案馆和博物馆(Library、Archive、Museum,简称LAM)作为重要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在人类文化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LAM机构之间所保藏文化资源的属性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