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塔》:911后西方世界的穆斯林及其共同体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ngbin19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莱拉·阿布勒拉(Leila Aboulela)是著名的苏丹小说家,剧作家,首位非洲文学凯恩奖获得者,善于刻画9/11后流散状态下身在西方的穆斯林的情感体验和文化身份困境。《尖塔》是阿布勒拉的第二部长篇小说,小说中阿布勒拉基于自身的流散经验深刻地展示了身在西方的两种穆斯林群体的内心状态和文化选择。《尖塔》划分了两种穆斯林群体,分别是文化穆斯林和传统穆斯林。本文基于东西方文化对比研究,分析了911后在西方的文化穆斯林和传统穆斯林的文化身份。文化穆斯林由于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其文化身份具有混杂性的特点。而传统穆斯林表现为伊斯兰文化身份,他们形成了穆斯林共同体(community),在他们身上有着东方集体主义文化的特征。《尖塔》深刻地表现了以共同体为基础的“伊斯兰逻辑”。通过主人公娜伊娃(Najwa)的职业、家庭以及宗教抉择,阿布勒拉将伊斯兰文化体现在主人公生活的方方面面。娜伊娃的生活经历刻上了以共同体为基础的集体主义文化的烙印,她的人生选择以家和集体的归属感为前提。阿布勒拉通过娜伊娃的宗教皈依以及融入穆斯林共同体传达了个体生命的脆弱性以及集体的团结力量。《尖塔》虽然是用英语写成,却以伊斯兰文化为根基,表现了阿布勒拉对伊斯兰文化的弘扬以及对911后西方世界中日益加深的东方主义偏见的反驳。阿布勒拉因其小说中采用的伊斯兰视角以及对东西方文化关系的探索成为了在西方主流文学界备受关注的穆斯林作家。
其他文献
革命历史题材电影是呈现中国近现代革命历史,描绘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革命历程,中华民族英雄事迹,以及中国共产党为谋求民族自由解放和人民幸福生活的奋斗史。1978年以来革命历史题材电影的创作始终是主流热潮,其作为一个载体,在革命洗礼中和历史积淀中整合和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创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进一步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1978年以来革命历史题材电影创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号召和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全面打响一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防控人民战
期刊
灵性健康在人的健康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然而国内针对灵性健康的关注与探讨相对较少,关于罕见病群体的灵性健康研究更是凤毛麟角。本研究关注于罕见病群体的灵性健康,运用园艺小组的方式干预此群体的灵性状态,探究园艺小组对罕见病群体灵性的影响,探讨园艺小组是否可以成为一种可行的灵性服务方式。本研究在医院场域研究开展了五次单次园艺小组,共计邀请33位硬皮病患者参与了研究,使用学界广泛使用的FACIT-Sp慢
悬念与闪回是电影构建过程中常用的拍摄及创作手法之一。悬念的设置通常是整部电影的核心,它能够把电影中与其相关的内容与元素紧密地融合起来,并能够从电影叙述中的某部分细节影射核心主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电影的衔接性。电影中闪回的设置能够通过回忆、联想、想象以及内心独白等方式把情节与内容扩大,在一定程度上省略掉了不必要的叙述;此外能够让受众在观赏影视的过程中进入人物内心,在扩大期待视野的同时提高电影的审
数千年的历史发展,家具已完全内化于中国灿烂的文明。对于那些世代从事家具生产的生产者,可以说他们的工作就是一种对社会结构的诠释。中国家具产业伴随着地产业的东风,其规模增长非常可观。过去许多地方政府为了追求GDP最大化,鼓励家具产业性增长,缺乏规划性。特别是一些政策着重向大企业倾斜,造成了产能过剩以及市场秩序的混乱。2018年以后由于国家大规模的供给侧结构改革,以及科技、物流、交通等多方面的迅猛发展,
1982年,计划生育政策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在我国开始普遍推行,在政策影响下,开始出现因为各种原因失去独生子女的家庭,并逐渐达到一定的数量。由于独生子女的离世,失独老人对生活保障有着区别于普通家庭的需求,因此,在为失独老人提供基本保障和服务供给方面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失独老人养老问题的解决在研究失独老人的问题上具有重大意义,只有失独老人的需求得到回应,失独老人心里得到慰藉,才能够真正发挥政府政策的有效
博大精深的汉字是华夏文明的重要象征,不仅记载了其独特的历史,而且推动着中国文明的发展。在当代,随着中国平面设计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喜欢汉字设计,并将其广泛地运用在平面设计中。汉字的设计研究对于传承和发展中华传统文化,以及为设计注入新的动力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笔者以“绘文画字:基于‘六书’造字思维的汉字形象化设计研究”为主题展开毕业设计。希望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对汉字进行形象化设计,由此展现
自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以来,以零工经济为代表的"新就业形态"开始兴起,在经济衰退中,失业的劳动者开始以自我雇佣的形式,以零工模式开展工作,既实现了自身经济价值,又以定制服
公元4世纪到6世纪罗马帝国的基督教化是西方文明进程中的标志性事件,而罗马城内古典景观的衰退与基督教景观的兴起是这一时期最引人注目的变化之一。这种急剧变化在不同文化背景的古典作家和基督教作家的文本中有着截然不同的呈现和描述。在罗马女神、卡皮托利山、台伯河、奥勒留城墙这几个罗马城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意象或场所中都凝聚着丰富的历史记忆,也是古代晚期多神教作家和基督教作家共同关注的焦点。本文主要以古代晚期作品
自从17世纪歌剧诞生以来,歌剧的表演形式经历了纷繁复杂的嬗变过程,逐渐衍化出轻歌舞剧、喜歌剧、音乐剧等众多舞台剧表演形式。其中,20世纪诞生于欧美的音乐剧是歌剧发展的新产物。本文将两种不同形式的舞台作品比较,旨在消除大众对于音乐剧创作的刻板印象,因为音乐剧创作并不意味着简单化、娱乐化、通俗化的创作,它拥有着与歌剧创作同等的深度。音乐剧《斯文尼·托德》和歌剧《丑角》皆取材于社会发生的真实案例,本文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