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地区地壳三维速度结构环境噪声高分辨率地震成像研究

来源 :国际地震动态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xffys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川西高原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川西地区高分辨率的地壳上地幔三维速度结构探测研究对于青藏高原动力学和大陆内部块体边界动力学来说无疑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川西地区已成为青藏高原动力学和大陆内部块体边界动力学研究的热点。与之相应的地球物理探测工作也十分活跃。但是,由于台站覆盖区域及空间分辨率的限制,前期发表的研究结果对于全面了解川西高原地壳上地幔速度结构的横向变化仍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另一方面,川西高原也是中国大陆地震活动最为频繁的一个地区。川西地区高分辨率的地壳上地幔结构对于研究这一地区地震成因背景和地震形成的机理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2008年5月12日在龙门山断裂带发生了汶川Ms8.0地震。这进一步激发了人们对这一地区深部构造背景研究的兴趣。一系列有关龙门山断裂带及其邻域的地壳上地幔三维速度结构的最新研究结果陆续发表。这些研究成果对于进一步理解汶川大震区及其邻域的地壳上地幔速度结构和汶川大地震的动力学背景无疑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但是,比较不同作者给出的结果,我们不难发现它们之间尚存在不同程度的矛盾和差异。自2006年10月起,在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项目(973)的支持下,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川西地区(26°N-32°N,100°E-105°E)布设了由297台宽频带数字地震仪组成的流动观测台阵(以下简称川西台阵),获得了汶川Ms8.0地震前后完整的地震活动的观测记录。这为利用天然地震数据研究川西地区三维高分辨率地壳上地幔速度结构图像积累了新的宝贵资料。利用川西台阵观测的远震P波波形数据和非线性接收函数方法,刘启元等(2009)已经给出了穿越汶川地震震中区(沿31°N)的二维地壳上地幔S波速度结构及地壳的平均泊松比。利用远震P波走时层析成像方法,郭飚等(2009)给出了川西地区(29°N-32°N,100°E-105°E)400km深度范围内地壳上地幔的三维P波速度结构。由于各种地球物理反演方法往往存在程度不同的非唯一性。对同一区域,采用不同数据源和多种地球物理反演技术研究其地下速度结构无疑成为解决这一问题最有效的途径。近年来,跨学科研究表明,通过对长时间段内的环境噪声进行互相关运算,可以提取接收点间的格林函数。环境噪声层析成像通过对两个台站长时间的环境地震噪声进行互相关计算提取台站间的格林函数,从而获取面波频散特征,并进一步通过地震面波层析成像获得地球内部的速度结构。利用环境地震噪声提取台站间的格林函数的工作由Shapiro等人于2005年取得了成功。此后,环境噪声的层析成像技术获得了快速发展,并成为广泛关注和研究的热点。特别是,利用环境噪声进行浅层面波成像的方法得到了广泛应用。环境噪声层析成像技术为利用密集台阵进行地下速度结构的高分辨率地震成像提供了新的途径。本文系统阐述了由环境噪声数据提取经验格林函数以及瑞雷波相速度图像的理论和方法,介绍了面波非线性全局搜索反演的近邻算法,并利用2007年1月-2007年12月川西台阵29°N以北的156个台站记录的环境地震噪声数据和姚华建等(2004)提出的基于图像分析的相速度频散曲线快速提取方法,筛选并得到11,358条瑞雷波相速度频散曲线。在此基础上,利用瑞雷波相速度层析成像技术及面波速度结构反演方法,研究了川西台阵下方高分辨率的地壳三维横波速度结构。本文得到的结果为研究川西高原和四川盆地的地壳结构提供了新的独立观测证据,为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约束。本文对从环境噪声数据提取相速度频散曲线的方法作了如下改进:1)川西台阵覆盖区域的地形复杂,且在龙门山断裂带的两侧地形高差变化很大;为此,在计算相速度频散曲线时考虑了相应的高程修正;2)为了更好地获取近距离台站的相速度频散信息,改进了经验格林函数提取相速度频散曲线时所用的滤波窗,使其能够更好地压制经验格林函数曲线上零点附近的强振幅波形。经过上述处理,频散曲线的短周期部分有了较大改善。关于环境噪声面波层析成像方法,本文研究得到以下几点认识:1)作为一种无源方法,环境噪声面波层析成像摆脱了天然地震研究方法对于震源参数的依赖,只要有足够长时间连续的地震噪声的观测记录,就可以通过互相关方法提取到质量较好的格林函数。2)利用密集台阵环境噪声数据的地震成像的分辨率大大优于经典面波成像的结果,而观测台阵的合理布局对于射线路径均匀覆盖研究区域,充分发挥环境噪声方法的优势至关重要。观测台站的布设格局决定了射线路径的分布,台站密度决定了能够提取的射线路径的数量,而台站孔径和密度则决定了提取的面波频散曲线的频带宽度。3)由于10s-20s周期段的噪声源主要来自于海浪,导致互相关函数的振幅呈现与季节相关的时间变化。但是,这并不影响相位信息整体的稳定性,从经过正向和逆向叠加处理的经验格林函数中提取的相速度信息仍然是可靠的。4)环境噪声方法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目前得到周期40s以上的信息仍比较困难,以至于仅用环境噪声数据的地震成像深度难以超越地壳的范围。除非与其他地震观测数据相结合,这种方法目前尚难以独立用于超过一般地壳深度范围的地震层析成像。另外,环境噪声互相关函数的短周期部分(<10s)在0时刻附近往往出现一段振幅较强的波形。当台站间距很小(如小于30km)的时候,该波形将会干扰后续的信号,影响频散曲线的提取。利用面波相速度层析成像方法,本文给出了川西地区0.25°x0.250周期2s-35s的瑞雷波相速度分布,并利用近邻算法反演了273个格点的瑞雷波相速度分布,我们得到了川西地区的地壳三维横波速度结构。本文的成像结果表明,观测台阵覆盖的川滇地块、松潘—甘孜地块和四川盆地的地壳速度结构具有显著差异和各自不同的特点。具体表现为:1)浅部2km-8km深度的S波速度结构(相应于短周期2s-8s相速度分布)与地表构造特征相吻合,作为川滇地块、松潘—甘孜地块和四川盆地之间的边界断裂,龙门山断裂带和鲜水河断裂带对上述三个地块上地壳的速度结构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四川盆地前陆低速特征表明相应区域存在较厚的沉积盖层,厚度约为8km-10km。2)中上地壳8km-20km的S波速度结构(相应于中周期12s-18s相速度分布)表明,川滇地块和松潘—甘孜地块中上地壳速度结构存在明显的不均匀横向变化,并形成了尺度不同,高低速相间的分块结构,而四川盆地中地壳S波速度整体高于另外两个块体。3)中下地壳20km-40km的S波速度结构(相应于长周期25s-35s相速度分布)表明,松潘—甘孜地块,特别是川滇地块中下地壳表现出具有比较广泛的低速分布,意味着它们的中下地壳相对软弱,而四川盆地的中下地壳呈现整体性的高速特征,意味着四川盆地具有比较坚硬的中下地壳;并且以汶川地震的震中为界,龙门山断裂带的地壳结构显示了北段为高速、南段为低速的分段特征。4)周期大于12s的相速度分布表明,随着周期的加大,龙门山断裂带与鲜水河断裂带及安宁河断裂带交汇处东侧高速异常区逐渐增大,表明川滇地块运动方向的改变应与四川盆地坚硬地壳的阻挡作用密切相关。5)本文得到的相速度成像结果与相应的地壳上地幔瑞雷波地震反演的结果是吻合的,同时它们也与相应的接收函数反演结果基本一致。本文利用环境噪声数据得到的瑞雷波相速度频散数据可以为研究川西台阵下方地壳结构,特别是对接收函数反演,提供重要的有价值的约束。6)本文给出的研究区下方的地壳三维S波速度结构表明,川滇地块的中下地壳具有大面积分布的S波低速区,这对该地区存在中下地壳的通道流的推断是一个有力的支持。但是,在松潘—甘孜地块内,其地壳速度结构相对来说较为复杂,尽管该地区中下地壳也存在大面积的S波低速区,但通道流模型(Channel flow)是否能够解释该地区的地壳变形仍有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和更高分辨率的实验证据。尽管如此,松潘—甘孜地块的中下地壳强度应明显小于四川盆地相应深度范围的地壳强度,这意味着松潘—甘孜地块向东逃逸受到了四川盆地坚硬的中下地壳的阻挡。本文的结果为这一推断提供了高分辨率地壳三维速度结构的证据,并为进一步的动力学数值模拟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
其他文献
降低沙棘油残留溶剂的最佳工艺马久太(陕西省秦永沙棘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永寿713400)由于国内外生产沙棘油是采用有机溶剂正己烷浸提[1],使沙棘油中含有一定量较难除去的残留溶剂(简称残溶),质
渤海湾盆地富含油气资源,地壳深部结构和构造演化控制着盆地的形成,进而控制着盆地内油气的生成、运移和聚集;环渤海湾地区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同时又是地震的多发区域,探明深部
听障英语教育是特殊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听障生由于听觉障碍,英语学习困难大,效果差。这使得听障生普遍英语学习热情不高,自主学习意识薄弱,严重影响了听障英语教学质量的提
近十多年来,对中药所含微量元素的研究已有很大进展。国外也已对中草药所含微量元素进行了测定工作,在日本药学会第100次年会上,松田胜产等报告了50种中草药微量元素的检测结
教育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我们所有的教育、教学活动都要始终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和情感基础,注重学生的发展。这样才能确保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效性。然而,中
毛细血管血液流动性减弱是循环系疾病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其影响因素与血浆粘性、红细胞和白细胞变形能力、血小板凝集性等有关.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社会学习理论是班杜拉对人类学习研究的重大贡献,随着实践的发展和时间的推移,尤其是在新的社会性网络和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下,人们的学习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习理论,尤其
目的:为探讨生脉散合煎剂及组成生脉散三味药的各种配伍中人参皂甙变化的机理。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光散射检测器对古方生脉散及其各配伍组的人参皂甙进行研究。结果:生脉散全
基于重庆市34个观测站1971-2015年的日雨量资料,运用线性趋势分析、Mann-Kendall检验和小波分析等统计诊断方法,分析了重庆市近45 a暴雨日数、强度和贡献率的气候特征及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