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合肥滨湖新区景观格局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

来源 :安徽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系统服务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快速城市化发展在提高生活水平的同时也改变景观格局和生态过程,影响生态服务供给和区域发展。为实现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供给稳定,促进社会经济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发展。本文利用ENVI、Arc Gis等软件对滨湖新区各期遥感影像和农业数据进行处理,研究景观格局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演变特征,并用相关性分析法研究两者间相关性与影响情况,最后提出景观格局优化策略,对优化人居环境建设生态文明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结论如下:(1)2005-2020年间,滨湖新区景观格局变化明显,总体特征是建设用地面积增长188.57%,取代林地和草地景观成为研究区域优势景观,时间上主要发生在2015年之前。从景观类型研究看,建设用地斑块数量减少,趋于集中分布。林地斑块数量增加,平均斑块面积和聚集度减小,空间连通性下降,呈现破碎化零散分布。耕地斑块数量持续增加,聚集度下降,说明耕地景观空间上连通性降低。水域景观和其他用地面积变化不大。从景观水平研究看,景观形状指数下降,聚集度和分离度指数波动不大,说明滨湖新区不同景观类型斑块间离散程度比较稳定,聚集性强。蔓延度指数减小,说明滨湖新区景观空间连通性降低,结构分布不稳定。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变化不大,区域内景观优势度高、多样性差。(2)2005-2020年间,滨湖新区生态服务价值总量持续减少。各景观类型中,林地生态价值贡献量最大,占70%以上。各单项生态服务中,支持和调节服务是滨湖新区主要生态服务功能,水文调节价值量减少最多,降幅达132.57%。空间分布上,中间大部分均为低价值区,高价值区域主要分布在西南和东南,总体呈现“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空间格局。(3)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与景观形状指数、聚集度指数和蔓延度指数显著正相关,与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显著负相关,说明提高区域景观优势度、斑块聚集度,增加斑块连通性,可以提高生态服务价值。景观格局变化对各项生态系统服务均有不同影响,同时生态系统服务会通过影响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反馈优化景观格局。(4)根据滨湖新区景观斑块破碎化严重、空间连通性差等问题,以提高滨湖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目标,从景观组成配置和空间结构和两方面,提出景观格局优化策略,具体为保护林地、水域等生态源地、构建不同层级生态廊道、建设和完善关键生态节点三方面,以保障滨湖新区区域生态安全,实现协调可持续发展。
其他文献
历史文化街区是一个国家历史文化在现实中的体现,在延续地域文脉上扮演重要角色,在存留时代记忆、弘扬地方文化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是在长期以来的城镇化建设中,对于历史文化街区的文化内涵及其物质载体的处理手法往往简单粗糙,使得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面临严峻的考验。历史文化街区中的公共空间被认为是城市历史文化的荟萃之地,是体现城市文化内涵的核心地带,但在实际的更新改造中常采用粗犷且零散的转型方式,使空间
学位
土地是生态系统的载体,具有土壤和植被等生态环境特征;生态系统服务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本,与地区居民的福祉息息相关,政策指引下的人类活动作用于土地影响着生态系统服务的变化。因此,探究政策指引下土地利用与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关系,有助于了解人类土地利用行为对生态安全的影响,为未来优化区域政策以及协调社会、经济、生态的综合发展提供科学的建议。本研究首先使用LDA模型进行政策文本量化分类,其次,以RS数据和
学位
针对野外小气象观测站点半小时温度观测长时间数据缺失问题,结合较低频次的人工温度观测数据,采用时间序列分析和深度学习等方法,对缺失的半小时温度观测数据进行高精度插补。首先,选用深度学习数据插补中的序列-序列(Seq2Seq)方法,建立了适合高精度温度数据插补需求的编码-解码深度学习模型BiLSTM-I;然后,选用了传统的代表性方法,从时间序列回归分析——差分整合移动平均自回归模型(ARIMA)状态方
期刊
森林公园是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态保护、自然教育和为国民提供亲近自然的休闲游憩场所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人类的过度开发利用,我国部分森林公园的生态环境与生境质量都出现了下降趋势。在此背景下,开展森林公园生境质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契合国家生态文明发展战略需求,具有较高的现实意义、学术价值和实践推广前景。本文在梳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ENVI5.3、Arc GI
学位
城市历史文脉是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城市的发展程度和城市文化风貌,而城市道路作为展现城市特性与文化的平台,在彰显历史文脉特色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高速的城市化进程,“日”新“月”异、你追我赶的建设速度必然导致诸多城市“千城一面”,无法体现出城市文脉的地域性和独特性。城市道路作为城市空间的骨架,是城市功能和形态中至为关键的组成部分,且随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提升,城市居民
学位
目的 系统评价老年肌少症风险筛查评估工具,为临床实践选择合适的老年肌少症风险筛查评估工具提供参考。方法 计算机检索CNKI、WangFang data、CBM、Embase、Pubmed、Medline、CINAHL、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2名研究者根据文献纳入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独立筛选,提取资料。使用QUADAS-2量表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5.4与sta
期刊
城市公园绿地建设作为营造城市美好环境的一个重要环节,不仅承担了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责任,亦为居民的游玩、锻炼和休憩活动提供了场所。近年来,城市的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被提上一个新的高度,城市公园绿地作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中不可或缺的存在,其建设和发展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过去凭借规划师的直觉和积累的经验建设了众多广受好评的城市公园和城市公园体系,但是传统的方法往往是从供给角度考虑,在当前智慧城市建设和大
学位
报纸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给城镇发展带来生机活力的同时,也带来了生态环境承载的压力。如何科学的构建城镇的绿地系统,做好城镇绿地系统规划,建设宜居城镇,根据不同城镇的地理环境、自然资源和人文历史等要素,开展城镇绿地系统规划研究,尤其是开展山区县建制镇的绿地系统规划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以位于大别山区的安徽省金寨县青山镇绿地系统规划为案例,开展城镇绿地系统规划的研究,形成
学位
通过分析总结徽州地区传统村落环境适应性特征,构建徽州传统村落环境适应性评价体系,对典型的徽州传统村落进行评价,为徽州传统村落环境适应性研究提供实践依据。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徽州传统村落环境适应性特征分析:利用GIS空间分析法研究徽州地区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及选址适应性特征。结果表明,整体空间分布不均匀,呈凝聚型;村落大多选择低海拔、缓坡、向阳朝向、距离交通及水源较近的区域进行选址营建。街巷空间经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