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个热带玉米群体在温带利用的研究

来源 :沈阳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lbe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分别代表我国核心种质优势群的4个骨干自交系、来源于CIMMYT的4个热带群体及其组配的16个杂交种为试材,按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配制杂交种,通过方差分析、配合力分析和杂种优势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各杂优群自交系、热带群体及其杂交种产量、株型性状的差异以及杂交种的杂种优势表现,和热带群体在温带自交系改良过程中的利用方法等问题。结果表明: 1.不同亲本各主要农艺性状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4个自交系和4个热带群体在不同农艺性状间都存在着极显著的差异,说明我国骨干自交系无论在株型性状还是在产量性状上,都与热带群体存在遗传差异,这就为热带群体与骨干自交系的相互改良,和杂种优势、杂种优势模式的利用提供了可行的基础条件。 4个热带群体的单株产量、穗长、穗重、穗行数、行粒数、穗上叶片数、棒三叶叶面积和叶向值普遍高于4个优势群的代表自交系,可通过热带群体与骨干自交系的杂交有效地提高产量。但热带群体秃尖较长,株高和穗位过高,可通过合理的温热互导,把热带群体的有利基因导入温带自交系,以此克服其秃尖过长,株高和穗位高过高的缺陷。 2.通过对4个热带群体各性状一般配合力的比较,得出:Pob45具有增加产量、穗长、行粒数、百粒重、叶向值、全株及穗上叶片数,减小轴粗的优良潜力;Pob46有增加穗长、穗行数,减小秃尖长,有效降低株高和穗位高的优良潜力;Pob69有增加产量、穗行数、行粒数、茎粗、全株及穗上叶片数,减少秃尖长、轴重的优良潜力;Pob70有增加穗粗、穗行数、行粒数、茎粗、全株及穗上叶片数,减小轴重、轴粗的潜在能力。 3.配合力测定是玉米自交系选育或组配杂交种的不可缺少的一个程序。试验数据显示,必须要在高一般配合力的基础上再筛选高特殊配合力,才能获得最优良的杂交组合,因此对总配合力进行分析在组配杂交种的过程中也是十分必要的。 4.通过对杂交种产量性状和株型性状的杂种优势分析,初步得出了4个热带群体对温带种质改良和利用的方法:在改良产量性状时,可通过温带自交系xPob70的杂种优势模式进行杂种优势育种,此时优先选用的自交系应属旅大红骨群;在对株型性状改良时,可通过温带自交系xPob69的杂种优势模式来利用杂种优势,此时优先选用的自交系应属Reid群。 Pob45和Pob46这两个热带群体适于作为轮回亲本,通过多代导入,来最终实现对温带种质单一性状改良的目的。
其他文献
AIM: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cyclin-dependent kinase 5 (Cdk5) inhibitor roscovitine on the morphine antinociceptive tolerance development in rats. METHODS:
汉语课实践教学要求少数民族学生听、说、读、写全面发展,但在实践教学中笔者发现目前多数汉语教师比较侧重听和说,对于读、写投入的精力非常少,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少数民族
对不同遗传背景的高赖氨酸玉米杂交种 o_2C103×o_2330、o_2二南_(24)×o_2金02及普通玉米京杂6号在授粉后不同时期籽粒的干物质积累、籽粒容重、出粉率、玉米粉细度、蛋白质
小麦抽穗期是植物育种相关的重要农艺性状之一。大量研究表明,光周期反应是影响抽穗期的重要因素。为了探讨小麦光周期相关基因与抽穗期的关系,本研究分析了小麦光周期相关基因
本论文建立了一套适宜黄土高原地区选育优质、高产、抗病甘蓝新品种的技术路线和方法;育成了2个甘蓝杂种一代新品种惠丰1号、惠丰3号,具有优质、高产、抗病性强,耐热性较强等特
干旱是作物生长最严重的非生物胁迫冈子,良好的根系系统有助于提高作物抗旱性。为了研究稻作抗旱的根系特征及其遗传机理,为从水早稻杂交后代群体中培育抗旱高产稻作品种提供理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尤其在现代化的大生产中,有的人每天就只管拧同一个部位的一个螺母,有的人整天就是接一个线头,就像电影《摩登时代》中演示的那样,人们感到
基于多媒体技术的视听说课能为学生提供图文并茂、声像俱全的全方位交互式语言环境,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但目前视听课教学现状不容乐观。为了更好地了解目前日语视听说课存
AIM: To investigate whether spinal cord transection induces changes of gene expression of S 100A4 protein.METHODS: In a spinal cord transection model, S 100A4 e
随着水稻、玉米等主要农作物杂种优势利用的成功,大豆已成为少数几个没有大规模利用杂种优势的主要作物之一,其主要原因是没有适于杂交种生产的不育系。自从1993年吉林省农科院孙寰等发现世界上第一个大豆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以来,该领域的研究和应用迅速发展,但是对其细胞质雄性不育的分子机理研究尚属空白。目前,国内外关于细胞质雄性不育的机理研究主要集中在植物线粒体上。植物线粒体基因组中,编码蛋白质的基因有co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