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PLLA/明胶修复兔关节软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来源 :兰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e_gz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探讨体外进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的分离、培养和鉴定的方法,为整个实验奠定基础。2.体外研究PLLA/明胶的降解性能及孔隙率。3.测定BMSC的增殖率及平均倍增时间并对BMSC和PLLA/明胶的黏附性进行初步研究。4.生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复合PLLA/明胶修复兔膝关节全层软骨缺损的疗效。方法1.BMSC取自4-6月龄2.5-3.5千克的青紫兰兔,体外分离培养后行细胞表型的鉴定。2.将PLLA/明胶置于PBS液中测定其降解率;3.用液体置换法测其孔隙率;4.测定原代和传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率和平均倍增时间并绘制增殖率曲线,比较不同代数BMSC的增殖能力;5.测定BMSC与PLLA/明胶的黏附率;6.将BMSC种植于PLLA/明胶支架上体外培养,再移植于兔膝关节全层软骨缺损模型处。选用健康的青紫兰兔36只,随机分成A、B、C三个处理组各12只,A处理组双侧股骨髁间窝软骨缺损处植入PLLA/明胶吸附体外分离培养的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物;B处理组单纯植入PLLA/明胶;C处理组不作任何植入。分别于术后4、8、12周各处死4只兔子,取材进行大体、组织学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根据关节软骨组织学计分标准进行评分,数据输入SPSS 10.0软件统计分析,比较各组的评分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通过本实验方法分离和培养的BMSC形态特征明显,细胞免疫化学染色实验组BMSC均表达特异性抗原CD44;造血干细胞特异性抗原CD34,成纤维细胞特异性抗原Laminin及软骨细胞特异性标记物Ⅱ型胶原单克隆抗体均为阴性表达。2.LPLLA/明胶的降解随时间的延长逐渐加速,完全降解大约需要10-12周。3.所测孔隙率为67.15。4.传代后的第二代细胞具有较强的增殖率,是软骨关节缺损的修复中比较理想的细胞。5.浓度为1×10~5的细胞与PLLA/明胶具有较高的黏附率。6.术后12周取材发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PLLA/明胶所修复组织为透明软骨样修复;而单纯PLLA/明胶移植组和空白组为纤维性修复。对术后12周大体及组织学形态进行评分。按完全随机设计进行方差分析和SNK-q检验,结果显示,BMSC/PLLA/明胶组明显优于PLLA/明胶植入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PLLA/明胶组优于空白组(P<0.05)。结论1.本实验分离培养获得的细胞是纯度较高的BMSC,它可作为种子细胞用于组织工程研究。2.LPLLA/明胶的降解曲线和BMSC的增殖曲线相一致;第二代细胞增殖活跃;3.浓度为1×10~5的细胞和PLLA/明胶具有较高的黏附率,是软骨组织工程中比较理想的种子细胞。4.运用软骨组织工程的原理,以PLLA/明胶为支架材料的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是一种修复软骨缺损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其他文献
[目的]:目前对于指骨关节内骨折—脱位的治疗存在一定的争议性。一方面强调关节内骨折应追求解剖复位为治疗原则,但由于长时间的关节制动,关节活动范围有不同程度的丧失;另一方面
目的探讨旋转铰链型人工膝关节临床应用的近期疗效。方法2002年7月~2005年4月,应用旋转铰链膝关节假体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严重畸形和不稳定患者17例17膝。其中男8例,
背景和目的:研究证明,酒精性股骨头坏死时股骨头骨髓内脂肪细胞增殖肥大、骨细胞内脂质沉积,发生脂肪变性坏死。目前已知,PPARγ基因是一种成脂转录因子,在前脂肪细胞中不表达,而在
我国电网技术不断革新,特别是变电运维管理技术正向着智能化、自动化方向发展,且已取得重要成就,建立起"三层两网"即站控层、过程层、纪检各层、过程层网络以及站控层网络为
医院运作的物质基础就是医院固定资产,同时医院固定资产也是医院财务管理的重要资本。而医院一直以来对固定资产都是重视购置而忽视管理、重视获得而忽视效率、重视规模而忽
探讨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长7段致密油有效烃源岩的主控地质因素及分布特征。结合地质异常理论,采用因子分析、痕量元素分析、趋势面分析及标准化处理等技术手段,提出一种对
恢复烃源岩形成时期的古环境,落实优质烃源岩发育主控因素对确定湖相烃源岩发育层系及刻画烃源岩非均质性意义重大.利用岩石学、元素地球化学对长岭断陷早白垩世火石岭期至营
沉积岩中的微量元素对沉积环境的水介质变化有着较高的敏感度,是研究沉积物沉积时的古气候、古环境的有效手段。鄂尔多斯盆地纸坊组是三叠系具有油气显示的新层系,其古气候及
目的:评估改进的踝关节后方“共轴入路”的安全性和可操作性。类型:解剖研究和临床应用。方法:20具防腐冷冻踝关节标本平分为两组;用克氏针在其中一组建立文献报道的“共轴入路”
松辽盆地四方坨子地区是吉林油田近年提储增效的主力区块,但上白垩统姚家组勘探长期未获得突破。基于147口探井和300口开发井资料,重点结合25口井岩心观察,以岩石学特征、沉积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