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友好型技术控制杨干象研究

来源 :东北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dakedi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杨干象(Cryptorhynchus lapathi L.)是北美、欧洲许多国家以及亚洲的中国、韩国和日本杨柳科植物的重要蛀干害虫。由于杨干象幼虫和蛹期均在树皮下或木质部中生活,所以防治难度较大。目前,生产上对于杨干象的防治仍以化学方法为主,生物防治研究甚少。本文研究了杨树的品系、亲本来源、木质部和树皮的物理特征与对杨干象抗性水平的关系;植物挥发物或植物精油对杨干象的行为影响;对杨干象幼虫具有高致病力的菌种筛选、侵染过程和致病能力;花绒寄甲、管氏肿腿蜂和白僵菌防治技术等。期望找到抵御和控制杨干象危害的有效手段。1、本研究选用7株虫生真菌菌株对杨干象幼虫进行室内高致病力测定,结果表明:布氏白僵菌(Beauveria brongniartii(Sacc.)Petch)CFCC87323对杨干象幼虫致病力最高,菌株ACCC30830次之。用菌株CFCC87323以1.0×108个/mL分生孢子悬浮液处理杨干象幼虫,感染死亡率为93.83%,校正死亡率达到93.38%,致死中时LT50为3.536 d,致死中浓度 LC50 为 7.0×103 个/mL;用 ACCC30830、ACCC30831 和 CFCC87327 以1.0×108个/mL孢子悬浮液处理杨干象幼虫,室内生物测定中死亡率与校正死亡率均大于70%,说明对杨干象幼虫均表现出较好的致病效果;菌株CFCC87323感染杨干象幼虫的致病症状观察试验中,杨干象幼虫被该菌株侵染出现明显的症状到死亡变成僵虫需要74.67 h,到虫体布满菌丝这一过程需要93.67 h,进一步说明菌株CFCC87323对杨干象有很好的致病效果。2、利用扫描电镜与透射电镜研究了布氏白僵菌CFCC87323对杨干象幼虫体壁侵染过程及超微结构的变化。扫描电镜结果显示:接种12 h后,分生孢子可成功附着于杨干象幼虫体壁不同区域,如气孔、感器周围与节间膜部位;接种24 h后,最早观察到布氏白僵菌以芽管或菌丝的形式穿透杨干象幼虫体壁,无附着孢产生;接种90 h、96 h后,由虫体内穿出的菌丝在虫体表面开始大量繁殖。透射电镜结果显示:菌丝在穿透过程中伴随着机械压力与组织溶解现象;接种第60 h,表皮层与皮细胞层分离,菌丝周围的细胞器溶解,细胞核遭到破坏,菌丝周围出现絮状溶解物,这种现象在国内外未见报道,菌丝侵入杨干象幼虫体内过程中有酶的参与;接种84 h,菌丝段以无隔、1个隔或2个隔的方式在血腔内大量繁殖。3、研究了杨干象幼虫、成虫总血细胞浓度与酚氧化酶活性对菌株CFCC87323侵染的免疫反应。结果表明,菌株CFCC87323侵染杨干象幼虫与成虫过程中总血细胞浓度升高产生免疫反应,血细胞浓度越大杨干象幼虫与成虫免疫能力越强;菌株CFCC87323侵染杨干象幼虫与成虫过程中酚氧化酶活性升高产生免疫反应,分别在接种24-28 h与32-36 h菌株CFCC87323对杨干象幼虫与成虫酚氧化酶活性的激活作用最强。4、采用触角电位EAG、“Y”型嗅觉仪与风洞的方法,研究了杨干象成虫对13种植物挥发物的行为反应,期望选出有效的植物挥发物。结果表明,雌雄虫对不同浓度亚油酸、α-蒎烯、叶醇、香叶醇、松节油和水杨醛的EAG反应较强。嗅觉测试表明,与对照相比,α-派烯和水杨醛对杨干象雌雄虫表现出显著的驱避作用,亚油酸与叶醇对杨干象雌雄虫都表现显著的引诱作用,松节油对杨干象雄虫表现出驱避作用,香叶醇对杨干象雄虫表现出引诱作用。风洞测试研究表明,与对照相比,α-派烯、水杨醛和松节油对杨干象雌雄虫都表现出驱避作用,而亚油酸、香叶醇和叶醇对杨干象雌雄成虫都表现显著的引诱作用,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发杨干象的引诱剂及驱避剂提供了理论依据。5、本文研究了 18个亲本来源的200个不同杨树品系2-3a生、5-6a生、10-1 1a生和11-12a生杨树的被害株率、杨干象虫口密度与杨树木质部硬度、树皮硬度、树皮厚度、胸径以及各品系杨树的亲本来源调查分析得到以下结论:杨树木质部硬度与树皮硬度越大抗杨干象能力越强,木质部硬度与树皮硬度越小抗杨干象能力越弱。2-3a生、5-6a生杨树胸径大其抗性越差,胸径小其抗性越强;10-11a生、11-12a生杨树胸径大其抗性越强,胸径小其抗性越差。经本次调查的所有杨树品系,根据其亲本来源归类综合分析所有杨树抗性水平与亲本关系发现,亲本为小青杨、青杨、小叶杨、甜杨具有抗虫性,亲本为美洲黑杨抗虫性差。6、采用涂干法、无纺布菌条方法进行林间生防试验发现。菌株CFCC87323采用涂干法其校正死亡率为77.62%,采用无纺布菌条方法其校正致死率为63.21%,菌株ACCC30830采用涂干法其校正死亡率为66.06%,采用无纺布菌条方法其校正致死率为53.7%;菌株ACCC30831和CFCC87327采用涂干法其校正死亡率均在50%以上,采用无纺布菌条方法其校正致死率在35%以上,说明菌株ACCC30831和CFCC87327在林间对杨干象也有一定的防治效果。杨干象与花绒寄甲以1:2的比例释放花绒寄甲后寄生率达40%以上,说明在林间释放花绒寄甲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具有生物防治潜力。
其他文献
教学评一体整合了教师教学、学生学习与教学评价,根据评价结果指导课堂教与学,提高教学实效性,更易达成教学目标。文章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下教学现状入手,论述化学课堂教学存在的不足,结合鲁科版教学案例,总结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下教学评一体的课堂教学策略,旨在为教师实施课堂教学提供有益探索。
期刊
随着分离纯化技术的发展和活性研究工作的深入,许多植物次生代谢产物被提取并证实具有良好的抗流感病毒效果。药用植物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根部提取的5,7,4’-三羟基-8-甲氧基黄酮(MF)对各种亚型,甚至变异的流感病毒唾液酸酶,都显示出了很高的抑制活性,被认为是一种有潜力的抗流感病毒先导化合物。本文运用分子对接、分子动力学和密度泛函等理论方法,系统而深入
蛋白质的氧连氮乙酸葡萄糖胺O-linked β-N-acetylglucosamine(O-GlcNAc)修饰是一种普遍存在于动植物核质蛋白质Ser-和Thr-残基上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动物细胞中的研究发现O-GlcNAc修饰基团的循环由高度保守的两个酶来调节,一个是对蛋白质进行O-GlcNAc修饰的酶即OGT(O-GlcNAc transferase),另一个是使蛋白质去除O-GlcNAc修饰的
大兴安岭地区用材林经过多年过量采伐利用,造成了结构失调、稳定性下降。为了使其更好的恢复和增长,进行了不同强度的抚育间伐试验,探讨最佳的抚育间伐强度,改善用材林生态环境,优化用材林的经营效果。本研究在大兴安岭地区选取20个天然用材林样地,编号1~20。按照不同强度的抚育间伐进行抚育,以抚育间伐后林地内土壤和生长为研究对象,探讨抚育间伐强度对林地内土壤及生长的影响。(1)采用模糊聚类分析法对20块样地
本研究以白蜡属种间杂交种F1为主要研究对象,父本分别是新疆和北京种源的大、小叶白蜡以及天津和盘锦种源的绒毛白蜡,母本分别为哈尔滨和带岭种源的水曲柳。通过种间杂交共获得126个不同的白蜡属种间杂种组合,同37个亲本自由授粉子代,进行生长性状实地调查,通过比较,选择优良白蜡属种间杂种组合;对部分杂种组合及其亲本进行干旱处理,测定生理指标,对选出的高、中、低抗性杂交种及其亲本进行杂交种抗旱优势机制研究;
胰腺为人体内仅次于肝脏的第二大腺体,是内外分泌混合腺。外分泌部占腺体的绝大部分,属于消化腺。内分泌部是散在分布于外分泌部之间的胰岛。胰岛主要有α、β、PP、δ和ε细胞,其中β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和α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协同作用能保持血糖水平处于动态平衡。若β细胞功能障碍,胰岛素分泌不足,可导致血糖升高,并从尿中排出,即发生糖尿病。研究者通过细胞世系追踪实验证明,在胰腺胚胎发育过程中所有的外分泌和内分泌
微管蛋白是植物细胞骨架微管的重要结构单元。它不仅参与细胞的有丝分裂、细胞壁构建、细胞内物质运输、气孔保卫细胞分化、信号转导以及植物向重性反应等许多生理活动,同时也是多种抗癌药物如秋水仙碱、长春花碱、紫杉醇等的作用靶点。在植物细胞中,微管列阵是处于高度动态的,其局部经历一系列的构象转变和折叠过程。因此,微管蛋白活性肽段的折叠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微管蛋白的解聚动态转化过程,进而对微管功能的实施产生至关重
致病性微生物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日益严重,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开发高效、安全、稳定的乳酸菌细菌素作为天然防腐剂代替化学防腐剂,是目前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乳酸菌是国际公认的安全菌株(GRAS),乳酸菌在代谢过程中通过核糖体合成机制产生的一类具有抗菌活性的多肽、蛋白质或蛋白质复合物,可以有效抑制革兰氏阳性菌和部分致病菌的生长繁殖。本课题组从内蒙、黑龙江、河北等地的发酵乳制品中分离出的60多
由Sporocadus populinus(Bres.)Orsenigo,Rodondi&B.Sutton=Coryneum populinum Bres.)引起的杨树灰斑病是杨树苗圃常见严重病害之一,对于该病防治目前为止还未见到相关生物防治的报道。植物体内存在着一些微生物的自然群体,它们中的某些种类,例如链霉菌等对植物病原菌有拮抗作用,因此可用来作为生防菌来开发利用。评估拮抗菌的防病潜力是开发利
白腐真菌(White rot fungi)通过分泌包含漆酶(Lacase)、锰过氧化物酶(MnP)、木质素过氧化物酶(LiP)等几种主要的木质素降解酶可以有效降解木质素及多种芳香族化合物,在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的当今社会,利用白腐菌及其木质素降解酶进行环境污染治理的应用越来越多。凭借MnP广泛的底物多样性及其在木质素降解酶系统中占有的重要地位,对MnP的研究与应用受到了国内外研究学者的广泛关注。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