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同时检测检材中有毒生物碱的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555513097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由有毒生物碱引发的中毒事件屡见报道。有毒生物碱具有毒性大、在检材中的含量低、中毒无特异性临床表现的特点,因此在检测中成为一个难题。本文选取了乌头碱、草乌甲素、钩吻素子、阿托品、东莨菪碱、马钱子碱、士的宁、秋水仙碱、八角枫碱、喜树碱、麻黄碱、毛果芸香碱、延胡索乙素、毒扁豆碱、山梗菜碱、白屈菜红碱、氧化苦参碱、麦角新碱以及茶碱19种最常见的有毒生物碱作为研究对象,以血液、胃液和蜂蜜作为检材,采用具有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的LC-MS/MS先进技术研究痕量生物碱的测定方法,对样品的提取与净化、基质效应、色谱分离条件和质谱分析条件的优化进行了系统研究,先后建立了三种测定有毒生物碱的LC-MS/MS快速分析方法。并进行了方法学验证,线性范围、相关系数、回收率、日内RSD、日间RSD、检测限、定量限和稳定性等数据表明,这些方法选择性佳、灵敏度高、简单快速、稳定可靠,适用于测定血液、胃液和蜂蜜中这19种有毒生物碱,并已成功地应用于实际检测工作,为中毒事件发生后检材中这19种有毒生物碱的快速筛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方法。   本文的具体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   一、建立了LC-MS/MS对血液中8种有毒生物碱的同时检测方法。血液样品经过pH≈9的乙酸铵.氨水缓冲溶液处理后以甲醇提取。优化了色谱分离条件,得到了满意的分离效果。优化了质谱分析条件,并研究了各组分的特征碎片离子归属及其可能的质谱碎裂机理,确定了定性、定量离子对。在优化的条件下各组分的检出限均可达到0.1μg/L,完全满足痕量分析的要求。   二、建立了LC-MS/MS对血液和胃液中17种有毒牛物碱的同时检测方法。探索出优化的提取方法:血液样品中加入硼酸缓冲液(pH=9)后依次用氯仿、氯仿-乙醚(2:1,v/v)涡流萃取,胃液样品先用NaOH溶液调节至中性,再按血液样品的方法处理。分析了基质效应的影响,探索出消除基质效应的方法。优化了色谱分离条件,17种组分在16min内可实现分离。优化质谱条件,各组分的检出限均可达到0.5μg/L。   三、建立了LC-MS/MS同时测定蜂蜜中8种有毒生物碱的方法。所选择的8种有毒生物碱均来源于我国主要蜜粉源植物,并且具有较大毒性。样品用适量pH4.5的醋酸铵-醋酸缓冲溶液溶解,再经MCX同相萃取柱净化,用C18反相柱进行分离。在优化的色谱分离及质谱分析条件下各组分的检出限均可达到0.5μg/L。
其他文献
离退休管理工作是一项综合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它不仅关系到离退休职工能否安度晚年,还关系到企业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即“离退休管理工作不是中心但影响中心,不是大局却牵
碳正离子是有机化学中重要的活性中间体。本文采用MP2/AUG-CC-PVDZ的方法研究了一系列碳正离子的结构与相对能量。发现中心碳原子空的p轨道与α-杂原子(N, O, P, S)孤电子对所处的p轨道之间的p,p-共轭效应对碳正离子的稳定性贡献要大于p,π-共轭效应和超共轭效应;随着角张力的减弱,环烷基正离子的稳定性增强;具有芳香性结构的碳正离子的稳定性强于具有非芳香性结构的碳正离子的稳定性,而环
随着当代电子技术的发展以及电子产品无铅化、无卤化的要求,对环氧树脂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同时提高环氧树脂固化物的耐热性、韧性、阻燃性,已成为电子行业用
质子转移是最基本的化学反应之一,广泛存在于各种化学反应和生命过程中。1955年Weller对水杨酸及其衍生物双重荧光现象的研究开辟了该领域的研究热潮。人们从实验和理论方面
学位
是1969年入党,1976年担任孝义市楼东村党总支书记的。25年来,我最大的心愿就是让农民摆脱贫穷,过上共同富裕的日子,让农村摆脱落后,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农村。强经济拓宽富民路我当农村干
侯马市委组织部注重从四个方面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党建工作。一是健全组织。凡正式党员人数在3名以上、50名以下的,独立建立党支部或支部委员会;党员人数不足3名的,可就近与其他
静电纺丝技术已成为近年来纳米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通过此技术可以制备纳米级尺寸的电纺纤维,其尺寸和形貌可控,具有高比表面、多孔性等优越的结构特性。电纺纳米纤维已在
学位
本课题旨在合成一类高效的合成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研究絮凝剂和污染物(染料)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聚合物对染料废水的絮凝脱色效果,初步探索其絮凝脱色机理,对印染工业废水处理行业
金属氧化物(氧卤化物)功能材料,在基础研究和实际应用中都占有重要地位。设计合成结构新颖、性能优良的基于氧化物(氧卤化物)的有机-无机杂化材料,是该领域研究的一个重要方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