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晶石-硼硅酸盐玻璃陶瓷固化体的制备工艺研究

来源 :西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lovem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放废液的安全处理与处置已成为影响核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我国现存高放废液的特点是硫和钠含量较高,而硼硅酸盐玻璃对硫酸盐的包容量有限,当浓度超过1 wt%(以SO3计)时,玻璃表面就会产生分离的黄色第二相(黄相);此外,在玻璃固化过程中废液中的Na2SO4在高温下易分解,导致玻璃固化体中的硫含量较低。本文提出了用Ba(NO3)2溶液对高放废液进行预处理,使废液中的Na2SO4转化为具有优良稳定性的重晶石(Ba SO4),再进行玻璃固化的新思路。首先选择Ba SO4掺量为6 wt%(以SO3计)的硼硅酸盐玻璃陶瓷配方,研究了玻璃氧化物组成(Si/B、Si/Na比)和工艺条件对重晶石-硼硅酸盐玻璃陶瓷结构和性能的影响,优化了硼硅酸盐基础玻璃配方和制备工艺技术。在此基础上,用硼硅酸盐玻璃固化预处理后的模拟含硫高放废液,研究了模拟废液掺量和熔制工艺对固化体的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并对玻璃熔制过程硫酸盐的分相行为进行了探讨。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随着Si/B比和Si/Na比增加,[SiO4]和[BO4]的含量增多,[BO3]含量减少,玻璃结构变得紧密,玻璃网络中“空腔”体积减小。当Si/B≤4时,样品内部均存在Ba SO4晶相;当Si/B≥5时,Ba SO4晶体主要分布在玻璃表面,玻璃陶瓷体内的硫含量随着Si/B比增加逐渐降低。当Si/Na≤9时,Ba SO4晶体都分布在玻璃表面;当Si/Na≥12时,样品体内均存在Ba SO4晶体,且晶体含量随着Si/Na增加而增多;当Si/Na≥15时,样品结构疏松易碎。(2)在优选配方基础上,对比研究了三种制备工艺对重晶石-硼硅酸盐玻璃陶瓷物相组成、显微结构、硫含量以及抗浸出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将基础玻璃原料与Ba SO4直接混合熔制(工艺A)和将基础玻璃原料煅烧后再与Ba SO4混合熔制(工艺B),对玻璃陶瓷结构和性能无显著影响,工艺A和工艺B制得的玻璃陶瓷包容硫含量分别为2.04 wt%和2.19 wt%(以SO3计);而先制得玻璃再与Ba SO4混合熔制(工艺C),获得的玻璃陶瓷中Ba SO4含量较高,包容的硫含量达4.45 wt%(以SO3计)。产品一致性试验(PCT)研究表明,由于样品中未溶解的Ba SO4晶体存在大量微孔,工艺C制得的玻璃陶瓷初始浸出率较高,28天Na、B、Si元素归一化浸出率较低(~10-2g·m-2·d-1)。(3)在优化的基础玻璃配方及制备工艺的基础上,采用适量Ba(NO3)2溶液与模拟高硫高钠高放废液(酸度2.5 mol/L)反应,发现模拟废液中的SO42-离子能够被固定在稳定的Ba SO4晶体中。通过对比研究预处理前后玻璃熔制过程中硫酸盐的分相情况,发现预处理后玻璃表面黄相显著减少,玻璃固化体中硫含量相对较高。为减少硫酸盐在高温下的分解和挥发,获得优化的玻璃熔制温度和熔制时间分别为1050℃和4 h。(4)在优化的熔制工艺条件下,硼硅酸盐玻璃对模拟废液的最大包容量为23 wt%(以废物氧化物计)。在硼硅酸盐玻璃中添加模拟废液后,玻璃结构中[BO4]相对含量增加,[BO3]含量减少,玻璃网络结构变加紧密,化学稳定性增强。玻璃固化体28 d的Na元素归一化浸出率为10-1g·m-2·d-1,B、Si、Cs元素归一化浸出率为10-2g·m-2·d-1,均比纯硼硅酸盐玻璃低一个数量级。而不同模拟废液掺量(16~25 wt%)对玻璃固化体的浸出率影响不大。通过探讨硫酸盐在玻璃熔制过程中的分相行为,对配方进一步优选,获得了最终优选的硼硅酸盐玻璃配方,模拟废液掺量为16 wt%时在玻璃熔制过程中均未出现黄相,包容效果很好。
其他文献
高放废液的安全处理与处置已成为影响核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将高放废液玻璃固化后进行深地质处置是当前国际上普遍接受的可行方案。硼硅酸盐玻璃是国内外固化高放废液的首选基材。目前我国首座玻璃固化工厂正处于冷调试阶段,不久的将来即会生产玻璃固化体。玻璃固化体在深地质处置环境会受到“热-水-力-化学”(THMC)多场耦合作用,因此研究玻璃固化体在THMC多场耦合作用下的元素浸出行为对处置安全性评价具有
学位
随着我国石化产业迈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大型国家原油储备库不断兴建,原油储罐日趋大型化。石油储备基地大多建设于地质条件较差沿海地带,频发的地基不均匀沉降对储罐安全运行带来重大挑战。此外,储罐在制造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缺陷,而大型储罐作为薄壁结构对缺陷极为敏感。因此发展地基不均匀沉降条件下大型储罐安全评价方法、研究地基不均匀沉降条件下含缺陷储罐结构屈曲具有重要意义。采用理论研究与数值计算相结合的方式
学位
气液分离处理是CO2驱油田地面集输工艺中的重要环节,其分离效果对污水处理等后续环节影响较大。段塞流工况对分离器冲击和原油发泡的问题,是CO2驱采出流体气液分离面临的主要困难。本研究针对以上困难进行新型气液分离器的选型、设计和模拟验证。针对某油田CO2驱气液分离器面临的困难,结合油田生产实际,通过广泛调研和比选,借鉴气田常用双筒气液分离器的二级分离设计思路,结合某油田CO2驱采出流体的物性参数,参照
学位
由于A油田1-1区块为海上边际油气田,单独开发经济效益较差,所以需采用依托开发模式。即依托周围在产油田的已建CEP A2-1中心平台进行开发:WHP A1-1的生产物流通过新建的混输海管输送至CEP A2-1平台,在CEP A2-1上将WHP A1-1和已有的A2-1WHP的井流物均处理合格后,一同输送至陆上终端。本文分别对新建WHP A1-1至CEP A2-1混输海底管道和在役CEP A2-1至
学位
硼硅酸盐玻璃是当前国内外固化高放废液的首选基材,但硫酸盐在玻璃中的溶解度较低(SO3≤1 wt%),固化含高浓度硫酸根的高放废液时,在玻璃熔制过程中容易产生分离的黄相(主要成分为Na2SO4)。黄相在高温下容易分解,导致包容在玻璃中的硫含量很低。通过将高放废液中的硫先固定在稳定的硫酸钡(BaSO4)中,然后再制备硼硅酸盐玻璃陶瓷固化体,可以有效提高硫的包容量。本论文以BaSO4形式引入硫元素,系统
学位
含蜡原油在管道输送过程中,沿线油温降低可能会造成管道内壁结蜡,长期不进行清管作业可能导致管道堵塞,清管间隔时间较短会增大清管成本。目前,NR管道现场清管周期缺乏理论技术支撑,间隔5天~6天进行一次清管作业。针对N R管道现场清管过于频繁问题,本文系统地研究了NR管输原油的蜡沉积规律,提出了管道的安全经济清管周期。基于两种原油的基础物性和蜡沉积环道实验,研究了油温、油壁温差以及流速对NR管输原油蜡沉
学位
微纳米Al粉因其拥有着大的表面能,表面富有活性位点,这些位点很容易与氧化剂反应,使得Al粉在生产、运输、贮存和使用等过程中表面反应活性降低。因此,有必要从微结构、成分演化、失活进程和微观机制等方面进行深入理解。以聚焦离子束微纳加工技术为基础,成功建立了不同粒径尺寸Al粉颗粒的切片方法。对于2~8μm的Al粉样品,可通过结合聚焦离子束直接切割与剖面减薄获得切片,而对于10~50μm的Al粉样品,应采
学位
在高放废物深地质处置库多重屏障体系中,缓冲/回填材料作为工程屏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阻隔地下水入渗及放射性核素向外迁移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性能的优劣将直接影响高放废物深地质处置库的长期安全、稳定性。由于单一膨润土作为缓冲/回填材料在导热性和压实成型性等方面存在弊端,以膨润土为基材的混合型缓冲/回填材料已成为世界很多核能国家的主要研究方向。本文在课题组及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研究了模拟核素铀
学位
模块化设备凭借占地面积小、拆迁方便、便于流动、开发风险小等特点,广泛应用于油气生产开发、处理加工的各个环节。在油气生产加工的过程中,由于原料的产量会随地层条件等因素变化,产品的需求会随着市场等因素变化,使得同一设备的负荷率等不断变化,从而产生不同的经济边界。同一区块,随着处理量的变化,必然存在着最优的模块化设备组合;不同的区块,模块化设备可以拆卸可以移动,又会产生调度问题。因此,需要展开模块化设备
学位
近年来,为适应日趋紧张的国际能源形势,海洋石油的勘探开发正在兴起,并逐渐成为未来能源供应环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由此引发的海底管道蜡沉积问题也备受关注。本文在流花16-2原油蜡沉积实验的基础上,研究了海底管道强制对流换热的蜡沉积规律,建立了适用于16-2原油的蜡沉积动力学预测模型,并提出有效的沉积物预防和清除措施。通过环道实验,探究了油品温度、流速、温度区间以及沉积时间等因素对流花16-2原油蜡沉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