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D-DT联合肺部超声评分对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症的早期预测研究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bb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前瞻性分析引起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症(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的生后危险因素;并利用血清D-多巴色素互变异构酶(D-dopachrome tautomerase,D-DT)水平及肺部超声(Lung ultrasound,LUS)评分的动态变化,探索其对早产儿BPD发生、发展的早期预测价值,以期为临床早期干预并减少BPD的发生、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2021年01月01日至2022年01月01日于生后24小时内收住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科,胎龄<32周且存活时间≥14天的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研究,收集所有符合入选标准早产儿临床资料,同时收集早产儿血标本及LUS结果,根据纠正胎龄(Postmenstrual age,PMA)36周时上述患儿是否发生BPD将早产儿分为BPD组,于未发生BPD的早产儿中按1:1比例随机抽取一般资料与BPD组匹配的早产儿作为非BPD组,并根据疾病严重程度将BPD组分成轻度、中/重度两亚组。(1)记录并比较两组早产儿及其母亲一般情况、早产儿原发病及合并症、入院当天实验室检查结果、住院期间治疗情况等资料,分析早产儿BPD发生的生后危险因素;(2)早产儿于入院第1、7、14、21、28天和PMA36周时完善LUS检查,记录各时间点LUS评分及图像特征,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LUS评分及图像特征在预测早产儿BPD上的诊断效能;(3)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两组早产儿入院第1、7、14、28天和PMA36周时血清D-DT水平,比较两组及不同BPD亚组间差异及相关性;(4)使用ROC曲线评估早产儿生后危险因素、LUS评分联合血清D-DT水平对早产儿BPD的早期预测效能,并用Logistic回归分析联合ROC曲线构建早产儿BPD发生的早期预测模型。结果:一、早产儿BPD生后危险因素分析:(1)早产儿及其母亲一般情况比较:70例早产儿中,BPD组35例,其中男19例,女16例,平均出生胎龄(29.98±1.50)周,平均出生体重(1319.14±257.73)g;非BPD组35例,其中男23例,女12例,平均出生胎龄(30.53±0.98)周,平均出生体重(1429.40±205.20)g。两组早产儿性别、出生胎龄、体重、剖宫产比例、辅助生殖及多胎的比例、1分钟、5分钟Apgar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间母亲年龄、是否首次妊娠、既往流产≥2次、产前用药(地塞米松、抗生素、硫酸镁)、产前感染及胎膜早破≥18小时发生率、先兆早产、胎盘异常、羊水异常(羊水污染、羊水过多、羊水过少)、妊娠期合并症(妊娠期糖尿病、子痫前期、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贫血)及孕母基础性疾病的发生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2)早产儿原发病及合并症比较:BPD组早产儿宫外生长发育迟缓(Extrauterine growth retardation,EUGR)、频发呼吸暂停、动脉导管未闭、具有显著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动脉导管未闭(Hemodynamical significant patent ductus arteriosus,hsPDA)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非BPD组(P<0.05);两组早产儿小于胎龄儿、呼吸衰竭、肺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气胸、肺出血、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败血症(早发型、晚发型)、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细菌性脑膜炎、脑室旁白质软化、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症、喂养不耐受、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甲状腺疾病、粒细胞缺乏、凝血功能异常、贫血、电解质紊乱及早产儿视网膜病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3)早产儿住院期间治疗措施及住院时长比较:BPD组早产儿白蛋白、咖啡因、二联以上抗生素、有创通气及无创通气使用率显著高于非BPD组;BPD组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天数、有创和无创通气天数、吸氧浓度>40%天数、总吸氧天数、抗生素使用时长、住院总时长明显长于非BPD组(P<0.05);两组间是否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4)早产儿入院当天实验室检查结果比较:BPD组早产儿平均红细胞体积、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to lymphocyte ratio,PLR)均显著高于非BPD组;BPD组早产儿白蛋白水平显著低于非BPD组(P<0.05);两组早产儿白细胞计数、白细胞异常率、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异常率、血红蛋白浓度、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嗜酸性细胞绝对计数、血小板平均体积、红细胞比积、血小板压积、红细胞分布宽度、血小板分布宽度、总蛋白、乳酸脱氢酶、尿酸、C反应蛋白、前白蛋白、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降钙素原、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ymphocyte to monocyteratio,LMR)、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inflammation index,SII)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5)早产儿住院期间每周体重增长率比较:BPD组早产儿生后第2周体重增长率显著低于非BPD组(P<0.05);两组早产儿生后第1、3、4周体重增长率无显著差异(P>0.05)。二、早产儿BPD发生的生后独立危险因素分析:将两组间进行单因素分析后有显著差异的指标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EUGR(OR=30.865,95%CI:1.061~897.822)、hsPDA(OR=28.835,95%CI:1.828~454.735)、使用有创通气(OR=17.131,95%CI:1.534~191.301)及吸氧浓度>40%天数(OR=1.293,95%CI:1.095~1.526)为早产儿BPD发生的生后独立危险因素。三、早产儿LUS结果比较:(1)LUS评分趋势:两组早产儿LUS评分均呈逐渐下降趋势,入院第1天LUS评分最高,后逐渐下降,于PMA36周时降至最低;(2)LUS评分组间比较:BPD组早产儿入院第1、7、14、21、28天和PMA36周LUS评分均分别显著高于非BPD组(P<0.05);(3)LUS评分组内比较:BPD组早产儿入院第1天LUS评分显著高于第28天和PMA36周LUS评分,第14、28天LUS评分显著高于PMA36周时LUS评分(P<0.05);非BPD组早产儿各时间点LU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4)LUS图像特征比较:BPD组早产儿入院第1天LUS提示存在肺实变或碎片征和重度肺泡间质综合征(Alveolar interstitial syndrome,AIS)的比例显著高于非BPD组(P<0.05);两组间胸腔积液、轻度和中度AIS 比例无显著差异(P>0.05);(5)入院第1天LUS评分预测早产儿BPD发生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873(95%CI:0.787~0.960,P<0.05),入院第1天LUS提示存在重度AIS预测早产儿BPD发生的AUC为0.700(95%CI:0.575~0.825,P<0.05)。四、早产儿血清D-DT水平比较:(1)两组早产儿血清D-DT水平均呈先升后降趋势,其中入院第1天血清D-DT水平最低,第14天升至最高,后缓慢下降;(2)组间比较:各时间点BPD组血清D-DT水平均低于非BPD组,其中入院第1天和第7天差异最为显著(P<0.05);(3)组内比较:BPD组早产儿入院第1天血清D-DT水平显著低于第14、28天和PMA36周(P<0.05),其余各时间点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非BPD组早产儿入院第1、7、14、28天和PMA36周血清D-DT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4)不同程度BPD亚组间血清D-DT水平比较:中/重度BPD组早产儿入院第1天血清D-DT水平显著低于轻度BPD组(P<0.05),入院第1天血清D-DT水平与早产儿BPD严重程度呈负相关(r=-0.529,P<0.05);(5)早产儿入院第1天血清D-DT水平预测BPD发生的AUC为0.776(95%CI:0.660~0.893,P<0.05),临界值为4.635ng/ml时,敏感度为82.9%,特异性为74.3%。五、早产儿发生BPD的早期预测:利用ROC曲线分析血清D-DT水平(1d)、LUS评分(1d)、重度AIS(1d)、使用有创通气、EUGR、hsPDA及吸氧浓度>40%天数预测早产儿BPD发生的AUC分别为:0.776、0.873、0.700、0.714、0.643、0.686及0.848,血清D-DT水平(1d)、LUS评分(1d)及吸氧浓度>40%天数的敏感度分别为88.57%、82.86%和77.14%,特异性分别为68.57%、82.86%和85.71%;将上述7个指标联合Logistic回归构建早产儿BPD发生的预测模型AUC为0.943,敏感度为94.29%,特异性为94.29%,显著高于上述指标单独预测。结论:(1)使用有创通气、EUGR、hsPDA及吸氧浓度>40%天数(>18.5天)是早产儿BPD发生的生后独立危险因素。(2)入院第1天LUS评分(>21分)及存在重度AIS的早产儿BPD发生率更高。(3)入院第1天血清D-DT水平<4.635ng/ml时,早产儿BPD发生风险更高,且血清D-DT水平与BPD严重程度成负相关。(4)血清D-DT水平(1d)、LUS评分(1d)、重度AIS(1d)、使用有创通气、EUGR、hsPDA及吸氧浓度>40%天数这7个指标联合构建回归模型能较好地预测早产儿BPD的发生。
其他文献
背景短期深度限食(Short-term intensive fasting,STIF)已被证明可以通过减轻体重、降低血栓形成风险以及重塑先天免疫和代谢功能来改善健康。然而,STIF的风险以及机体如何应答尚未得到充分的评估。目的本文旨在探究STIF的代谢风险和潜在不良影响以及机体的应答特征。方法1、分析STIF对人群受试者的代谢影响。(1)检测STIF是否对受试者造成潜在的代谢风险及不良影响:人群受
学位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CD64在恶性血液病伴感染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就诊于我院的恶性血液病患者临床资料,结合患者的病史、症状和体征,将患者的抗感染疗程分为未发生感染阶段(T1)、出现感染症状并使用抗菌药物之前(T2)、抗感染治疗一周后(T3)、停用抗菌药物后(T4)等四个阶段,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中性粒细胞CD64的指数,观察CD64指数在不同感染灶及原发病中的表现差异,以及其和传统感染
学位
报纸
目的:通过与宫腔镜定位后息肉摘除术、宫腔镜直视下息肉电切术进行比较,探讨HEOS冷刀系统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疗效,为子宫内膜息肉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循证医学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2019年01月-2020年05月期间在江阴市人民医院妇科收治子宫内膜息肉的患者共99例,其中行宫腔镜定位后息肉摘除术(摘除组)34例,行宫腔镜直视下息肉电切术(电切组)33例,行宫腔镜直视下息肉冷刀切除术(
学位
目的研究老年骨科手术术后谵妄(postoperative delirium,POD)患者肠道菌群变化,并探讨该类患者POD发生的可能风险因素,为POD的防治研究提供新思路。方法纳入2019年6月~2020年9月拟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髋关节或膝关节置换手术的老年患者60例、年龄65-85岁、ASA分级Ⅱ~Ⅲ级。使用简易智力状况评分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学位
直播带货作为时下热门的新兴营销模式,对带动我国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网络开放性、技术性等特征,直播带货迅速发展的同时难免产生许多不规范的行为。虚假宣传行为作为一种常见的不正当竞争手段在网络直播带货中逐渐蔓延,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扰乱了市场秩序。目前我国的相关法律对虚假宣传行为的规制仍有不足,不能实现对虚假宣传行为的全面监管。通过对直播带货中虚假宣传行为主体及相应责任的明确,完善现行监管
期刊
随着网络直播平台的兴起,直播带货活动已经成为一种全新的营销模式,不仅改变了人们的传统消费购物习惯,也对区域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但衍生而来的法律问题也不容忽视。如主播在直播带货活动中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不明确、消费者维权难度大、直播平台监管力度不足等。基于此,本文将针对网络直播带货活动中的法律监管困境及对策展开研究,立足于当前所面临的法律困境问题,从推动网络直播带货活动规范发展角度出发,提出相
期刊
目的:探讨妊娠早期(孕10-13+6周)代谢指标异常和孕早期体重增长对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发病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在盐城市妇幼保健院134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妊娠期糖尿病分组,其中妊娠期糖尿病组70例和正常组64例,比较两组基本资料;单因素分析孕早期血脂、胰岛素、尿酸、孕前BMI等多个因素与妊娠期
学位
第一部分 2017-2019年徐州地区住院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分析目的:分析徐州地区住院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提高临床医师对RSV感染的认识,并为其诊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徐州市儿童医院2017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15553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为研究对象,采集呼吸道分泌物及血清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测
学位
目的:1、探讨Septin9(SEPT9)与Vimentin(VIM)基因在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中的诊断效果;2、分析SEPT9与VIM基因甲基化阳性检出率与CRC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3、探讨SEPT9与VIM基因联合检测在CRC患者中的诊断效能,以期为未来临床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江苏盛泽医院2018年1月-2020年1月普外科、消化内科收治的40例CRC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