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①根据采集的中医四诊信息探讨脓毒症患者的中医证素分布特点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②脓毒症常见证型与年龄、性别、既往史、APACHE Ⅱ评分、WBC计数、CRP、PCT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113例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急诊科、ICU病房自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间筛选出的符合脓毒症诊断标准的脓毒症患者的一般临床信息、中医证素、理化指标、预后等内容,根据收录数据填写设计好调查表,采集数据后利用SPSS17.0分析脓毒症中医证素分布特点、证素组合规律以及常见证型,分析常见证型与年龄、性别、APACHE Ⅱ评分、入院天数、预后以及相关理化检查的相关性。结果1.一般临床信息分析结果显示:113例患者中男性66例,女性47例,患者年龄分布在45岁-99岁,以66岁到75岁之间发病率最高,平均年龄74.6±11.94岁;原发病系统主要分布在呼吸系统以及神经系统,常见疾病中,肺部感染所占比例最大,约为41.5%,其次为急性脑血管病,约为23.0%,两者共占比例64.5%;基础疾病中,高血压79例,占69.9%,冠心病66例,占58.4%,脑卒中53例,占46.9%,其次为慢性阻塞性肺病以及慢性支气管炎分别为42例,分别占42%;2.中医虚实证分布结果显示:根据临床表现,将脓毒症大致上分为实证、虚证以及虚实夹杂证,患者入院第1日,表现为实证65例,占57.5%,其次为虚实夹杂证36例,占31.9%;患者入院第3日,统计结果为虚实夹杂证56例,占49.6%,实证44例,占38.9%,虚证13例,占11.5%;患者入院第7日统计结果为虚实夹杂证87例,占77.0%,实证17例,占15.0%,虚证9例,占8.0%。3.中医证素分布结果显示:实证常见证素包括5个,其中最常见的是热证,占64.6%,其次为毒证,占57.5%,痰证则为54.0%,虚证证素有7个,最常见的是阴虚证,占31.9%,其次为阳虚证,占23.0%,气虚证则为17.7%;证素组合可见两证素组合,三证素组合以及三证素以上组合,其中两证素组合最多见,共有70例,其次为三证素组合,共41例;两证素组合分布情况:痰证+热证最多见,其出现频率为34.3%,其次为热证+毒证,占24.3%,阳虚证+痰证则占15.7%,三证素组合分布情况:阴虚+阳虚+毒证最为多见,占36.6%,其次为痰证+热证+腑实证,占24.4%,痰证+热证+瘀证占14.6%;常见证素组合结果:5种证型为主,痰证+热证24例,其构成比为21.2%,其余构成比依次减少,热证+毒证17例,占15.0%,阴虚+阳虚+毒证15例,占1 3.3%,阳虚证+痰证11例,占9.7%,其次为痰证+热证+腑实证10例,占8.8%。4.常见证素与各种临床指标相关性分析结果:阴阳两虚蕴毒证以及阳虚痰阻证的APACHE Ⅱ评分高于痰热内蕴、热毒壅盛、痰热腑实证,将阴阳两虚蕴毒证的数据与其他组数据应用进行比较,P<0.05,具有显著差异;ICU住院天数比较中,以阴阳两虚蕴毒证的住院天数最长,其次为阳虚痰阻证,而痰热内蕴证的住院天数与列为实证中的热毒壅盛以及痰热腑实证相比较,P值均大于0.05,不具有统计学差异,与阳虚痰阻以及阴阳两虚蕴毒证相比P均小于0.05,具有显著性差异;病死率方面,以阴阳两虚蕴毒证的病死率最高,与其余证型相比较,P值<0.05;5组证型中,以痰热内蕴的白细胞计数以及CRP值最高,实证中各组数据均高于虚实夹杂中的阳虚痰阻证以及阴阳两虚蕴毒证,经数据统计,P值均小于0.05,PCT则表现为以阴阳两虚蕴毒最高,各组PCT相比较P值>0.05,无明显差异。结论1.一般临床资料相关性:推测心脑血管疾病以及肺部疾患可能是脓毒症的高危因素。2.常见证型:脓毒症初期主要以实证为主,中期实证构成比下降,而虚实夹杂证增加,后期以虚实夹杂证为主,常见证型为痰热壅盛证、热毒内阻证、痰热腑实证、痰热瘀证、阴阳两虚蕴毒证、阳虚痰阻证等。3.常见证型与理化指标相关性:痰热内阻、热毒壅盛、痰热腑实证的WBC计数、CRP值高于阴阳两虚蕴毒证、阳虚痰阻证,提示实证患者的炎症反应较剧烈,也间接反映了实证患者邪正相争激烈,正气尚旺,为临床救治的最佳时期,如能及时救治,匡扶正气,驱邪外出,有助于缩短住院天数,降低病死率。而阴阳两虚蕴毒证的PCT数据虽高于其他组数据,但并无统计学意义。4.常见证型与预后相关性:阴阳两虚蕴毒证的APACHE Ⅱ评分最高,且住院天数最长,病死率最高,提示此型患者正气衰弱,无力驱邪外出,病程迁延难愈,预后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