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人日游草堂”节俗的演变及功能研究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gxiangpiaox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日”游草堂是现存少有的大规模的地方节俗活动,是成都民间传统的民俗事象,同时也是具有深厚意蕴的文化遗产。经现代与传统的互动,该节俗于每年正月初一至初七在杜甫草堂进行仪式展演,尤以初七最盛,成为成都民众必不可少的节俗活动。从唐朝杜甫与“人日”的渊源以来,关于“人日”游草堂节俗活动备受民众喜爱并在民间活跃与传承。经历史沉淀,“人日”游草堂围绕杜甫和杜甫草堂集中展示祭祀杜甫、草堂赏梅等民俗活动,传递着地方节俗文化。基于此背景,本文以成都“人日”游草堂节俗的历史演变、仪式活动内涵解读等为研究对象,以民俗学视角和功能理论为基础,运用田野调查法和网络民族志,对“人日”游草堂节俗的起源、传承、功能等进行探讨。其节俗研究的关键在于:深入挖掘地方“人日”游草堂节俗仪式的文化意蕴,进而从马林诺夫斯基的个体功能主义和布朗的社会结构功能主义角度着手,探析地方节俗个人与社会整体的功能,深入解读节俗功能的成因。本文主体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第一章“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方法以及关于“人日”的相关研究成果。第二章“‘人日’游草堂的历史沿革”部分,主要从自然和地方文化角度对“人日”游草堂的生成背景进行探讨,并梳理不同朝代下“人日”游草堂节俗的三个阶段,主要包括唐朝时期的人日唱和、宋元时期的祭祀杜甫和明清以来的“人日”思杜。第三章“‘人日’游草堂节俗仪式活动及文化阐释”部分,主要介绍了基于地方传统与现代融合形成的现代独特的节俗仪式,其仪式背后的文化意蕴主要包括地域特色对仪式的影响、祭祀仪式的人物崇拜、多元主体的参与。第四章“‘人日’游草堂节俗的功能”部分,以马林诺夫斯基和布朗的功能理论为框架,探讨“人日”游草堂的祭祀祈福求吉、节俗文化娱乐的个人功能,突出经济贸易、社会整合和文化传承的社会整体功能。第五章“‘人日’游草堂节俗功能成因的分析”部分,在个人与整体功能的基础上,分析地方节俗功能的成因,主要包括社会制度的影响、地方政府的力量、传播形式的多样和民众需求的丰富。第六章“总结与反思”部分,在认识“人日”游草堂节俗仪式及功能的基础上,探讨该节俗文化自信的重要性,多重价值的平衡和参与主体间的配合。
其他文献
乡村人才是带动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保障乡村持续健康发展的内生动力。然而,当前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着发展环境不优、人才培养机制不完善、人才激励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本文从优化乡村发展环境、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健全人才激励等三个方面入手,以期为打造一批高质量乡村人才队伍建设予以可行性建议和帮助。
期刊
农村留守儿童、流动儿童群体数量庞大。随着人口城市化趋势愈发明显,在农村父母选择外出工作进入城市时,很可能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农村子女面临被留守或被流动的两难选择。儿童是国家的未来,儿童青少年时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需要谨慎选择对待。非认知能力作为衡量个人综合发展的重要能力,对个体未来的教育成就、经济回报等具有重要影响,儿童青少年阶段是非认知能力形成的重要时期。父母在子女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
学位
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在响应国家“积极老龄化”政策背景下,老年群体的生理和心理健康状况牵动着亿万中国人民的心弦。在众多老年群体中,丧偶老人因其特殊性和脆弱性承担了更多来自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压力。丧偶作为老年人生活中影响深远的负性事件,和家庭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了丧偶老人抑郁情绪的产生、持续甚至加剧。本文基于一例丧偶老人抑郁情绪缓解的个案,以结构式家庭治疗理论为指导,以结构式家庭治疗模式为干
学位
社会工作随着党和国家的不断支持和推进,为解决社会问题和促进社会稳定发挥着重要作用。社会工作者作为推动社会工作事业的主力军,在其中发挥着核心作用。提升社会工作者的工作绩效,不仅仅能够对社会工作者自身的服务质量有重要影响,也能够为社工机构的长远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能够为构建和谐社会、维持社会秩序贡献自己的力量。本研究探讨社会工作者的个人-工作契合度、自我效能感与工作绩效之间的关系,并检验社会工作者的自我
学位
对民众而言,就业一直是一个重要问题。但就业难的问题,在劳动市场上一直存在。该问题的原因并不是求职人员找不到工作,而是找不到符合心理预期的好工作。在我国经济有点严峻的今天,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求职群体的经济风险意识上升,对未来形势的悲观预期会使个体更为重视就业的稳定性。因此,出于风险逃避心理,求职人员的就业预期会越来越集中于政府或事业单位等体制内岗位。而且,我国职业价值观对体制内工作的追捧一直存在,
学位
生活满意度既能够直接反映出农牧民的生活质量,也能够对涉藏地区农牧民家庭发展政策的持续优化提供参考。当前,传统农牧民家庭的稳定性遭遇挑战、脆弱性有所增加,家庭重要性和风险性并存。将生活满意度和家庭发展的研究聚焦在我国涉藏地区,分析农牧民家庭发展面临的个性与共性问题,研究个体生活满意度与家庭发展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论文以甘孜藏族自治州为案例,将农牧民家庭发展置于个体生活满意度的研究框架
学位
在人口老龄化和少子化的时代背景下,当代中国家庭结构模式呈现“421”趋势,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弱化,商业性养老机构的出现为大众提供了更丰富的养老方案。在商业性养老机构中居住的老人有以下特点:学历层次相对较高、物质条件优越、丧偶独居老人的数量较多、高龄女性占比较大。不同于选择居家养老或者社区养老的老人,在养老机构中生活的高知高龄独居女性由于经历配偶离世、子女离家以及身份和角色发生了改变,缺乏足够的情感支
学位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一个社会良性运行的标志和家庭和谐有序的基础。随着国家“双减”政策的实施,青少年的课余时间愈加充足,课外活动作为青少年所处的微观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对其发展起到重要影响。因此,探讨课外活动参与对青少年发展的影响是有意义且有必要的。已有研究对于青少年课外活动参与的探讨往往只集中在结构化课外活动上,然而除了结构化课外活动之外,非结构化课外活动在青少年
学位
<正>随着科技水平持续提升,整体经济发展形势越发鲜明,人才已经成为各发展项目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并且在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强大的核心影响作用。为了有效推动工业化转型升级,促进社会各行各业实现长远发展,全面提高人才引进和培育力度,优化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推动人才协调势在必行。鉴于此,文章从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入手,对人才团队建设内容加以研究,结合现阶段事业单位的人才队伍建设现状,挖掘工作实践问题,
期刊
作为一类以妇女儿童及其家庭为主要服务对象的社会组织,妇女儿童类社会组织在促进妇女儿童福利水平、让性别平等落到实处、推动妇女走在时代前列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历史性变化,但妇女儿童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旧突出,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全方位推动妇女儿童发展,任重而道远,亟需培育一批有力量的妇女儿童类社会组织以有效推动妇女儿童事业、促进男女平等。作为一种综合性、开放性、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