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登尼斯的教育与成长——欧洲教育小说与萨克雷的《潘登尼斯》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co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萨克雷的成名作《名利场》精彩地再现了上流社会的日常生活,描写交织着爱情、友情、战争、金钱的故事,将其虚伪、自私、势利的风气暴露无遗.随后的另一杰作《潘登尼斯》则以青年人的成长为主题,在深刻地反映现实与人性弊端之复杂关系的基础上,突出环境与教育的作用,为现实主义小说的创作开辟了一个新领域.按照弗朗西斯·约斯特的观点,教育小说主在描写青年人走向成熟的过程,本论文按此将《潘登尼斯》归为教育小说类型.18世纪开启的欧洲启蒙运动,随着其发展的广度和深度,使人们逐渐认识到教育对个人成长、进而对社会政治经济产生深远影响,在文学领域,教育小说这一新的艺术形式受到空前重视,其影响力也愈来愈显著.教育小说关注青年的成长成熟,带着明显的训教意味,与文学关照人的精神世界之本旨相一致.其价值在此,其魅力也生发于此.  本论文即在教育小说的背景下深入探讨《潘登尼斯》的丰富内涵,分三章进行论述.  第一章,教育小说与萨克雷.从教育小说的渊源或者思想根源与基础、它的基本内涵等要素,来界定教育小说的特征、性质及意义,论述教育小说与所赖以产生和繁荣的18世纪启蒙运动的关系,以及该时代的教育小说创作,特别是卢梭.其中讨论启蒙思想因关注人的地位而引发对教育的重视问题,是促进教育小说繁荣的重要成因;解读作为开山之作的《爱弥儿》传达的启蒙教育理念,它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这些皆为萨克雷创作教育小说之因,由此引出关于萨氏教育背景及其作品《潘登尼斯》的宏观论述,点明该作品作为19世纪教育小说发展的标志,为承前启后的伟大代表作之一.  第二章,潘登尼斯的教育与成长.通过小说主人公这个艺术形象的叙述和分析展开对《潘登尼斯》比较全面的研究,主要从被教育者即作品主人公、教育者或引导者即对主人公成长起过重要作用的众多形象两个维度,分析潘登尼斯是如何完成内心的转变而走向成熟这一教育历程的.着意阐述如下观点:教育者对主人公的成长产生引导作用,这是外因,但至关重要;作为内因,被教育者可能会选择上流社会、也可能会坚守平凡生活,他最终选择自己的人生之路,获得自主的人生、自在的生命,这个过程会显示他走向成熟的标志,显示一个平凡的青年完成人生转变的轨迹.  第三章,《潘登尼斯》等教育小说的相互比照.将萨克雷的这部杰作与同时代出现的其它教育小说进行比较,主要与狄更斯的《大卫·科波菲尔》和福楼拜的《情感教育》两部作品作比照.在教育成长主题下,潘登尼斯绝非孤立现象,从当时文坛上屡屡展现的这类丰富多彩的青年形象,可以看出关于人的教育愈益受到重视,且较之18世纪的教育小说更趋深刻和更具现实性。无论历经坎坷却百折不挠的青年类型,还是因受怀疑主义影响世界观极其复杂的青年类型,无不富有丰厚的典型意义.同时,他们身上留下的作家生活情感的鲜明印记,不仅使小说内容更加丰富,而且对揭示作家的观念世界包括其教育理念,提供了别样路径.
其他文献
萧红的作品越来越引起国内外中国文学研究者的重视,但如何通观萧红的创作,仍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另外文学史给予萧红的身份也值得推敲。为了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本文关注国内外
学位
近些年来,互联网经济发展迅猛,网络信息的安全也逐步受到更多人的重视.计算机网络信息快速发展,信息的更新速度和共享能力逐渐提高,缩短了人们获取信息和新闻的时间,但是在快
新人肖像,往往是一场婚礼拍摄中的规定动作,这也考验着摄影师的基本功,看似简单,想要出彩却也并不容易。如何才能拍摄出一幅令人过目难忘、印象深刻的婚礼肖像作品,哪些因素
山西日报强化政治意识,坚守舆论阵地,两会报道动手早、布置周密。增设了《一线代表委员履职记》《代表委员连线》两个接地气又情系民生的栏目;从外在形式到文图内容,从采访对
主持人:在了解英国食品安全管理体制之前,嘉宾能否介绍一下英国食品安全管理机构和管理模式?rn王旭:由于食品的特殊属性,决定了不能把其当作是普通工业品来处理,而需要有专门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以及在其高速运转之下,人们的上网环境也逐渐开始恶化.一系列不安全的因素充斥在网络环境之中,威胁人们的财产和隐私安全,致使人们呼吁新一代电力信息网
赵淑侠是世界华文文学中的重要作家,自20世纪70年代创作,因《我们的歌》被广大读者熟识,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如《落第》、《赛纳河畔》、《赛金花》等.她以其“文学女人”的细
随着我国现代化信息进程的不断加快,电子信息技术应用于各个领域之中,并且在通信的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对当前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情况展开相应的叙述,并在
偏狭的写作姿态一直是女性个人化写作遭遇病诟的主要原因之一.它不仅表现为对描写女性私人生活的执着和对外部大千世界的拒斥,也表现在返回内心的写作策略、病态的女性生存方
满意与否毕业创作都是我在一个阶段的自我汇报,是我学业中的一个结点,也是我下一步创作起点,既然已经出现,我也不想去计较是否满意,或许几年后,我已经创作出一系列作品,再回头看,那种感觉绝对不会是一句满意不满意能形容的。  ——张文智  张文智  1993年 生于辽宁省大连市  2011年 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  2012年 进入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系  (现实验艺术学院)  2015年 实验艺术学院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