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竞争水平对民营企业信贷配给的影响研究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hulong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贷配给(credit rationing)在各国的信贷市场中广泛存在,大量研究和事实表明:信贷资金作为银行业市场中交易的“商品”,其配置过程是否按照市场化的方式进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银行业市场的竞争结构,即行业集中度;另外,一旦信贷市场出现了典型的信贷配给,银行信贷资金更多地流向规模较大的企业,而中小企业则普遍出现“融资难、融资贵”的状况,这大大降低了信贷资金的配置效率,同时也严重影响了融资公平。民营企业在中国国民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也是中国经济活力的重要源泉,因此本文将重点关注围绕着民营企业产生的信贷配给现象。
  以往的研究表明,“市场势力假说”认为在竞争激烈的银行业市场有利于缓解企业受到的信贷配给,而“信息假说”认为竞争激烈的银行业市场会加剧企业获得资金的难度。因此,究竟是竞争型还是垄断型银行业市场结构更有利于缓解民营企业所受到的信贷配给呢?银行业市场竞争水平是否有助于改善民营企业面临的融资困境?作用机制又是怎样的呢?本文将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本文首先对信贷配给相关理论进行总结,并结合中国信贷市场特征,从理论和实证上研究银行业市场集中度对中国民营企业信贷配给的影响,旨在探讨中国银行信贷资金投放在不同民营企业之间存在差异的成因,以及应如何采取措施提高信贷资金的整体配置效率。
  本文利用世界银行提供的中国企业投资环境调查数据(Enterprise Surveys),以及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提供的不同类型银行业金融机构在不同地区的营业网点分布数据,采用logit模型研究了银行业市场竞争水平对企业信贷配给的影响。另外,在考虑不同的度量银行业市场集中度的指标和进行信贷配给再定义的基础上,对该研究问题和研究结果做出稳健性检验。最终,本文研究结论如下:
  第一,控制了企业层面和宏观经济环境相关变量后,银行业市场集中度对企业受到的信贷配给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换言之,企业所在城市的银行业市场业集中度越高,也即银行业市场竞争水平越低,企业受到信贷配给的概率越高。因此,银行业市场竞争水平的提高将对企业受到的信贷配给起到显著缓解作用,从而验证了“市场势力假说”在中国的适用性。第二,无论是对于中小型企业还是大型企业,银行业竞争水平的提升将有助于匹配企业的融资需求,且竞争程度的提高似乎对缓解小型企业的信贷约束作用最明显。第三,在信贷配给的分析框架下,本文控制了企业对贷款的需求面信息,对银行信贷配给和进一步细分后的自主性信贷配给进行分类研究后,发现随着银行业市场竞争水平的提高,缓解了企业的自主性信贷配给情况,而对银行信贷配给的影响并不显著。从具体因素来看,银行业市场竞争水平的提高有助于降低企业由于“贷款申请程序繁琐”、“银行要求的贷款利率过高”以及“贷款银行对抵押品的要求过高”这三类消极因素而导致没有申请贷款造成的自我信贷配给的可能性。相反,银行业市场竞争程度的提高并没有降低商业银行的放贷审批决策标准。
  本文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与已有文献不同,本文重点关注民营企业,反映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本文不是笼统地根据企业是否获得银行贷款来判定企业是否受到信贷配给,而是在考虑企业信贷需求和信贷资金可获得性两方面的基础上,基于世界银行提供的企业调查数据,利用银行贷款信息甄别出两类不同实施主体的信贷配给:银行信贷配给与自主性信贷配给。对于申请过贷款但其贷款申请被拒绝的企业,此类企业被视为受到银行信贷配给。对于未申请贷款但未申请贷款的原因不是源于不需要银行贷款(企业本身仍有贷款需求),而是由于银行政策等导致的消极原因,这类企业将被视为受到自主性信贷配给。所以,无论是受到银行信贷配给还是自我信贷配给的企业,这些企业均有银行信贷需求,但由于银行决策或自主性决策而未获得贷款,均受到了信贷配给。囿于数据可得性和研究思路的受限,以往的研究难以进行这样的分类分析。根据世界银行提供的中国企业投资环境调查数据,本文从构建较为可信的信贷配给指标出发,综合考察了银行业市场竞争水平对民营企业信贷配给的影响以及其作用机制。
  第二,在考察银行业市场竞争影响民营企业信贷配给的作用机制时,区别于以往文献的研究,在信贷配给的理论分析框架下,本文在对银行信贷配给和进一步细分后的自主性信贷配给进行分类研究后,深入探讨了对于面临不同类型信贷配给的企业,银行业市场竞争对缓解民营企业受到的信贷配给的影响是否有差异,以更好地理解银行业市场竞争水平影响企业信贷配给的作用机制。
其他文献
在当前中国经济不断发展,城镇化进程加速,交通日益发达的背景下,中国人口在地区和城市之间的流动也日益频繁,并且由于人口流动的倾向性,即由于人们通常由于收入、生活质量等因素进行流动,人口大多从农村流向城市,从三四线小城市流向一二线城市,因而城市尤其是一二线城市成为了人口流动的聚集地。而人口在大城市的大量聚集开始带来一些城市问题,已经影响到城市的健康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提到大城市应该控制其人口规模,在政策
学位
党的十九大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从企业层面来讲,创新也是推动企业价值提升的重要引擎。因此,厘清企业内部因素特别是管理层的特征在增加创新产出中的作用至关重要。本文以2008年至2017年除金融上市企业、保险上市企业和房地产类上市企业外的全部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研究高管学历是否对企业创新有正向影响。在理论层面上,本文探讨了企业所有制性质、企业规模、行业异质
学位
全球经济舞台日益呈现出更大的包容性,世界范围内各个国家联系日益紧密。世界各国发展机会与日俱增,发展问题同样日益显露,逐渐如影随形:债务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虚拟经济问题、内需问题、贫富差距问题等等,多种问题交叉重叠,为全球经济发展垒筑了重重屏障。过去50年,债务问题日益成为关注焦点,三次全球债务积累狂潮历历在目,全球经济为此付出了沉痛代价。主权国家债务问题一旦长期积累、难以消化,则会引发主权债务危
学位
2010年3月31日,中国正式启动融资融券交易制度试点,允许符合条件的投资者向证券公司借入资金购买证券(融资交易)或向证券公司借入证券卖出(融券交易),并在2012年8月30日启动了转融通交易试点,允许金融机构向证券公司融资和融券,再由证券公司向投资者提供融资融券服务,可以说转融通制度补充、完善了融资融券交易制度。在发达国家,融资融券交易制度早已是一项成熟的制度,能够提高证券市场流动性,提高定价效
学位
在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的当下,民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各种“黑天鹅”事件频出(例如:美国次贷危机、英国脱欧、中美贸易战、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等)。中国经济发展也进入新常态,中国经济面临稳增长、稳就业、稳投资、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多重挑战。中国政府为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熨平经济周期,采取了包括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等在内的多项举措来维持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政府“有形的手”频繁干预经济,导致政
学位
国内外对资产收益率影响因素的研究可谓历史渊源深厚,最初的CAPM模型就已论证市场因素会对资产的期望报酬产生显著性影响。目前关于股票收益率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宏观、行业、公司层面等,以地区因素作为出发点研究股票收益率的文献较少。  本文选择采用2011-2019年中小板上市公司的历史周收盘价数据,按照省级行政区标准和经济地带标准划分研究样本,本文首先采用以省级行政区标准划分的总体样本利用加入地区
学位
伴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全球金融环境日益复杂,金融科技的广泛研发与应用,给金融行业发展带来重大变革。银行业将业务重点逐步从传统利息收入为代表的存贷业务向非利息业务转型,通过业务结构升级和多元化经营获得发展壮大。2008年金融危机提醒,对于商业银行的风险除了考虑个体层面,还要防范由于金融创新导致的系统性风险聚集爆发。在市场或者个体遭受冲击时,银行体系高度的关联性容易引发系统性风险的溢出与传染,最终造成体
学位
随着中国资本市场近30年的快速发展,社会资源在中国经济中的配置越来越具有效率,进而使得中国经济长久以来保持平稳增长。然而,2008年及2015年中国资本市场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上下波动,使得中国居民的财富大幅缩水,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受到一定的冲击,这对于中国建立一个多层次、平稳发展的资本市场造成了一定的挑战。近年来,股价崩盘风险逐渐成为学术界讨论研究的热点。股价崩盘风险,主要是指由于不利消息的集中爆发,
学位
近年来,非现金支付工具的创新与发展引起了学术界和社会媒体的广泛关注,但业界更多把关注点放在消费者对非现金支付工具的使用上。事实上,商户作为非现金支付工具的另一端用户,具有与消费者同等的重要性。商户对非现金支付工具的选择和使用,对非现金支付工具创新与发展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中国与国外的相关文献,大多数是站在消费者角度进行研究,仅有的站在商户角度进行研究的文献,基本上是通过案例分析或定性分析的方式进
学位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在2007-2009年之间对当前世界的经济与金融监管体系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同时也暴露了传统金融监管体系的缺陷与不足,引发全世界学者们对现有金融监管模式的反思与改革,宏观审慎理论也因此引起了研究者们的关注与重视。从宏观审慎的角度出发,根据国家金融体系整体运行情况制定政策,对潜在的系统性风险进行预防的思想逐渐成为国际共识。中国在2018年合并银监会保监会,建立以“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