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驱动电机控制器的优化设计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yu97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能源危机的日益加剧和环境压力的增加,电动汽车代替传统的燃油汽车已经成为一个必然的趋势。特别是我国石油大量靠进口的现状,使得这一趋势尤为突出。目前,国内电动汽车研究开发与国外的差距还不算大,如果我们充分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集中有限资源抢占新一代电动汽车研究和开发的制高点,就可以促进我国汽车工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在电动汽车中,电机驱动技术是最关键的技术之一。美国太阳电公司、通用公司、日本丰田公司、我国中科院电工研究所以及其它国内外多个科研机构都一直致力于该技术的开发。目前,从国外引进的电动汽车电机控制器存在以下几个特点:(1)采用的核心控制芯片落后,例如太阳电公司采用TMS320LF240,没有采用TMS320LF2407和TMS320LF2812等最新的控制芯片,使得某些更优化的算法无法实现;(2)控制器价格昂贵,22kW的驱动系统(电机、减速器、电机控制器)需要15万元一套,限制了我国电动汽车的产业化;(3)对我国的用户不提供源程序,缺乏自主知识产权,不能很好地与汽车进行匹配。国内电动汽车研究情况如下:(1)装车用的电机控制器大多采用国外的成品,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2)电机控制器的研究与汽车研究分离,整车匹配效果不好;(3)针对电动汽车的电机控制理论研究不深入,产品性能不完善,未形成一只成熟的研发队伍。因此,我国当前应该注重电动汽车科研队伍的建设,提高自主研发能力,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在这个背景之下,本论文对异步电机的矢量控制技术进行了理论分析和研究,采用数字信号处理器TMS320LF2407为核心控制器,IPM为功率模块,设计并在车上运行调试和优化出适合电动汽车运行工况的电动汽车驱动电机控制算法。 论文采用转子磁场定向的矢量控制(RFOC)算法,并结合电动汽车的实际情况对该方法进行理论分析和研究。能量回馈技术在电动汽车控制技术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结合锂动力电池组的充放电特性、电动汽车运行工况、矢量控制算法实现能量回馈的特点进行了探讨和研究,提出相应的算法,并在实际系统中调试和实现。 论文对控制器硬件和软件系统的一些关键部分进行了分析。在硬件系统方面重点对主电路缓冲电路、模拟量输入通道电路和局部控制网络(CAN)接口电路等进行了分析和设计,并提出了在设计时须注意的关键问题。论文也对矢量控制算法在DSP上的实现进行了说明,然后对一些关键部分比如标么值在程序编制中的使用、用插值查表法求三角函数等进行了讨论。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中文摘要 论文给出了转子时间常数辨识、励磁电流测定、矢量控制算法验证等实验的方法和结果,也给出了现场装车实验的一些结果。实验结果表明该控制器硬件、软件及控制算法设计正确、可靠、有效。 该系统己经在电动汽车上装车运行,运行结果表明该控制器的各项性能指标满足电动汽车的运行要求,性能与国外同类产品相当,其硬件和控制软件均拥有自主的知识产权。关键词:电动汽车,矢量控制,能量回馈
其他文献
为了探究中国学习者对"抄袭、剽窃"的认识,本研究比较分析高、低水平组针对不同抄袭作品的识别与态度。结果显示,学习者对显性抄袭表现出较高识别力,且普遍视其为抄袭并予以
本文研究置于我国加入WTO后和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宏观背景下,以生物学、生态学为理论基石,以实现生态环境、经济、社会三大功能完美结合及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根据宜春市的农
通过雷电定位系统、故障录波系统、杆塔结构信息、地形地貌信息、气候环境信息、雷电活动信息等数据,制定了一套精细化的输电线路雷击故障分析方法,能够实现对雷击故障杆塔的
中国房地产金融的发展,是伴随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随着城市住宅制度与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以及房地产业的复苏和发展,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在我国正式加入WTO之后,研究市场经济条件
注塑成型是一项自动化程度高的生产技术,能一次成型形状复杂、尺寸精确高的制品,在整个塑料行业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本文针对注塑成型过程,重点研究了数值模拟技术和优化
经济的腾飞带动了我国城市建设的巨大发展,土地开发项目越来越多;同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机动车拥有量也不断增加。虽然城市道路等基础设施在加速建设,但在城市中,尤其是大城
水资源恢复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必要环节。水资源恢复的补偿机制研究有助于维持正常的水循环和水体功能、保证水资源保护工作的良性开展、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已日益
应用遥感技术进行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在我国已有近20年的历史,动态监测目的有两个:一是利用遥感影像监测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情况;另一个是利用监测数据对影响土地利用变化的因素及
针对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后对电网电压造成的影响、DG的最优配置以及配电网的电压调整进行研究。首先介绍了DG对配电网的影响,然后利用恒定电流负荷模型和均匀配电网模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