α-Fe表面碳化和积碳机理的理论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nyang4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费托(F-T)合成反应是典型的多相催化反应,并且作为实现煤炭和天然气资源高效、清洁利用的有效途径而受到广泛的关注。铁基催化剂因其优良的催化性能和低廉的价格被广泛应用于F-T合成中,其中α-Fe是可能的费托活性相之一,并且在催化剂相变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因此,利用量子化学方法结合实验表征信息对α-Fe表面碳化和积碳过程做细致、深入的研究,对于全面理解F-T合成反应机理,提高和改进催化剂的性能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文采用自旋极化的密度泛函理论系统研究了不同覆盖度下Fe(100),(110)和(111)表面的积碳和碳化过程。在Fe(100)表面低覆盖度(θc=0.25-0.75ML)下,C主要以分散吸附在表面的形式存在。随着覆盖度增加到1ML,最稳定的构型是表面和次表层共吸附的形式,C迁移到次表层和表面偶联(C2,C3)都成为热力学可行的过程,且前者更为有利。对覆盖度为1ML时渗碳和表面偶联过程的动力学能垒的计算表明:相比渗碳的能垒(1.20eV),表面偶联(0.78eV)在动力学上更占优,因此,推测在Fe(100)面优先发生表面积碳。在Fe(110)面,覆盖度为0.25ML时,相对于C在次表层的吸附,表面吸附热力学更有利。覆盖度为0.5ML到1ML时,最稳定的构型是表面和次表层共吸附的形式,C迁移到次表层和表面偶联(C2)成为热力学上可行的过程,且前者更为有利。此外,渗碳过程在动力学上比表面偶联更占优,因此,推测Fe(110)优先发生渗碳形成表面铁碳化物。在Fe(111)面,碳覆盖度θC<1ML时,C主要以孤立的原子态形式存在并导致表面重构;1ML≤θC≤2ML时,"mC2+nC"为主要的吸附形式;θc≥2ML时,复杂的吸附形态如碳链和岛状碳团簇开始生成。这些复杂岛状碳团簇可能是Fe(111)表面石墨沉积或碳纳米管生长的成核中心。在次表层,C原子倾向于填充在八面体空隙中。Fe(111)面的C表面迁移和渗碳能垒分别为能垒为0.45eV和0.73eV。虽然C2团簇的生成在热力学上有利,但C向次表层的迁移在动力学上占有更大的优势。
其他文献
生物电化学传感器是电化学与生物学的交叉与融合,是当今分析化学领域中的前沿与热点。本论文中,我们利用纳米材料构建了各种新型生物传感器,在研究了其传感器特性的同时,利用光学仪器解析蛋白质在电极表面的构象、生物活性等等指标,考察了不同构象下蛋白质的电化学效果。具体工作如下:1、利用一步法合成了壳聚糖-还原氧化石墨烯(CS-RGO),基于该纳米复合材料构筑了CS-RGO/Con A传感层,并将其运用到了葡
学位
期刊
本课题用聚碳酸亚丙酯二元醇引发L-丙交酯开环聚合得到了一系列羟基封端的聚碳酸亚丙酯-聚丙交酯嵌段共聚物,并将其应用于聚氨酯弹性体的合成中,制备出一种同时具有聚乳酸链
有机电光材料具有非线性光学系数大、响应速度快、介电常数低等优点,并可根据需求进行分子设计、修饰,使之易于提高性能以及可加工性,从而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深入的研究。有
聚甲醛二甲醚化学式可以表示为CH3O(CH2O)nCH3(简称为DMMn,n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其中DMM3-8与柴油相溶性好,可以改善柴油在发动机中的燃烧状况,提高热效率,降低污染物排放,被认为是
动态共价键在构建复杂的超分子结构方面有着很广泛的应用。这其中亚胺键(包括亚胺、腙和酰腙类化合物)是最为常见的动态共价键之一。另一方面,由于对位的苯乙炔片段结构的特
Ⅰ型糖尿病(T1DM)是一种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而引起的慢性代谢疾病,多发病于儿童及青少年时期。T1DM伴随有很多并发症,包括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糖尿病脑病。临床研究结果显示T1DM
金属有机骨架(MOFs),一类具有高孔隙率、大比表面积和化学可调控性的新型复合功能材料。已经证明,其在多相催化,气体储存、分离,药物输送和化学传感中大有应用前途。此外,MOFs由金属
多肽由于其生物相容性、响应性自组装特性和化学可修饰性,在超分子自组装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以多肽为基础的自组装纳米材料在组织工程、药物传输、生物传感、智能生物材料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