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河人”对家园的追寻——论卡里尔·菲利普斯作品中的历史叙事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yaomam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卡里尔·菲利普斯(1958-)出生在加勒比海地区。他以戏剧写作开始其创作生涯,但随后他的小说创作成就超过了戏剧。迄今为止,菲利普斯创作了十部小说、四个舞台剧、两个电影剧本及一个广播剧、三部非小说文集、两部选集,此外他还做过编辑,是《卫报》、《泰晤士报文学评论副刊》等报刊杂志的撰稿人。他的大部分作品,特别是小说获得过不同的奖项,其中《遥远的海岸》(2003一-书就获了四个奖项;广受好评、堪称其代表作的《渡河》(1993)获得1993年布克奖的提名,并在1994年获英国詹姆斯·泰特·布莱克纪念奖。菲利普斯不仅是一位用英语创作的卓越的黑人作家,而且已成为一位写作领域宽广的多产作家,无怪乎《纽约时报》这样评价他“菲利普斯已证明自己为同时代人中最佳和最多产的作家”,称他为“我们时代的文学巨人之一”。 在来自前大英帝国殖民地的作家中,卡里尔·菲利普斯是当代英国文学中的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凭借其作品,尤其是小说,他从形式到主题更新了本质上是现实主义但偶尔又流露出狭隘思想的文学传统。他的这种创新承继了同样来自于西印度群岛的上一辈移民作家的文学精神,例如威尔逊·哈里斯、乔治·莱明和塞缪尔·塞尔凡,但在来自加勒比海地区的作家中,除V.S.奈保尔之外,菲利普斯是另一位较早被公认为属于英国文学“主流”的作家。 菲利普斯对英国文学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在菲利普斯的小说中,碎片般的故事取代了传统的线性叙事,过去与现在相层叠,迥异的地点相关联,这种支离破碎恰好反映了处于离散、错位中人物的生活状态。如果说菲利普斯早期带有自传因素的小说还都算得上是完整的故事,虽然其中不时穿插着“闪回”,那么其后期的小说则直接把彼此孤立但又富有抒情的声音并置在一起。这些声音由于性别、种族、阶级和时间的原因而相互隔绝,然而它们又都有痛苦和失败的共同经历,并且对未来怀有一种本能的期望。第二个方面是,菲利普斯小说的主题拓宽了英国小说的领域,对现存的社会秩序提出了质疑,同时强调长期以来英国小说所忽视的内在异质性。菲利普斯的小说关注传统历史学所排斥的人物,重现了西方社会刻意掩盖的历史,比如跨越大西洋的奴隶贸易的真实历史。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之前的英国小说中,奴隶制及“他者”在英国要么被故意忽略,要么被当作次要问题,然而他们在菲利普斯的作品中却成了核心问题。菲利普斯作品形式与主题上的创新恰当地反映了他所受到的影响,体现了他对现有传统的依附与超脱,这种传统既是英国的、非洲的、美国的,也是加勒比海的。 尽管菲利普斯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是他似乎并没有赢得应有的关注。这固然有菲利普斯作品题材对现在的读者过于“陈旧”的因素,但最主要的原因或许是由于作者的身份:作为非洲的后裔,菲利普斯生于加勒比海地区,长于英国,现定居美国。对于手中握有的这四张身份名片,菲利普斯反复诉说自己处处有家,但毫无归属的境况:“我认识这个地方,感觉就像在家里一样,但我不属于这里。我既是这里的一员,又不是这里的一员。”事实上,菲利普斯本人的处境,尤其是他的不停地跨越国界的行为恰好反映了黑人的生存现状。另外,虽然小说《渡河》备受好评,获得了布克奖提名,但却不是最后的获胜者,因此普通读者对他的关注相对较少也是情理之中的。 在通读菲利普斯作品的基础上,笔者发现“渡河”是其中反复出现的一个主题,并且渡河的行为直接影响人物此后的命运,不论渡河人的动机如何,他们对家的眷恋与追求是相似的。渡河的行为既指时间上,又有空间上的含义,大多数的人物都有渡河的经历,所以渡河既是真实意义上的,也有跨越种族界限的比喻意义。综合国内外有关菲利普斯的学术研究成果,笔者注意到,国外的学术著作有五部,国内有两篇硕士论文,一篇学术文章,没有博士论文和专著。在笔者读过的批评著作和文章中,除了菲利普斯本人写过一篇题为“跨越边界”,以及一位评论者针对其文章写的一篇呼应的文章外,并没有其他的文章或论文探讨“渡河”人的状况。本论文通过分析渡河人渡河前的期望,渡河的苦难历程,渡河后的遭遇和结局,以及更为广阔意义上的渡河,揭示了渡河的普遍性,这是本论文的第一个创新点。 对家园的追求一直是文学作品的主题,菲利普斯的作品也不例外。尽管在他看来,家是“谜一样的难题”,他不止一次地称“你是哪里人?”为“存在问题的问题”,和“有密码的问题”,但是值得注意到是,作者也同他作品中的人物一样在身体力行地探寻着的“家园”的真实含义。作品中的人物大多是以悲剧收场,尽管最后总会在凄凉中透出一点儿希望,而作者却依然在昔日的环大西洋“三角地区”穿梭着,离开了生他(西印度群岛)、养他(英国)的地方,定居在美国。他处处有家,却又感到无处为家,这或许就是渡河人的真实写照。渡河是一个永不止息的流动着的过程,即使一个人物倒下了,其身后的家人后备军仍在翘首期盼着能有朝一日会到“宗主国”去。大多数的评论文章谈到了渡河人的移位之苦,但是没有涉及他们对家园的不懈追求,所以从渡河人的角度来关注他们对家园的追求,是本文的第二个创新点。 因此本论文以“渡河”为切入点,结合文本和相关理论,从四个方面来分析人物在追求家园和身份归属上所面临的困境。它们分别是在奴隶制下黑奴失去家园及艰难地重建家园、移民对“英国梦”的追寻、白人渡河者,以及在更广阔意义上的渡河。 论文的第一章探讨了较早的黑人渡河,即跨越大西洋奴隶贸易中被迫渡河的非洲人。历史是菲利普斯一直关注的焦点,特别是奴隶制这段历史。第一部分首先分析了菲利普斯在二十世纪后期重述贩运黑奴的目的。在菲利普斯看来,奴隶制迄今仍然是一个大家有意回避的主题,所以菲利普斯致力于挖掘被官方历史所排斥的各种声音,既有奴隶的声音,也包括种植园主女儿的声音。奴隶制绝不仅仅是黑人的历史,它同样也是白人的历史。第二部分追溯了奴隶制的历史。对于那段不光彩的贩奴史,英国没有勇于承认自己所扮演的角色,而是极力地掩盖和否认,其实在菲利普斯看来,那或许就是英国社会的“万恶之源”,也正是从奴隶制开始,才有了此后的大英帝国子民源源不断地移向他们的期望之地-英国。第三部分详细分析了菲利普斯作品中黑奴的生存状况。正是由于暴利的驱使,黑奴贸易迫使无辜的非洲人踏上了不归的横渡大西洋之旅,就像《渡河》中所描绘的那样,他们承载着非洲父亲的期望,像折断的树枝在异国的土地上艰难地生长。第四部分探讨了奴隶制的遗产,包括种族主义及非白种人在二十一世纪所要面临的民族身份问题,当代英国的焦虑可以从奴隶制那里找到根源,然而人们对这二者之间的关系的探讨却远远不够,正是这些促使菲利普斯重述奴隶制这段历史。 第三章专门讨论了白人“渡河”的情况。就像《渡河》中所表明的,渡河人群中不仅仅包括黑人,白人也同样在渡河,虽然情况与黑人有所不同。在贩运黑奴过程中黑人无疑是牺牲品,他们也许并没有意识到白人也没有幸免于难。黑奴的家园被隔断,处于边缘的白人也同样是有家难回,他们与黑人有着相似的遭遇。笔者所读过的评论文章中没有人提到白人渡河,这是本论文的第三个创新点。本论文首先追溯了欧洲人渡河的历史,利益驱动下的远洋航行打着传播文明旗号,实则开启了他国成为附庸国的殖民历史,这为欧洲的经济繁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然后论文分析了白人渡河进入“黑暗之地”-此处指非洲或加勒比海--的历程,正是在这“黑暗之地”,他们发现自己的尴尬身份和有家难回的境地;更加可悲的是,白人渡河者自己也是其同胞种族歧视的受害者,他们之所以在自己国度上无奈的迁移,到处漂泊,同样也是想找到一处避风港。 为了更好的表达“渡河”的主题,菲利普斯采用了一系列的叙事技巧,这构成了更广阔意义上的“跨越”,这正是第四章讨论的主题。为清楚起见,笔者将叙事技巧归为两大类:一是声音类,如复调、主人叙事与奴隶叙事、腹语,菲利普斯正是凭着这些技巧来挖掘被湮没的声音。为了与“声音”相对照,笔者把另一类技巧称为“文本”,如互文性和旅游文学。菲利普斯正是使用了这些技巧模糊了小说与非小说的界限,又把自己的文本与前人的文本联系起来。所有这一切都是围绕着共同的主题:渡河人去尝试建立家园。 通过以上的分析,笔者得出的结论是:透过渡河人失去家园到艰难地重建家园的过程,菲利普斯的作品反映了人类所面临的困境。随着国与国之间的交往,人口的迁移日趋频繁,并且是多方向多地点的来回穿梭。由于渡河人的背景复杂,这就使得菲利普斯的作品具有了跨文化的国际视野。因此探讨渡河人的境况,即黑奴的离散、随后的移民及白人的内部迁徙,能促使人们重新思考民族、民族主义、国家以及基于此上的人们的身份。离散与移民是流动的,迁徙的人们总是在征途中,不断地跨越地理上、文化上和心理上的界限。他们的身份不再是单一的,而是一直处于建构中,这对于笃信身份观念稳定不变的英国人不啻是极大的挑战。作为外来人,菲利普斯试图从母国的内部对有意缄默的英国白人社会发出振聋发聩的呐喊,希望人们来关注渡河人这一特殊群体。作品中提到了个别白人抽象的友好举动,但并没有惠及黑人,要更好地改善黑白对立的局面需要双方的努力,这或许是以后要探讨的问题。所以研究这位目前仍处于创作旺盛期的年轻作家很有必要,特别是他对历史和种族的责任感影响着越来越多的读者。“渡河”的历史犹如永不止息的河水,从过去流到今天,又流向未来,河的两岸人来人往,前面的倒下了,后面的仍在源源不断地渡河。重温那段历史,还历史以真实的面貌,倾听多个被压抑的声音,打破传统认识的局限,这或许是解决目前家园与归属困境的出路。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分析了二战之后美苏争霸期间出现的分裂国家—东西德和朝韩之间的关系。阐述了德国统一的内外原因和统一后的成果和后续问题。比较了德国和朝鲜在历史上分裂的相似之
约翰·麦斯威尔·库切是南非当代最著名的白人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对读者有着强烈的吸引力,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学术关注。作为一个有着极大良知的作家,库切极为重视南非的社会状况和
期刊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Q1:帮她改掉坏毛病尊敬的编辑你好:最近我一直纠结失眠心慌气短,不为别的,就因为老跟比我小9岁臭美得要死的老婆吵架,吵架也不是为别的,是因为她总不听我的,老喜欢穿老高的高
期刊
元话语引导读者阅读语篇,并建立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联系。近几十年来,元话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很多研究考察了元话语在学术写作中的使用情况。然而,学位论文的“引言”部分是被忽
日本现存最古老的和歌集《万叶集》汇集了六、七世纪上自日本天皇及贵族,下至下层官吏、戍边将士的4500余首作品。《万叶集》可以说是在中国文学的巨大影响下产生的,可从中发现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目前,国际金融危机四处虐行,并逐步向各个行业渗透,市场疲软,市场经济中交易不规范的现象越来越频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一些企业可能由于生产经营决策失误,管理水平落后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