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PD)致病基因LRRK2启动子分离及PD相关基因CSP-α、Nrdp1、USP24突变筛查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yue_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 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PD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目前认为其是由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所导致的。PD遗传致病机制的研究已取得了明显进展,迄今已定位了16个PD相关位点,克隆了11个PD致病基因,其中包括富亮氨酸重复激酶2基因(Leucine-rich repeat kinase 2, LRRK2),该基因不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PD重要致病基因,还与部分原发性PD有关。目前LRRK2基因突变导致PD发生的机制仍不清楚,但已有的研究提示某些LRRK2致病突变(如G2019S)可能引起其功能增强而具有细胞毒性作用,而且过表达野生型LRRK2也可产生细胞毒性作用。此外LRRK2可能参与PD发生过程中异常蛋白沉积。过表达野生型LRRK2、LRRK2的PD相关突变G2019S或LRRK2激酶结构域加速a-Synuclein A53T的聚集。由此可见,对LRRK2的表达和功能的精确调控是维持机体稳态所必需的,调控机制的异常可能导致疾病的发生,因此我们从分离LRRK2基因启动子开始,展开对其转录调控机制的研究。方法:在数据库中查询LRRK2基因相关的序列信息,运用多种在线软件对LRRK2基因的转录起始位点、第一个外显子和启动子进行预测。在预测结果的基础上,设计7个不同长度的缺失片段(它们分别是-941/-1、-659/-1、-659/-143、-530/-143、-426/-143、-332/-143、-232/-143,其中的-941/-1片段包含LRRK2基因启动子的全长预测片段,-659/-1片段将全长片段从5’端向3’端截短至预测CpG岛的5’端上游,-659/-143片段包含LRRK2基因的CpG岛,此后的缺失片段为在此基础上从5’端向3’端每隔100bp左右依次截短),构建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通过在SH-SY5Y细胞和Hela细胞中进行各缺失片段的瞬时转染及荧光素酶活性分析,确定启动子所在区域。并运用MatInspector对LRRK2基因核心启动子可能的顺式元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为将来顺式元件的鉴定及转录调控研究奠定基础。结果:本研究对LRRK2基因在脑组织中表达的最主要剪切本ENST00000298910进行分析,以LRRK2基因的RefSeq序列NM 198578的蛋白翻译起始位点“ATG”的A碱基为+1位进行描述。结果显示-530/-143间的387bp在2个细胞株中具有最强的启动活性;将片段-530/-143自5’向3’方向截短后,启动活性在两个细胞株中均明显下降,但最短的缺失片段(-232/-143)在2个细胞株中的启动活性仍显著高于pGL3-Basic的基础值(p<0.05),因此-232/-143间的89bp很可能存在LRRK2基因的基础启动子,其在神经细胞及非神经性细胞中均能启动报告基因的表达。将片段-530/-143自5’向3’方向缺失104bp后,启动活性在两个细胞株中均明显减弱(p<0.05),因此推测在-530至-426区间可能存在具有正性调控启动活性的顺式作用元件;将片段-659/-1自3’向5’方向截短142bp得到片段-659/-143,其启动活性明显增强(p<0.05),而片段-659/-143自5’向3’方向截短129bp得到片段-530/-143,其启动活性也增强(p<0.05),因此推测-143至-1区间、-659至-530区间可能存在负性调控启动活性的顺式作用元件。将片段-426/-143自5’向3’方向截短94bp得到片段-332/-143,其启动活性在Hela细胞减弱(p<0.05),而在SH-SY5Y细胞中无明显变化(p>0.05);将片段-332/-143自5’向3’方向截短100bp得到的片段-232/-143,其启动活性在Hela细胞中增强(p<0.05),而在SH-SY5Y细胞中则减弱(p<0.05),因而推测-426至-232区间可能存在一些与不同组织差异性表达有关的顺式作用元件。结论:本研究中,我们确定了LRRK2基因启动子的位置、并对启动子的活性和特征进行了分析,为进一步深入研究LRRK2基因的转录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α-半胱氨酸串蛋白(Cysteine-string protein-α,C5P-α)是一种突触前囊泡相关蛋白和分子伴侣蛋白,该蛋白参与突触的生长、突触囊泡的运输和对接,并参与大多数突触的成熟、维持及调节。CSP-α基因敲除小鼠出现严重的神经退行性病变和死亡。在CSP-α基因敲除小鼠中过表达人野生型共核蛋白(α-synuclein)和A53T突变型α-synuclein均可减轻CSP-α基因敲除所导致的表型,因此CSP-α与α-synuclein存在功能相关性。共核蛋白基因(SNCA)已被证实是PD的致病基因,它编码的蛋白α-SVnuclein在PD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这些研究结果提示我们CSP-α可能在PD的发病过程中起作用。因此我们在PD患者中对CSP-α基因进行突变筛查,以分析该基因是否参与PD的发病。方法:对CSP-α基因的外显子2-5设计引物进行PCR扩增,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在173例中国汉族PD患者中对该基因的编码区(外显子2-5)及外显子-内含子交界区进行突变筛查;由于在患者中,位于CSP-α基因的外显子2和外显子3存在基因变异,因此我们还在273例无神经系统疾病的对照组受试者中对该基因的外显子2、3进行突变筛查。结果:在CSP-α基因编码区中,我们未检测到错义突变,但检测出5个变异,其中2个是位于编码区的同义突变(exon2的c.75C>T和exon3的c.144C>T);其他3个位于内含子,分别是位于intron2的c.107+41c>g及位于intron3的c.321+20c>t和c.321+133a>g,其中c.321+20c>t和c.321+133a>g为已知多态,c.107+41c>g为一罕见变异,仅在一例36岁以震颤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女性散发患者中发现该变异,在273例正常人中未能发现该变异的存在。4种多态(c.75C>T,c.144C>T,c.321+20c>t和c.321+133a>g)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173例PD患者和273例对照组受试者之间不存在差别(p值均>0.05)。结论:在中国汉族PD患者中,未发现CSP-α基因编码区及剪切位点存在致病突变,CSP-α基因突变可能不是中国PD患者的主要致病原因。神经调节蛋白受体降解蛋白1(neuregulin receptor degradation protein 1, Nrdp1)是一种泛素E3连接酶,属RBCC (N-terminal RING finger/B-box/coiled coil)蛋白亚家族成员。Nrdp1与受体酪氨酸激酶家族成员-神经调节蛋白受体ErbB3及ErbB4互作,通过调节神经调节蛋白受体在细胞表面的稳定性,而影响细胞的生长、增殖及分化过程,并与肿瘤的发生有关。Zhong等通过酵母双杂交实验,在果蝇pACT2 cDNA中鉴定出Nrdp1为Parkin的互作蛋白。Nrdp1通过泛素-蛋白酶体系统降解Parkin,即Parkin是Nrdp1的一个泛素化底物,并且Nrdp1可能通过作用于Parkin而影响线粒体功能。Parkin是遗传性PD最为重要的致病基因之一,在早发性和散发性PD的发病机制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Parkin蛋白是一种E3泛素连接酶,通过降解特定易聚集且具有神经毒性的底物,抑制神经元凋亡,并参与维持线粒体正常功能以及介导细胞对异常线粒体的清除,在PD的发病机制中起着关键作用。由此,我们推测Nrdp1可能在PD发生过程中起作用,因此我们在PD患者中对Nrdp1基因进行突变筛查,以分析该基因是否参与PD的发病。方法:对Nrdp1基因的外显子3-7设计引物进行PCR扩增,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在209例中国汉族PD患者和302例健康对照者中对该基因的5’UTR区(外显子1-2)、蛋白编码区(外显子3-7)及外显子-内含子交界区进行突变筛查。结果:在Nrdp1基因编码区(外显子3-7)中未发现序列变异,在5’UTR区和第一内含子区中发现2个未报道的变异:c.-206 T>A与c.-208-8A>G。我们进一步在无神经系统疾病的对照组受试者中对这2个变异进行检测,并进行病例-对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c.-206 T>A不论是等位基因频率还是基因型频率在PD患者与对照组间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c.-208-8 A>G变异仅在1例PD患者中检测到,并未在对照组中检测到。结论:在中国汉族PD患者中,未发现Nrdp1基因编码区及剪切位点存在致病突变,Nrdp1基因突变可能不是中国PD患者的主要致病原因。泛素-特异性蛋白酶24(USP24)是泛素-特异性蛋白酶家族的成员,其功能是将多聚泛素从靶蛋白上移走,防止靶蛋白被蛋白酶体降解,而蛋白酶体降解系统异常及蛋白聚集是参与帕金森病(PD)发病的关键机制;此外,在1p32已定位了PD遗传易感位点PARK10,至今未在该位点克隆出PD致病基因,而USP24基因位于PARK10上。尽管有学者用单核苷酸多态(SNP)在患者与正常人间进行了相关分析并得出USP24基因与PD相关的结论,但他们并未在PD患者中对USP24基因进行突变筛查,本研究首次在PD患者中对USP24基因的部分外显子,外显子39-68进行突变筛查,以探讨该基因是否参与PD的发病。方法:对USP24基因的外显子39-68设计引物进行PCR扩增,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在92例中国汉族PD患者中对该基因的外显子39-68及外显子-内含子交界区进行突变筛查。结果:在USP24基因的exon39-68中未发现任何碱基变异,但在外显子-内含子交界区检测出11种变异,其中3种为已知多态(rs6588545,rs12031876和rs10493176),位于exon 59的c.7078+22 a>g变异仅在1例以强直为主要临床症状的男性早发性PD患者中检测到,在95例正常人中不存在此变异。结论:在中国汉族PD患者中,未发现USP24基因编码区及剪切位点存在致病突变,位于USP24基因exon 39-exon 68的基因突变可能不是中国PD患者的主要致病原因。
其他文献
农业技术推广活动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关键环节,也是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没有完善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便难以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农村的繁荣和农民的富
土地是人类生存的根基,土地与发展经济、人类社会进步、积累财富等领域息息相关。山东省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处于经济增长换档期、结构调整期,对土地资源的需求和利用结构发
20世纪80年代开始,城市化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方向,城市扩张速度十分迅速。在飞速扩张的过程中,乡村共同体社会并没有完全开放村庄边界,彻底转变为城市社区,融入城市生活,
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苯环以稠环形式相连的化合物,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环境中的致癌性有机污染物,它是较早被发现和研究的、也
目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disorder,ADHD)是儿童期最为常见的最复杂的心理与行为障碍之一,对儿童本身、家庭、学校、乃至社会都会产生不良影响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地区间的经济运行出现协同的现象。因此,从跨省的角度考察全国以及区域的宏观经济波动特征就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但传统的测度经济周期的方法受限
本文欲从南宋浙东学派学术精神、人格理想、史学研究诸方面探究此学派与辛弃疾、陈亮词学的关系,以此为基础,挖掘辛、陈词作的深层内涵。全文由三大主体部分组成:第一章以文学
面对全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和愈演愈烈的人地矛盾,实施土地整治活动无疑是实现土地资源永续利用、缓解人地矛盾、改善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近年来,随土地整治活
本文以媒介融合的趋势为背景,呈现了大学生的媒介使用情况并探究了相关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使用与满足理论和创新扩散理论所涉及的影响受众使用媒介的各种因素,在媒介融合的
目的:调查老年人心理健康基本状况,分析其与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于2004-07采取方便取样方式对182名60岁及60岁以上的老年人进行老年人心理健康问卷和社会支持问卷调查,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