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关节机器人输出反馈自适应轨迹跟踪控制研究

来源 :东华大学 |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wang8dany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传统的关节和连杆均为刚性的机器人相比,柔性关节机器人具有结构紧凑、质量轻和能耗低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业界。本文基于奇异摄动理论和积分流概念,深入研究了柔性关节机器人的输出反馈自适应轨迹跟踪控制方法,研究成果将为柔性关节机器人的高性能实际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首先,根据Spong提出的柔性关节简化模型,利用拉格朗日方程推导出柔性关节机器人的动力学模型,再通过引入奇异摄动理论和积分流概念将其解耦成两个子系统,即慢子系统和快子系统。慢子系统表示柔性关机机器人系统模型中的刚性部分,快子系统是用来描述关节处的柔性特性。从而,柔性关节机器人的控制器设计转变为针对两个子系统的控制器设计。其次,针对柔性关节机器人系统模型中存在参数不确定性和上界未知的外部扰动,设计了一种基于改进参数线性化表达式的鲁棒自适应控制器作为慢子控制律。同时,通过对快子系统方程进行变形,将其转变成典型的目标跟踪类问题,从而使快子控制律的设计更加灵活。此外,为实现仅需位置反馈的输出反馈控制,在快、慢子系统中均引入一种近似微分滤波器来得到伪速度误差信号以消除对速度的测量。然后,针对不同(强或弱)柔性关节系统,本文提出了一种有界自适应控制器来解决柔性关节机器人中存在参数不确定性和输出力矩有界的问题。控制律的设计中,一类饱和函数被用来确保关节执行器输出力矩有界,一种投影自适应控制律用来克服慢子控制律中前馈项的参数不确定性。同时,为使整个闭环控制系统实现仅需位置反馈的输出反馈控制,可分别在慢子系统和快子系统中引入线性滤波器和高增益观测器来得到无法直接测量状态量的估计值。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奇异摄动理论和积分流概念推导出校正控制律,实现了对强柔性系统的柔性补偿,使得奇异摄动方法也能适用于强柔性机器人系统。最后,对于柔性关节机器人的稳定性分析,考虑到快、慢子系统的稳定性无法直接保证整个复合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因此本文针对整个奇异摄动系统给出两种不同的稳定性分析思路。此外,通过仿真实验对提出的两类控制算法分别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本文提出鲁棒自适应输出反馈控制器和有界自适应输出反馈控制器具有更优的轨迹跟踪性能。
其他文献
电力系统无功优化是保证系统安全、经济运行的一项重要举措。配电网处于电网末端,负荷节点多且分散,供电半径长,普遍存在功率因素低、无功功率不足等问题,线路电能损耗和电压损失相当严重。因此,对配电网进行无功优化以提高其供电质量,降低线损,对于保障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经济性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配电网潮流是配电网无功优化的基础和工具,其计算速度和收敛性直接影响优化效果。首先,提出一种配电
声源定位系统的研究与开发是工业控制与信号处理领域的研究热点,其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定位方法。本文应用麦克风阵列对声源定位系统进行研究,分析了麦克风声源定位的必要性
繁忙的航运一方面促进了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带来了水域环境保护的难题。部分船舶不按规定处理和储存船舶的固体垃圾,将大量不可降解的塑料制品和其它生活垃圾在港外
摘要:随着塑料工业的发展,注塑机逐渐向着节能环保、高效率、高精度方向发展。传统的液压注塑机虽然使用寿命长,但能耗大、效率低。全电动注塑机采用伺服永磁同步电机驱动,虽然控制精度高,但价格昂贵,使用寿命短。结合两者的优点,电液复合注塑机已成为发展主流。注塑机工艺要求伺服泵在注射保压过程要进行运行方式的切换。切换过程导致的压力出现冲击或波动,是影响塑料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保持切换过程压力变化平稳是国内外
在2010年,世界的车辆总数已经超过十亿,其中美国2.4亿辆、中国7800万辆。伴随车辆的快速增长随之而来的是交通事故的增加。而研究表明其中大约20%的事故与疲劳驾驶有关。目前
液位是过程控制中的一个重要参数,控制其达到设定值或在某一范围内变化,是产品的质量和控制性能的保证。三容水箱液位控制是液位控制中的一个典型问题,它具有非线性、时滞等特点
仿生肌电假手是一种通过提取人前臂表面肌电信号(sEMG)的某些有效信息来辨识人手部动作模式进而控制假手做出相应的动作的仿生机器手。目前国内外仿生假手本体的研究正在蓬勃开
多机器人系统因其在空间与时间、信息与资源、控制与功能等方面具有分布式的特征,所以相关科研课题得到了广大学者越来越多的重视。目前,多机器人协同控制,尤其是多机器人协
随着风电和光伏装机容量的不断增加,风、光电有功功率具有的随机性、间歇性和波动性,使其并网对电网安全运行带来的威胁越来越突出,因此深入研究新能源的有功功率控制成为了热点
随着各国航天事业的不断深入,传统的航天器由于载荷小、隔热装置质量大、成本高,无法满足未来繁重的任务需要。相比之下,充气式再入航天器则具有体积小、质量轻、载荷大等突出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