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证券化对我国商业银行影响效应的实证分析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skyg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产证券化作为重要的金融创新,国外金融市场对资产证券化的探索开始得较早,现在已经是发展成熟的金融工具,资产证券化最早的起源来自于上世纪70年代的美国;欧洲是在上世纪80年代左右开始发展资产证券化的;日本在1992年通过相关的证券化法令。自由的市场为金融创新提供了最合宜的土壤,资产证券化在发展中不断发现存在的问题,而后改进,证券化技术日益成熟,产品结构设计日益科学,监管部门配套的制度安排和机构设置也在为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完善提供支持。同时,在资产证券化规模增长过程中,也经历了一次次风险危机并从中反思调整,回归到适合市场长期持续发展的道路上来。在不断的试错与改进完善中,美国成为了资产证券化产品最发达的市场,承受过资产证券化带来的最严重的冲击,也从证券化的发展中分享着它为金融市场及经济实体带来的巨大效益。
  我国的资产证券化业务,于2005年正式开始,2012年重启试点并大力推进,其发行规模开始显著增长,在此背景下,本文旨在讨论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效应,并通过实证模型分别检验资产证券化发行规模与银行流动性、资本充足率及盈利能力之间的关系。由理论和实证结合分析认为,资产证券化对提高流动性、资本充足率及盈利能力均有积极作用,但由于我国开展资产证券化试点较晚,发行规模有限,占银行总资产的比重非常小,其对银行的正面效应,特别是提高盈利能力方面的效应,暂不能充分发挥出来。资产证券化自2013年起受政策支持开始大力推广,在今后扩大发行规模及数量是大势所趋。
  本文在绪论部分,简要介绍了资产证券化在国内的发展背景及研究意义。国内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历程较曲折,直到2005年才开始资产证券化的试点工作,但又因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而中止。经过三年市场的调整,券商资产证券化业务在2011年率先重启,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也在第二年重新启动。因为监管部门开始对资产证券化业务重点关注并大力支持,我国的相关产品发行量在2013年下半年明显增加。2014年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缩减了产品发行时间并规定发行数额不再受试点额度限制,发展至今,资产证券化正在监管部门的重点推广下稳步前进。本文针对我国的经济现实特点,结合理论与实践分析开展资产证券化对我国银行的影响效应,希望能对资产证券化的发展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在资产证券化概述部分,首先介绍了资产证券化的定义、交易流程,由于资产证券化基于不同的基础资产有较多分类,所以对产品种类做了详细的阐述。其次介绍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发展历程,针对国内的情况将其分为三个阶段进行阐述:90年代至2005年初的前期探索阶段、2005年至2008年初次试点阶段、2012年后重启试点及推广阶段。上世纪90年代,我国资产证券化试点开始之前只有少许经营稳定、投融资管理能力强的大型企业,在与国外金融机构的合作中通过离岸操作,使用资产证券化技术在国际市场上融资。随着试点的推进,国内金融机构,主要是银行、资产管理公司、汽车金融公司、证券公司和信托等也开始参与进来,资产证券化发行规模和交易量互相促进,形成良性循环。在资产证券化市场扩大的同时,相关的会计结算、税收制度、信息披露、操作规范等配套管理文件逐渐完善,监管部门制定了适宜的制度安排以适应市场的快速发展。最后结合我国的实际经济特点论述了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动因。发展资产证券化对我国经济的意义在于,能为我国的经济增长点——城镇化提供解决项目资金的途径,能丰富金融市场的基础产品种类,能缓解商业银行面临的补充资本压力和不良贷款上升压力。另外,对投资者而言,资产证券化产品具有低风险高收益的产品属性,能够发挥有效的融通作用,是贯通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的重要渠道,同时可以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投资产品和品种,为投资人提高收益、分散风险创造了空间。
  本文第四部分详细分析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对商业银行的影响效应。资产证券化能够补充银行可用资本,转出流动性较差的资产,并为银行提供新的融资方式以提高流动性;能够通过提前收回部分贷款利润,为证券投资者提供服务收取管理费用,对证券化融得资金进行再投资等来提高银行的收益;能够通过将信贷资产转移出去,由证券的投资者共同承担信贷资产具有的风险,达到分散风险的目的;能够提高期限较长贷款的流动性来缓解银行资产负债期限错配问题,优化期限结构;能够将信贷资产转出表外缩小风险加权资产总额以调节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
  本文的实证分析使用我国截止2013年底开展过资产证券化业务的12家商业银行的数据,分别建立流动性模型、资本充足率模型和盈利能力模型验证资产证券化与这三个指标的相关关系,使用Stata软件对面板数据进行处理,在流动性模型与核心资本充足率模型中资产证券化比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规模越大,银行流动性越趋向于增强,核心资本充足率趋向于升高。盈利能力模型实证结果中,资产证券化比率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现有数据不足以说明其对银行提高收益有积极作用。由于我国银行发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规模的限制,开展资产证券化对银行提高收益的作用没有得以发挥。但资产证券化是我国金融创新的方向之一,发行规模有较大增长空间,所以本文梳理其发展现状,并尝试用实证分析探讨其影响效应。
  第六部分为结论及建议,资产证券化对提高流动性、资本充足率及盈利能力均有积极作用,实证分析证实了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能够为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管理作出一定贡献,资产证券化的确能够改善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水平;但由于我国开展资产证券化试点较晚,发行规模有限,占银行总资产的比重非常小,其对银行的正面效应,特别是提高盈利能力方面的效应并不显著。针对我国金融市场现状,对于市场尚不完善之处,以及仍存在的制约资产证券化发展的因素提出改进建议。要提升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发展质量与影响力,还需扩大资产证券化规模;扩大投资者范围来支持信贷资产证券化的产品需求,促进交易市场和产品发行的良性循环;加强证券化各个环节的监督管理,控制风险;需要资产证券化专门立法,对业务运行的每个环节、每个主体之间确立统一的发行、上市、交易规则,以解决资产证券化发展的法律障碍。
其他文献
1994年国家实行分税制改革以后,地方政府在财权与事权上的不匹配性导致地方政府在地方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财政经费严重不足。尤其是在2008年国务院“四万亿”政策出台以后,中央要求地方募集配套资金,因此地方政府财政压力进一步增加。为筹措基建资金,地方政府纷纷成立地方融资平台进行项目融资,而城投公司是地方融资平台的最主要表现形式。  传统城投公司由地方政府包装注资成立,其作为政府融资平台仅承担项目融资职能
学位
金融改革逐步推进,金融市场逐步完善和开放预示着我国证券业将逐步增加其对外开放程度,与此同时摩根、花旗等国外各大著名证券公司将为相对稚嫩的中国证券公司带来全面的巨大挑战。国外金融市场发展完善,证券公司发展成熟,我国金融市场正面临改革,证券市场还处于新兴、转轨阶段,就公司的盈利能力而言,国内券商还不具备与国外券商相抗衡的能力。面对这样的市场压力,国内证券公司势必要不断谋求新的变化提升自己的盈利能力,券
期刊
期刊
会议
学位
近年来,居民劳动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例不断提高、家庭资产不断增加,微观家庭金融对经济的运行有着越来越重要的意义,未来中国家庭金融资产组合必然呈现多样化趋势。本文的研究意义就在于,通过对流动性约束对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并加入人口统计特征、教育水平、风险态度、民间借贷、社会保险等方面的控制变量,对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旨在为我国居民进行家庭资产选择时提供一定的参考,以使家庭微
会议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