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3280618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农业劳动力转移所面临的诸多困境实属积重难返,仍需要深入挖掘和准确辨析。其一便是农业劳动力转移失衡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农业劳动力的部门转移——即向城镇非农产业正规部门的职业性转变严重滞后于区域转移——即从农村到城镇的空间转移。为此,本文结合中国当下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新时期的现实国情,从劳动力转移的“推-拉力”视角,对农业劳动力从农村和农业向城镇非农产业部门的转移进行理论探讨和经验分析。研究从观察中国城镇化和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历史和现状开始,通过分析、抽象和演绎推理,提出理论假设,认为农业劳动力的部门转移与区域转移由不同的“推-拉力”机制所主导。其中部门转移由城市现代部门的就业需求所拉动,而区域转移则还受城乡收益差距所拉动、土地稀缺所推动和农业机械替代所推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以“推-拉力”的主体动力学关系为向导,建立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区域转移总体模型(模型Ⅰ)和部门转移转移总体模型(模型Ⅱ),着重分析两种类型的劳动力转移的“推-拉力”机制,以及不同的转移机制在城镇化推进意义上的特征和表现。研究样本选择中国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和中国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并通过固定效应的处理方法分别检验基于面板数据的劳动力转移的区域转移模型(模型Ⅰ)和部门转移模型(模型Ⅱ)。实证结果显示,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动力机制长期处于就业拉力不足、城乡收益差距拉力过大以及土地稀缺推力过大的失衡状态,致使转移的农业劳动力以流动人口或“农民工”的形式大规模滞留在区域转移阶段,难以进一步实现部门转移,最终导致我国城镇化与农业劳动力转移受阻。由此,本文提出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加速推进应着重于非农市场的就业创造的提升,并控制人口规模、提升转出劳动力的人力资本素质,同时完善收入和耕地的城乡收益分配机制,并因地制宜地推广农业技术进步等政策建议,以缓解“推-拉力”机制失衡的状态,进而加快城镇化和农业劳动力转移的顺利完成。
其他文献
20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正式实施以来,我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迅速,到目前为止已经形成一定规模。但是受客观环境和主观因素的限制,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环境多因素交织在一起的复杂过程。近年来,伴随着河南省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同时,河南省是一个农业大省,是国家
地下水潜力评价是地下水资源评价的一个主要内容,但传统的开采程度概念不能科学地反映特定地区的地下水开发利用前景.本文本着地下水资源评价与利用统一的原则研究了地下水潜
一、南京地税纳税服务流程现状与分析$$ (一)南京地税纳税服务局介绍$$ 南京地方税务局纳税服务局是隶属于南京地方税务局的直属行政机构,同时也称为征收税务局。$$ 目前南京
报纸
农业现代化是工业化、信息化和城镇化的基础,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升级势在必行,而农业升级的关键在于科学技术的应用,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支撑作用。安徽省作为我国第六
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机器人教育已经成为提升学生数字化胜任力的重要方式。而教师是否愿意接受机器人教育,关系到机器人教育实施的效果和机器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以参加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LUCC)作为当今研究全球环境变化的核心和热点之一,受到区域自然资源约束和经济社会发展驱动,具有自然和人文双重属性,反映了人类与自然界相互作用、相
将油酸甲酯乙氧基化物(OMEE)作为研究对象,通过FT-IR鉴定结构;分别采用国标法和质量法定性、定量测定FMEE和OMEE耐酸耐碱性。由实验结果可知,OMEE与常规饱和脂肪酸甲酯乙氧基
近十五年来,我国教育界关于教育负功能的相关研究主要在教育负功能的概念探析、表现形式、类别、特点、成因和应对方案等六个方面。对教育负功能的研究有助于展现教育功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