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传播语境下的文化经典传播研究——以于丹《〈论语>心得》为例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yang02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悠久,积累了大量的文化经典,尽管在鸦片战争以后,特别是新文化运动以后,其影响日益式微,但是其价值不容忽视。2001年7月9日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创办了“百家讲坛”栏目.“百家讲坛”于开坛,节目旨在办一所“开放性大学”,架一座“专家通向大众的桥梁”,定位在“文化品位、科学品位、教育品位”,“构建时代常识,享受智慧人生”。该栏目起初并未引起广泛关注,但经过三次改版后,节目收视率迅速上升,品牌知名度逐渐扩大。全社会掀起了一股学国学的热潮,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和定位中国传统文化。《百家讲坛》造就了大量的学术明星,于丹就是其中最耀眼的一位之一,也是最受争议的一位。与此同时,大量的文化讲坛电视节目如风起云涌般涌现。借着“十一黄金周”的假期,《百家讲坛》推出了一系列的讲座:《于丹<论语>心得》、《于丹<庄子>心得》和《于丹<论语>感悟》。不仅收视率节节攀升,整理讲座内容出版的图书也大受读者欢迎,印刷量和销售量都取得了惊人的成绩。虽然于丹的讲座备受大众推崇,但是也出现了很多反对的声音,其中尤以“十博士”的联名声讨最为强烈。于丹巧妙运用传播学原理,借助大众传播媒介,迅速走红,传统经典通过大众传播模方式,用现代语言阐释,使古典文化更贴近生活、简单易懂,但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引起对传统文化的误读。传统文化面对大众传播,既有机遇又有挑战,如何在大众传播语境中下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值得我们思考。   本文以于丹《<论语>心得》为例,分析大众传播语境下文化经典的传播,反思文化经典遭遇大众传播后的命运,探寻大众传播中如何更好的实现文化经典的传播和传承。在导论中,笔者简单交代了《百家讲坛》出现的背景,说明了本文是要以于丹说论语为例,从传播学的角度分析文化经典在大众传播背景下的传播、传承及其命运。正文分四个部分:第一章,浅析于丹走红的原因;第二章,分析传播理论在于丹传播《论语》中的运用;第三章,分析大众传播背景下,随着传播阶段和传播方式的不同,经典的传播出现了哪些变化;最后,反思文化经典在大众传播下的命运,探寻大众传播下如何更好的实现文化经典的传播和传承。本文综合运用了阐释学、接受美学、传播学、统计学、结构主义、文本细读等学科的相关理论和方法进行分析进行、研究。
其他文献
飞思卡尔半导体公司推出了城域网(MAN)开发工具包TWR—METRO—KIT—NA/JA,支持开发人员以创新的手段迅速建立符合6LoWPAN的智能对象网络,将其与自身硬件集成并在现实环境中进行网
对柴油机配气实行电子控制的必要性进行了阐述。介绍了 1 3 5型柴油机所设计的一套电子控制液压驱动的可变气门系统。包括液压系统的选择 ,气门驱动机构的设计及其有关参数的
《汉书》亦称《前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其主要部分由东汉班固完成。从东汉至今,历代学者对《汉书》做了大量的语言文字方面的研究工作,但长期以来,还没有人对其
飞思卡尔半导体推出4款新产品,扩展其QorIQ T1和T2系列64位处理器,其中包括四核T1040“片上路由器”——一款集成了千兆以太网交换机的64位嵌入式处理器。
物理学习过程中,不仅应当注重课堂教学过程,同时应当注意学生预习与复习的过程。而复习是学习物理,并掌握物理知识与技能的重中之重。物理复习不应当仅仅是做题与讲解的过程,
当我们开始探讨古茶树长寿之谜时,我们的一只脚已经迈入分子生物学的领域。乔木大叶种茶树历经的三个阶段,恰恰证明了植物“进化过程”的自然选择。那么,古茶树的长寿基因也
在地图上看,洱海像一尾蓄势而起准备跃出水面的鱼,位于古城东北角的马久邑村就坐落在这条鱼的鱼脊之上,这是一个适合让所有情绪都慢下来的地方。很多人拍摄洱海都是走马观花,但真正让心境慢下来,慢速快门也能有不一样的禅意。  清晨的微光洱海  6点到8点前是洱海的微光清晨,很多人在等待晨光出现。但这时候不妨多观察观察细节之处,在晨光中也有着洱海旁居民的散淡生活。  弱光涂抹生活  一早7点出发,出客栈向左刚
《大方便佛报恩经》是一部失译经,本文根据方一新和史光辉的研究成果,将其翻译年代定为西晋。在此经中出现了大批的口语词和俗语词,在词汇史研究方面具有很大的价值。我们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