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乌甲素微乳经皮给药研究

来源 :上海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vve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乌甲素(lappaconitine,C32H44N2O8,M=584.69)是从毛莨科植物高乌头Aconitum sinomonatum Nakai根中提取的一种二萜类生物碱。高乌甲素具有显著的抗炎、消肿和解热作用,还可用于局部麻醉。作为国内首创的一类非成瘾性镇痛新药,有别于传统镇痛药如吗啡、哌替啶等所表现出的成瘾性和耐受性,高乌甲素的片剂和注射剂已应用于临床,对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以及肿瘤引起的疼痛效果显著,用于治疗中度以上疼痛。高乌甲素有一定的毒性,安全范围很窄,临床应用后发现口服、注射这两种给药方式的顺应性均很差。   针对高乌甲素的这些特点,本文设计将其制成微乳经皮吸收制剂,旨在改善给药的顺应性,减少不良反应。在前期研究中将高乌甲素制成微乳后进行离体透皮实验,结果表明其具有较好的经皮渗透作用,将制备的微乳实验制剂通过小鼠药效学实验结果验证了其显著的镇痛抗炎作用。   本课题以高乌甲素静脉注射给药为对照,考察了高乌甲素微乳经皮吸收制剂的体内过程,研究其药代动力学特征及药物在皮肤、心脏、肝脏以及肾脏内的分布情况。   研究了高乌甲素微乳制剂经皮给药的体内代谢过程。与静脉注射给药组相比,药物经透皮给药后,在各实验动物体内的平均驻留时间(MRT)显著延长,血药浓度平稳,峰浓度显著降低。当停止给药后,在给药处的皮肤中仍可检测到药物存在,表明药物在皮肤层中具有蓄积作用。   本文对高乌甲素微乳经皮吸收制剂进行了小鼠、大鼠的体内药动学初步研究,为研制高乌甲素镇痛新制剂提供实验依据,并为其他外用新型透皮给药系统的研究建立共性技术和研究思路。
其他文献
黄连生物碱(以下简称总碱)是中药黄连的主要活性部位,其中小檗碱含量最高。黄连总碱具有抗菌消炎、解毒退热、健胃利胆、降血糖降血脂、抗肿瘤扩张血管、治疗腹泻痢疾等多种
学位
目的:   中药致肝损伤临床报道逐年增多,已成为了中药临床安全用药的主要问题之一,中药致肝损伤也是中药新药研发安全性研究的主要内容。针对这个问题,早期快速评价中药的肝脏
<正>时间:2011年8月26日下午2:30地点:北京贵点艺术空间题目:诡异3D.南溪三维水墨作品展研讨会出席批评家(以姓氏笔画排序):王明贤、皮道坚、孙振华、刘骁纯、刘礼宾、吴鸿、
祛膜颗粒用于治疗早期妊娠药物流产出血证。本实验为祛膜颗粒新药的药学基础研究。研究分为三部分进行,一为祛膜颗粒提取、纯化、干燥及成型工艺研究;二为祛膜颗粒质量标准研
学位
断层空间结构包括变形结构和几何结构两部分。本文在解析石板溪金矿区主要断层变形结构和几何结构的基础上,探讨了其空间结构模式和控矿规律。 Fault space structure inclu
矿山地质学矿山地质学是介于地质学与采矿学之间的边缘学科,主要研究在矿床开发过程中有关地质、矿产资原、技术经济等问题的理论和方法。在矿山生产过程中,为改进选矿、冶炼工
本论文对钩吻和半夏两种植物进行了化学成分研究。   钩吻(Gelsemium elegans(Gardn.et Champ.) Benth.)为马钱科(Loganiaceae)钩吻属(Gelsemium)植物,分布于我国南部至西
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问题是目前医药学界研究关注的热点。绿原酸是植物体在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次生代谢产物,在很多中药,特别是清热解毒类中药中广泛存在,也是双黄连针
学位
本论文包括两大部分内容:安徽贝母(Fritillaria anhuiensis)化学成分与生物活性研究;大红袍(Campylotropis hirtella)化学成分与生物活性研究。   在上述两种中药的化学成
汪刃锋又名汪亦伦,1918年生于安徽省全椒县赤镇,四五岁即喜绘画,10岁随当地名家、外祖父鲁云奎习国画、书法。1936年,和林散之到南京参观全国美展后随朋友到上海,结识了木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