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一浮哲学研究

来源 :河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xl5201314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一浮的学术历程,大体可归结为四个阶段:启蒙于儒家,游历于西学,出入于佛老,归宗于六经。本文主要采取以下研究方法:一纵贯横通,联系借鉴;二内在诠释与外在诠释相结合的方法;三易简的原则。在对现代新儒家的研究中,对马一浮学术的研究尚为薄弱点,对其哲学所作出的系统研究更是如此,主要表现:一、起步晚;二、成果少;三、影响小。  第一章:在马一浮的学术体系内,经学已经不是两汉经学或乾嘉汉学的范畴,更不是所谓的“六经皆史”,而发展为他所谓的六艺论哲学。他把国学的名义“楷定”为“六艺之学”,然后又把儒家的经学通过哲学本体诠释学的方法,调适上遂至“道”的层面即哲学的层面来认识、理解和实践,紧接着提出六艺统摄一切学说的著名理论,并断言,以六艺为核心的中国文化,必将领导世界一切文化。马一浮六艺学所揭示的根本大义:(一)太极本体论原理;(二)神圣秩序的宇宙之理;(三)至善至真的心性之理;(四)经世致用的践行之理。如果能够去掉马一浮哲学中的佛学因素,我们就可以把它归结为新理学体系。马一浮在对佛学采取了“砍头去尾”的处理方法后援佛入儒、佛儒圆融。古代西学中存在重视德性之传统,也涌动着重视物质享受和肉体快乐的暗流。马一浮绝然回避西学有片面性。近现代西学是启蒙的结果,其主要任务之一是“祛魅”,即剔除宇宙人生的神秘性,但同时也剥落了宇宙人生的神圣性,剥落了人类精神的超越性,崇高性,把自然性、生物性、个体性作为人的根本性质加以肯定、重视和张扬。现代西方文明导致了西方文明的“癌变”、人类文明的“癌变”。  第二章:马一浮等新儒家产生和发展的时代与新文化运动是同一个时代,也就是中国近代拯救与启蒙的时代。从广义上讲,二十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应包括三大组成部分:一是主流的西化派,包含自由主义西化派和马克思主义派两大系,第三就是现代新儒家运动。马一浮哲学的总特征之一是回归与超越:回归儒学、回归原典、回归人生、回归人心、回归人性;超越俗学、超越西学、超越习气。其基本问题就是把日益陷溺的人心从习气中拯救出来。所以我们可以说马一浮哲学是建立在“六艺之学”、“六艺之道”基础上的“心性论,主要体现为立足于程朱理学“性即理”基础上的“复性”论。但不能因此就把马一浮哲学归结为经学、道德哲学,也不仅仅是文化哲学。  第三章:关于本体宇宙论的探究和界定,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走了两条不同的路径。西哲的“超绝本体论”使其本体绝对超越于实际存在的现象世界和社会、人生,以二元对立的形态存在于与现实世界完全隔绝的彼岸世界。中哲认为,本体不是脱离于现象世界的彼岸的上帝或“自在之物”,而是真实存在的、生生不息的范围天地的具有无穷创造力的宇宙生命,其本体宇宙论是关于“创生的;直接的,而非推论的;最亲切的而非隔膜的;是直觉的,而非分析的”,“世界存在、关联、生生与运动的根源”,是“生生不已、有生命性的”本体宇宙的原理。马一浮哲学本体论为太极本体论;那么,其宇宙论也就是关于太极本体如何化生世界万物的理论。主要包括宇宙的生生不息和神圣秩序原理。太极本体宇宙论亦即关系本体宇宙论,为我们今天面对的种种危机的彻底解决提供了哲学基础,即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第四章:主要把儒学传统心性论中关于“心”、“性”等基本范畴予于梳理、诠释和重新界定,以图化解存在于心性论中概念泛用、误用所带来的歧义和混乱。如把本性、本然之性、天地之性、气质之性等等至归结为一个概念“性(人性)”;把心、人心、道心、良心等等归结为一个概念“心(人心)”,这样在人性论中就只剩下一对基本范畴了。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性”是天人合一的中介、“心”是“性”的载体而非本体、“本然之善”即人性至善、“性德之真”即心统性情、“全性起修”与“全修是性”、“气质之性”之究竟、气质与习气、马一浮的人生境界论等马一浮哲学的心性人生论问题。  第五章:在马一浮,所谓知识、学问,即六经之中的有关成人、成贤、成仁、成圣的基本义理和基本道路,而不是什么追求关于外在的客观事物的知识。但是,马先生也并非绝对地否定后者,只是把后者当作前者的一种可供借鉴的材料和中间环节,而不是结果和目的。那么,如何学呢?首要的工夫就是学习六经,以正确的方法学习六经。一、要调心。要以正心、定心读书,不可以疑心、散心读书。二、读书须以穷理为宗旨。三、读书要虚心。勿持成见,勿轻下批评。其次,学习六艺之道、圣人之道,要做到“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五个方面。再次,学问之道在于由渐而顿,循序渐进,尽心切己。接着对马一浮的“克己复礼”“下学上达”作出了知识论层面的诠释。  在工夫论上,马一浮先生很重视克己复礼。首先,他把“克己复礼”、视听言动“一于礼”的工夫提到了儒家工夫论的核心乃至全部的地位,成为圣人德业之全体。其次讨论“视听言动”与“礼”的关系。提出“礼者,理也”的命题,并借此把表面上是规范社会秩序的“礼”,提拔到天秩天序、天理的高度。再次讨论了“视听言动”与“心”的关系。马先生尤重“去矜”工夫,认为“矜”即自我夸耀,居功自傲的心理和行为,“纯是一种恶德,故去之务尽也。”本文借《复性书院学规》具体讨论了马一浮哲学的工夫论:一、主敬为涵养之要;二、穷理为致知之要;三、博文为立事之要;四、笃行为进德之要。最后简析了践行、践形与实践的异同和关系。  第六章:现时代人类文明病实际上就是现代西方文明病,其本质就是资本主义文明病,根本特征是存在危机、形上迷失、人的异化即人的非人化,这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决定的。社会异化导致人的异化,人的异化反过来必然又促进社会的异化和实践的异化。基于对现代文明病的根本认识,马先生回归六经、圆融佛老,发展出新理学哲学体系,作为救治西学、救治现代人类文明病的一剂药方,并以近似顽固的态度和方法,背负着误解、冷落、指责,孤冷一人为传统儒学保留了一块并不大的“原生态”土地。关于马一浮哲学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保守主义的要素”;“内圣与外王的割裂”;“与社会实践的疏离”等。而哲学如果完全脱离政治、脱离社会实践也只能是文化乌托邦、哲学乌托邦,沦为象牙塔里的孤芳自赏。本文就马一浮哲学存在的局限性问题,并结合现时代的社会实际,针对马一浮哲学的研究和发展谈了自己的看法。主要有:(一)马一浮哲学的形式创新。(二)马一浮哲学内圣学的丰富与发展。(三)马一浮哲学外王学的拓展问题。主张从内圣”和“外王”两个层面均加以丰富和发展。最后讨论(四)儒学的社会化、生活化问题,指出要发挥儒学有价值的东西并不断焕发其生命力,就必须通过社会实践,使儒家文化走向社会、走向生活,这不是靠一两个马一浮,也不是靠一两个复性书院就可以解决的。
其他文献
期刊
今年以来,省委省政府信访局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创先争优活动为主线,围绕“服务中心、建设队伍”这一核心任务,全面推进机关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今
同性恋作为一种亚文化,在西方已经随着各式各样的同性恋解放运动逐渐进入了主流话语权领域,甚至在一些国家得到了法律上的认可和保障:在中国,官方也早已宣布其是非病态的。但是,一
全球化促使世界各民族的经济、政治、科技、文化协同发展,同时形成了全球的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局面,文化交往范围不断扩大,影响的强度也不断加强。各民族文化在频繁互动和
20世纪50年代至20世纪末,一股意识形态“终结”论思潮在西方兴起,主要的代表人物是丹尼尔·贝尔和弗朗西斯·福山。他们打着“终结”的旗号,运用社会历史的变迁质疑或否定马克思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问题域和它的哲学基石是不同于苏俄马克思主义和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因此,可以把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看成是有别于苏俄马克思主义和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的一
期刊
顾拜旦的奥林匹克思想传承至今,已经深入人心,并且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他的奥林匹克思想对于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依然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力和指导作用。他所提出的奥林匹克主义,
马克思在辩证法上所实现的哲学变革,是相对于传统哲学尤其是黑格尔辩证法而言的。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是辩证法思想发展史上的第二种历史形态,是马克思辩证法的主要理论来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