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道”“德”思想研究——以《原道》为切入点

来源 :河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0745cn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韩愈是儒家道统说的倡导者,其哲学思想皆源自对儒家经典著作的总结和发展。其“道”“德”思想不仅仅是对“仁”、“义”、“礼”、“智”、“信”、“博爱”、“君为臣刚”、“父为子纲”等这些儒家德目与角色伦理的归纳总结,同时也不乏对现实的关照,表现在其主张用儒家思想来解决中唐时期的社会问题和政治困境。其中“道”统思想的提出便是针对当时社会情况解决办法的总结,并围绕着这一中心观点从现实出发去解决秩序的重建问题。  韩愈的“道”“德”思想自成体系,主要体现在其“五原”上。《原道》即“五原”中的一篇,是韩愈“道”统思想的奠基之作,包含了韩愈几乎全部的道德思考,在《原道》中的“道”因“博爱”和“行宜”而形成,“德”因“足乎己而无待于外”而完善。总体看来,“道”乃发自内在的“爱”(“仁”),并由“爱”(“仁”)而产生那些合乎“爱”(“仁”)这个原则的行为或者事情(“义”),而“德”也是一种发乎内心的修养,但同时亦不乏超越性,这种超越的、自足的修养方能称之为“德”。《原道》对“道”“德”的定义较为笼统、宽泛,而韩愈又在其他作品中将其“道”“德”进一步丰满和具体化,如其在《原人》篇中提出的“天道”“地道”“人道”就是其“道”论的具体化,其《原性》篇中的人性论更是将“性”分为“上、中、下”三等,发展了性三品说,为教化成“德”指明了方向。韩愈通过对诸如“仁”“义”“道”“德”“君”“臣”“学”“性”“情”等德目与角色伦理的阐释,从不同视角系统地展现了其理想的道德体系和政治秩序。  韩愈的“道”“德”思想虽然为当时的统治阶级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但其理论构建不可避免地会打上时代的烙印,具有时代的局限性,并受到了部分后世学者的批评和质疑。但是,韩愈作为“古文运动”的领袖,面临古文疲敝,其倡导“文以载道”,为宋儒“道统”说的发展作了理论铺垫,其《师说》为后人尊师重道发其端绪,强化了儒家对德性人格的培养。面对当今复杂的社会矛盾,韩愈的“道”“德”思想在解决当下所面临的社会困境方面仍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其他文献
高效课堂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堂改革不断深入的产物,需要教师备好每一节课,认真确定课堂教学目标,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在这种背景下,美术学科应该更加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着力培养
北京海关技术处主要负责工作是北京海关范围内计算机、打印机等设备的采购选型和维修维护工作.我们单位从今年3月份开始试用艾塔斯SR2010打印机.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人类社会向着工业化、城市化和高福利化的方向发展,人们也目睹并亲身感受着或享受着科技进步带来的成果。但与此同时,高速发展的
目的研究一种新型过氧化物消毒剂杀灭水中大肠杆菌的效果及其相关性能。采用微孔滤膜抽滤法,对该新型过氧化物消毒剂杀菌性能进行了实验室和现场试验观察。结果该新型过氧化
每年九月大中专开学前后,媒体上都轻重不一地出现一个热闹的报道内容:捐助。哪个学生考上了某某大学,因家庭贫困面临失学,哪个企业家伸出援助之手;哪个学生父母有病或者双亡,
“西化”是指全盘照搬西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推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质变的过程,是“和平演变”的同义语。“西化”和抵御“西化”是两种社会制度并存的产物,只要社会主
当代中国农村社会深刻变迁,社会各个层面正在发生着巨大变化。无论是表面的社会现象还是深刻内在的社会结构,都在时刻变化发展。与此同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转型剧烈、变
通识教育是培养人的理性和心智的教育,是人格的教育。其核心命题是“为什么样的社会培养一部分什么样的人”,基本要素是:人与社会、教育与大学。通识教育以培养世界公民为目
本文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变革及对早中期西马文化批判理论的影响。马克思的哲学是对传统哲学的变革,其革命性表现在对现实的活生生的人及生存世界的关注。青年的马克思信
复习是对所学知识的总结归纳,是将分散的知识点进行整合而且中考复习是学生能否取得好成绩的关键。初中化学的学习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能否在高中阶段学好化学,影响着学生对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