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诗英译意义差异之分析

来源 :三峡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ankkk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诗是以汉字为基础来进行创作的,其题材非常广泛,从民俗民风,劳动生活,自然景观到朋友交情,悲欢离合,儿女情长以及咏史记事,思想表达等等。由于汉诗在中国文化史上的特殊地位和广泛跨度,成为国内外学者不可或缺的研究资料。许多中西方学者将汉诗翻译成英文,使得中国的文化精髓得以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为西方世界了解中国建立了文化纽带。  由于中西方语言、文化的诸多客观差异,汉诗在英译的过程中不仅未达到翻译学的精准要求,在意义的表达上也有诸多歧义,多表现为诗歌意义的扭曲、诗意的缺失。另外,在汉诗的英译中,也不乏为了适应目的语的文化语境,由译者“故意”创造的误读,这些误读往往通过引申和想象,摒弃了直译,创造性地把汉诗翻译成英文,使英文读者能够有更深入的理解,虽然误读了原诗意义,却不失为成功的创造性误译。  本文第一章首先从诗歌中三种意象(时间、空间、情感)的翻译入手,以实例列举出一些译作中诗歌意义的扭曲和误读现象;第二章、第三章及第四章主要就汉英两种语言不同的时空属性,不同的语法构词逻辑、不同的文化属性及译者的能动性,三个板块来分析汉诗英译意义差异的发生。力图从时间和空间的视角来比较和阐释两种文字的差异、从感悟和分析的角度来理解两种语言的属性之别;从主体意识及其伴随的价值观、民俗文化、宗教的层面,来分析文化种差;从主体能动性看译者在翻译中别样的创造性解读和审美。  对汉诗英译差异的探析,不仅有利于消除文化传播的障碍,为汉诗的跨界传播创造积极条件,又有利于我们找出原语和译入语的语言文化特征之间的异同。通过对翻译的探析来反观主体文化,认识客体文化。这不仅是对原语的文化解构和探究,更是对译语的语言文字,历史文化,哲学思想以及价值观的探究。
其他文献
本文试图以后殖民主义为出发点,来探讨精神分析对于重新认识殖民关系以及后殖民主义所具有的意义,关注其作为后殖民研究领域中一种重要的批评工具所存在的问题。本文认为,这些问
户外运动是幼儿一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幼儿整体教育活动的重中之重.本文从幼儿运动的各种不利因素、教师合理站位的几种常见形式及教师站位指导等方面重点阐述了幼儿园
“怎么”疑问句是指带有“怎么”且含有疑问语气的一类句子,其书面形式一般以“?”结尾。现行对外汉语教材关于这类句子的讲解对语言事实反映得不够充分、细致,不利于汉语第二
巡视工作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做好巡视工作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来统领,以促进党的先进性建设为着力点,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
最近,朗盛亮相2016年中国国际涂料展(CHINACOAT 2016)。朗盛在本届展会上的主题为“质·臻”。此次展会在广州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展馆(广交会展馆)举行,朗盛的展出面积超过
期刊
不同的学生具有各自不同的个性特征和能力水平,所以“一刀切”的教育理念,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素质教育理念和新课改背景下的学生发展。小学作为学生数学学习的基础与启蒙阶段,
本文针对中国当代作家麦家在文坛上取得了“雅俗共赏”的成就这一现象,深入分析其文学创作的三方面内容:其整体创作风格,其元作品被衍生成子作品--影视剧的手段及影响,其历时创作
本文运用汉语词汇史、词汇学、翻译学研究的相关方法,对晚清国际法译着中的法学用语的来源、构造、特点和发展进行研究。主要以《万国公法》、《公法便览》、《各国交涉公法
自上世纪90年代起,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研究渐热,对外汉语教学界慢慢摆脱语言教学只关注语言的桎梏,开始重视文化教学。文化教材因而层出不穷。由于相关理论研究的不成熟,文化大纲又
20世纪历史剧论争的过程,是一个不断为历史剧寻找定位、建立价值评判标准的过程。它反映着中国传统历史文化在现代的接受和转化,既是一个戏剧课题,也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之内在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