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泥塑艺术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ke1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泥塑艺术根植于民间,作为民俗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造型率真拙朴,色彩明快炽烈,纹样富丽繁丰等审美特征,带有鲜明的民族与地域风格,成为一定历史时期中民众集体审美意识和艺术生活的集中体现。泥塑艺术以象征性的符号语言表达着民众的禳祈观念和艺术追求,展示着民间的社会生活和民俗传统,寄托着对幸福的憧憬与对生命的敬崇,成为中华民族乐生尚美精神和优秀文化传统的体现。  泥塑艺术历史悠久,可追溯到人类史前时期。在征服自然、生存繁衍的社会实践中,原始初民开始制造和使用陶器。泥塑和其他艺术一样,起源于社会劳动实践,并包含着巫术、游戏以及模仿等因素,其实用目的与审美需要链接在一起。史前泥塑作为泥塑艺术的萌芽阶段,虽然造型粗拙,却具有质朴天真之美,表明人类开始以“艺术的方式”关照自身。  中国泥塑数千年的发展大致可划分为发轫期、增衍期、兴盛期和泛化期四个历史阶段,它们相互衔接,演进拓展,表现为泥塑艺术审美与功用的阶段性演化。不仅如此,不同地域内泥塑艺术的工艺技术、审美风格与文化属性等也各具特色。通过对其历时性考察和不同产地的横向比较,旨在研讨泥塑艺术因历史发展、经济状况、地理环境、人文背景、以及民俗情境等不同而出现的差异,从而更好地认识其审美本质和文化属性。  中国泥塑作为象征艺术,具有符号性特点,在造型、纹饰、色彩等方面显示出独特的审美特征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并以其优美与崇高的审美形态展现着形式观感、形象体验与意蕴追索三个审美层次。  泥塑艺术伴随着民众的生活,承载着他们的精神需求,应用在各种民俗活动中,包括民间信仰、生产民俗、以及人生礼俗等,承担着载体、媒介以及渠道等中介角色,具有祛邪、祈愿、娱乐以及营造年节气氛等功能,用以让民众的主观精神世界与客观自然世界和人类社会得到沟通。  民俗艺术的传播是指在一定的时空和人群中,借助于媒介的流布,而民俗艺术的传承则是指其在一定时空中的更替创造和代代相传。传承是传播的深化,泥塑艺术的传承使其形成稳定的形态,并创造出许多精湛的作品。  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泥塑艺术源自民俗生活,是社会习俗、文化观念、审美意识的物态化形式,并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精神。泥塑艺术的传承发展不仅维护着民族文化的遗产,也延续着民族文化的命脉。  20世纪以来,全球化浪潮汹涌而来,包括泥塑艺术在内的民俗艺术的传承呈现出技艺失传、发展式微的状态,民族文化的延续、民族精神的重塑受到了影响,这促使我们进行反思,并做出理性抉择。  主体、客体、中介是中国泥塑传承发展的三大要素,泥塑艺术的持久传承构筑在三要素的和谐互动上。没有继承就没有传承;没有创新,就没有泥塑艺术的可持续发展。它的传承发展既包括文化传统的承继,也包括泥塑这一艺术产业的自身发展。
其他文献
扬州是一座拥有上千年历史的文化名城,特别是自隋朝后由于大运河的开凿所带来的盐业经济的兴盛以及康、乾二帝的多次南巡,促使扬州在城市的建设上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宅园合一的
近日,河北省霸州市委、市政府的党员干部早晨一走进机关大厅,就会看见电子大屏幕上“一言一行不忘公仆形象,一举一动常思百姓冷暖”等发人深省的廉政宣传语,使党员干部更加精
期刊
弘一大师的一生是追求完美人格的一生。他的先器识而后文艺的观点,既是他的书学思想,也是他的人生观,大师毕生实践着这一观点。弘一大师在出家前后,随着器识的改变,其文艺也发生改
目的:探讨巨大胎儿的分娩方式及对母儿影响,降低母儿并发症发生率。方法:回顾分析653例巨大胎儿和同期正常体重儿的分娩方式及并发症。结果:巨大胎儿和正常体重儿相比剖宫产
期刊
期刊
幼师声乐专业技能是幼师学生成长为一名幼儿教师应该具备的八项专业技能之一,幼师学生的声乐技能水平将来直接会影响幼儿园的歌唱教学。歌唱是其它音乐教育的基础,是培养幼儿
纵观中外艺术史的长河,虽然每一个独特艺术流派,每一个伟大的艺术家,都有对美的不同追求。但他们相同的却是对时代核心精神的深刻发问。20世纪,中国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僵局,
随着分布式SCADA系统在铁路牵引供电应用的不断推广,SCADA系统节点之间以及与其他异构系统之间进行消息数据传递面临着效率降低、接口不统一等问题。针对此问题,提出一种基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