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损伤对脊髓P物质免疫反应的影响及Mel1a受体在脊髓中的定位

来源 :安徽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ngjinj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P物质是一种神经肽,脊髓P物质主要在背根中与疼痛调节相关的小型初级感觉传入神经中表达,在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起着重要作用。运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光密度测定法,观察中华大蟾蜍坐骨神经横断后脊髓中P物质的变化。在对照动物中,背外侧束中P物质免疫反应纤维密度最高,胞体内没有发现任何P物质免疫阳性标记。手术后,损伤侧背外侧束中的P物质免疫反应纤维减少。这种变化是在轴突损伤3天(0.84±0.02)后观察到的,并且在第8天(0.50±0.03)和第15天(0.45±0.04)持续出现,在第20天(0.60±0.04)、30天(0.69±0.03),手术侧和对照侧之间已经没有明显的区别,表明P物质表达的恢复。这些结果说明中华大蟾蜍可以用作研究周围损伤影响的模型,对阐明P物质在疼痛神经病患者中的作用会有所帮助。2.褪黑素是一种具有广泛生理功能的神经内分泌激素,通过与其受体的结合来实现对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为了进一步了解褪黑素对脊髓不同板层的调节差异,我们运用免疫荧光化学方法,观察了Mel1a受体在无蹼壁虎脊髓中的分布,并对阳性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I-V和X板层的Mel1a受体免疫阳性细胞胞体形体较小,形态多为圆形;VII层的阳性细胞形体较大,形态不规则,呈圆形、三角形或椭圆形三种。统计结果表明,VI层(22.36±2.36个/mm2)、VIII层(24.07±2.05个/mm2)和IX层(30.56±2.87个/mm2)较I-V层(450.25±9.65个/mm2)阳性细胞明显偏少(P<0.05);VII层(476.90±11.26个/mm2)和X(480.64±12.98个/mm2)板层阳性反应细胞密度同I-V板层(450.25±9.65个/mm2)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褪黑素通过其受体介导除了对脊髓的感觉传输具有调节作用以外,还可能参与调节爬行动物的运动功能。
其他文献
蜂窝移动通信技术近年来发展非常迅速,已经发展到了以宽带、多媒体业务为标志的第三代技术阶段。目前主流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包括WCDMA、CDMA2000和TD-SCDMA技术。本文着重
目的 调查比较贵州省乡镇卫生院院长(副院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副主任)、基层卫生技术人员(以下简称三类人员)的心理资本和主观幸福感及影响因素,为贵州省基层卫生人力
遥感图像融合作为图像融合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将不同遥感传感器采集的全色图像和多光谱图像采用一定的融合算法结合起来,获得既有高的空间分辨率又有高的光谱分辨率的遥感图像。图像融合的目的简单来说就是充分利用图像间的互补信息,消除图像间的冗余信息,突出其有用信息,最终得到更具价值信息的图像。基于多分辨率分析的图像融合是目前广泛采用并行之有效的融合算法。基于多分辨分析的遥感图像融合就是将遥感图像在不同
期刊
在广播电视、电信和计算机相关领域,融合始终是一个重要的课题,而IP已经成为了实际中的“融合层”,与此同时自适应编码调制也被绝大多数的物理层标准所采用。传统的数字多媒
目的探讨由于各种原因不能经上腔静脉而在下腔静脉中进行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的患者,总结应用腔内心电图辅助技术在下腔静脉PICC尖端定位中特异性P波形态的变化规律。方法根据入排标准,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受试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通过股静脉插入中心静脉导管,采用腔内心电图定位技术在置管过程中辅助定位的方法。对照组使用体外测量方法通过股静脉插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后全部拍摄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IMT-2000),是在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基础上进一步演进的以宽带CDMA技术为主,并能同时提供话音和数据业务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国的CDMA网络建设的速度和规模
为了改善货运铁路系统低效率手工工作方式,节省工作时间并提升工作效率,项目提出了一套自动化的解决方案,为货物检测系统专门设计开发了一款手持嵌入式系统终端设备。论文主
细根是植物吸收土壤养分和水分重要的器官,其生长和周转是地下生态过程的重要部分,正确认识细根生产和周转能够为全球碳循环研究、生态系统经营和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生产力提供
目的:  通过给小鼠鼻吸入金属铜纳米颗粒的毒性评价实验,研究其吸入后对机体的整体毒性、滞留和分布,以及金属铜纳米颗粒对小鼠产生的脑损伤,探讨金属铜纳米颗粒进入机体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