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区发展与山区聚落宜居性评价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srij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山区聚落指山区县行政范围内的行政村,包括一般行政村和中心村(乡镇所在地行政村),及其下辖的散居农户、自然村、村民小组。作为山区的基本经济单元和社会组织单元,山区聚落是我国东中西部差异、城乡差异、汉族少数民族聚居区差异、平原丘陵山区差异的叠加影响区,我国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点都在山区聚落,难点均在西部山区聚落。我国山区面积广大,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差异大,山区聚落将会在一定空间、一定时间内存在下去,在未来发展上,山区聚落要实现生存空间向宜居空间的转变,要建设宜居环境。   本论文以县为基本统计单元,对山区发展对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影响,山区聚落与中国山区发展的关系,及当前山区聚落模式对中国山区发展的影响作了深入分析,最后在构建山区聚落宜居性评价体系基础上,从省份、山系、典型聚落三个层次对我国山区聚落的宜居性进行了总体评价:   1.山区发展落后是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主要“贡献者”。在全国层面上,山区县人均经济量、人均经济增长量、人均经济增长速率三方面均小于丘陵县、平原县,且经济差距呈扩大趋势;在我国东中西部三大地带内,山区县经济社会发展态势均落后于丘陵县、平原县;在东中西部三大地带间及内部,山区县均是国家级贫困县的主体,尤其是西部山区县,更是国家级贫困县的重中之重;以浙江、湖南、甘肃三省份为案例,证实了无论在三省间还是在三省间,山区县与丘陵县、平原县的均存在巨大经济社会发展差距,经济差距主要来源于非农产业的差距(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   2.明确了山区聚落模式是我国山区发展滞后的重要原因。在山区聚落密度上,地带上东、中部省份明显大于西部省份,青藏高原区(青海、西藏和新疆)最小,地势上第三阶梯山系、第二阶梯山系明显大于第一阶梯山系;乡镇密度呈现类似规律,对于城市数量少的西部山区和第一阶梯山系来讲,山区聚落普遍缺少经济发展中心。山区聚落分散、耕地少、土地环境容量小等因素,催生了其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发展模式。山区所特有的小规模、低密度人口分布模式,使其不能形成有效的社会组织和经济联系,不能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致使山区发展滞后。   3.山区聚落的分散分布模式不利于山区发展。山区聚落的分散,主要表现为聚落本身分散、聚落内农户分散、人口分散和耕地分散,这些不利于山区基础设施建设,不利于山区社会公共资源的利用,不利于山区农业产业化的实现,不利于山区生态建设和环境污染治理。   4.在构建省份(山系)背景山区聚落、典型山区聚落宜居性评价体系的基础上,以山区县为基本单元,以28个省份和43条主要山系为评价单元,对宏观(中观)背景山区聚落宜居性的地域分异状况进行了总体评价;以7个不同地域典型山区聚落为案例,对个体山区聚落的宜居性进行了综合评价;从经济、环境、社会发展、基础设施四个方面分别对省份背景山区聚落、山系背景山区聚落、典型山区聚落宜居的主要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不同层次山区聚落宜居建设的主要方向。   聚落学是生态学和环境科学的交叉学科,即聚落生态学和聚落环境学,二者的研究均比较薄弱,尚处于探索、充实、完善和发展的阶段,目前我国涉足山区聚落研究的不多;同时,山区发展与山区聚落问题是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过程需要解决的问题,论文将大量统计资料和野外实地调查相结合,宏观山区地域背景调研与微观聚落案例分析相结合,从全国战略高度综合、系统地研究山区和山区聚落,对全国山区发展、山区聚落特征、发展态势、区域差异做出了比较全面的分析,论文特色与创新如下:   (1)以山区县为基本单元,深入分析了山区发展对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影响,从经济、社会等方面分析了山区与丘陵、平原发展存在的差距,得出了山区发展落后是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主要贡献者的重要结论,进一步解释了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原因,深化对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现状的认识。   (2)深入分析了我国山区聚落分散分布特点、自给自足经济特征及其对山区发展的影响,阐述了当前山区聚落模式对山区基础设施建设、社会公共资源、农业产业化、生态建设的不利影响,有助于改变山区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认识,为我国今后山区聚落建设模式提供启示和理论指导。   (3)在建立山区聚落宜居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我国宏观(省份)、中观(山系)背景山区聚落宜居的地域分异状况进行了总体评价,以7个不同山区典型聚落为案例,对个体山区聚落的宜居性进行了综合评价,并从经济、环境、社会发展、基础设施四个方面分别对省份背景山区聚落、山系背景山区聚落、典型山区聚落影响宜居的主要因子进行了分析,对我国山区聚落宜居性理念的研究具有开拓性和探索性,为不同层次山区聚落宜居性建设指出了方向。
其他文献
本文对城镇指向型第二住宅的区位特征和政策调控进行了研究。主要内容及结果如下: ①在实地调研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城镇指向型第二住宅的区位特征规律,并比较了其与
准确描述地球环境系统的变化事实是全球变化的研究核心之一,它有助于认识全球变化的驱动机制,减缓和适应变化,减轻其不利影响,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地球环境系统的变化常常通过地
随着微电子技术的不断进步,图像处理与传输系统在现实中应用比较广泛。DSP技术的不断更新,使用DSP技术用软件方法实现实时的视频处理比专业的压缩处理芯片更富有活力和潜力。
近年来,随着游客层次和品位的不断提高,以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为载体的旅游产品越来越受到欢迎.目前国内外对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研究已有了一定进展,但研究中大多以文化遗产为主,而关
非物质文化是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来,“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成为当前遗产研究领域的重点。相对于
【本刊讯】11月25日上午,由广东省农业厅主办,以“创新让生活更幸福”为主题的第七届广东现代农业博览会在广州拉开帷幕,副省长邓海光出席开馆仪式,为第二届广东“十大名牌”
土壤风蚀是困扰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大环境问题,在干旱地区的开发建设项目工程区表现尤为突出,地表植物和砾石沙障可以通过改变近地表风沙流结构,进而达到防治风蚀的目的。本
本文对城市住区空间营造的女性主义进行了研究。文章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对研究的理论基础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包括女性研究及女性主义对城市空间研究和规划的影响和启示
城市绿地是城市生态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是城市的主要自然因素,其中的绿色植物是氧气的唯一源泉。已通过一系列的生态效应,对污染物质起净化作用,综合调节城市环境,使城市环境质量
随着媒体和广告市场的发展变化,城市电视台的广告经营方式,已经大多采取了“自主经营为主、公司代理为辅”的经营方式。因为大家都已明白,要想应对全媒体市场的激烈竞争,要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