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机器视觉的多目标奶牛反刍行为监测方法研究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un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动、精准监测群体奶牛反刍行为对奶牛疾病防治、健康养殖、择时授精以及提高养殖场科学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益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现有基于视频分析的奶牛反刍监测方法仅针对个体奶牛,难以满足对群体奶牛反刍监测的应用需求,且准确性和鲁棒性亟待提高等问题,本研究采用深度学习和机器视觉技术,利用奶牛反刍时的嘴部咀嚼运动,开展自然养殖环境下多目标奶牛反刍行为监测方法研究,以期为智能化奶牛养殖生产提供技术支持,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设计并搭建了群体奶牛反刍视频采集系统。根据奶牛日常反刍情况和养殖场实际调研情况,研究了多相机协同、昼夜24h不间断的棚舍奶牛视频自动采集和存储方法,经过人工筛选共获得86段供试视频;根据试验需求,对供试视频进行处理,共得到不同养殖环境下的3200幅多目标反刍奶牛图像和11段测试视频,为后续的方法研究与验证提供试验数据。(2)研究并提出基于YOLOv4的多目标奶牛嘴部区域检测方法。在分析反刍奶牛嘴部特点的基础上,以CSPDarknet53网络提取输入图像特征,采用空间金字塔模块(Spatial Pyramid Pooling,SPP)和路径融合网络(Path Aggregation Network,PANet)融合多种尺度的特征信息,并利用CIo U损失函数提高预测框的准确性。试验结果表明,YOLOv4模型对奶牛嘴部上颚区域的检测精度为93.68%,比YOLOv5、SSD、Faster RCNN模型分别高0.21、3.65、1.99个百分点;对嘴部下颚区域的检测精度为92.13%,比YOLOv5、SSD、Faster RCNN模型分别高1.61、6.34、2.88个百分点,该方法可以在自然养殖环境下自动、准确检测多个奶牛嘴部上颚区域和下颚区域,且对复杂环境具有较高的鲁棒性。(3)研究并构建基于检测的多目标奶牛嘴部上、下颚区域跟踪方法。在YOLOv4检测模型的基础上,以卡尔曼滤波算法预测上颚区域位置,并结合基于重叠度(Intersection over Union,Io U)的匈牙利算法实现相邻帧中上颚区域的正确关联;采用基于欧氏距离的匈牙利算法有效匹配同一奶牛目标的上颚和下颚区域;提出降低头部转动、栏杆遮挡等干扰的改进方法,最终实现复杂养殖环境下多目标奶牛嘴部上、下颚区域的稳定、高效跟踪。以11段不同复杂度的测试视频进行试验,ID变化率均为0,ID匹配率为99.92%,算法平均运行速度为31.98帧/s,表明该方法可以充分改善奶牛ID跳变的问题,且能够正确关联上颚区域和下颚区域,同时,对恶劣天气、栏杆遮挡、奶牛快速摆头运动以及夜间等复杂环境的干扰有良好的鲁棒性。(4)研究并提出基于嘴部跟踪轨迹之差的咀嚼次数和反刍时长检测方法。在正确跟踪嘴部区域的基础上,以上颚和下颚的跟踪轨迹之差建立反刍咀嚼曲线,以此分析反刍奶牛嘴部咬合状态,从而识别反刍行为,并获取反刍时长和咀嚼次数的反刍信息。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咀嚼次数和反刍时长检测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咀嚼次数平均正确率为95.81%,反刍时长平均相对误差为4.31%。(5)设计并开发基于云端的奶牛反刍行为检测系统框架。利用应用端、云服务器和深度学习工作站,将本文提出的研究方法集成为一个系统,实现了养殖场奶牛反刍活动的长期、稳定监测。通过反刍奶牛视频对系统功能和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良好的可用性和稳定性。
其他文献
针对马铃薯排种器漏播率和重播率较高的问题,本文以提高种薯流动性和种勺取种能力为目标,设计了三爪勺式马铃薯精量排种器,并增设了播种检测与漏播补种系统。将农机与农艺相结合,综合运用理论分析、结构设计、智能控制、离散元仿真、台架及田间试验等方法,旨在提高马铃薯排种器的播种质量。具体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种薯物料特性测定。以西北地区广泛种植的新大坪种薯为研究对象,分别运用度量法、量筒法、常压恒温烘干法
学位
奶牛健康与其运动行为息息相关。监测奶牛的行走、站立、躺卧等基本运动行为对奶牛的疾病预防、治疗和提高奶牛场生产效益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目前现存的奶牛基本运动行为识别算法大多研究特定行为且未考虑到时间维度信息,存在较大的判断误差,且借助环境中的参考物进行识别,抗干扰性较差的问题,本研究以深度学习和计算机视觉为基础,开展了基于视频智能分析的非接触式奶牛骨架提取和基本运动行为识别方法研究,为非结构化奶牛养殖
学位
磷是植物生长发育必需的大量营养元素之一。土壤有效磷缺乏成为农业生产的重要限制因子。甘蓝型油菜是对低磷敏感的重要油料作物之一。因此,研究磷胁迫下甘蓝型油菜的基因表达差异,揭示甘蓝型油菜磷高效的分子机制,对降低磷肥施用量及油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分析了甘蓝型油菜响应低磷胁迫的转录组差异,筛选获得了油菜响应低磷胁迫的重要候选基因。在此基础上,以PHT1家族基因为主要研究
学位
新城疫(Newcastle disease,ND)与禽流感(Avian influenza,AI)是目前危害我国养禽业发展的重要呼吸道疾病。疫苗免疫是其有效的预防手段,免疫抗体监测是评价免疫效果,掌握疫情动态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因此,免疫抗体水平监测已成为各地养禽场和诊断室的常规监测项目。目前新城疫、禽流感抗体定量检测方法主要为HI与ELISA检测方法,该类方法操作步骤繁琐,耗时长,需要专业人员
学位
多环芳烃(PAHs)是一类在土壤、水体和沉积物中常见的污染物,因为其难降解性和致癌、致畸、致突变的三致作用,目前已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菲是含有三致相关化学结构“Bay-regin”、“K-regin”的最小的多环芳烃。因此,菲通常被作为模型底物来研究多环芳烃的降解。目前已经报道的菲的降解途径主要有水杨酸途径、邻苯二甲酸盐途径和2-羟基-1-萘甲酸途径。水杨酸途径和邻苯二甲酸盐途径在早期都会形成1-羟
学位
小米作为一种重要的饲料作物和粮食作物,广泛地种植于我国北方半干旱地区,包括内蒙古、甘肃、陕西等省份。然而,小米在储藏过程中易受到害虫侵染,造成品质与经济上的重大损失。射频处理作为一种新兴的物理杀虫方法逐渐得到学者的广泛关注,该处理可有效地避免化学熏蒸带来的环境污染与化学残留问题,但射频加热的不均匀性是制约该技术进一步推广以及工业化应用的主要问题之一。因此,探索一种简单、高效并适用于连续化生产的改善
学位
生物固氮在自然界氮素循环和人类的农业生产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根瘤菌与豆科植物的共生固氮作用更是植物获取氮素最经济、最有效、无环境污染的途径。根瘤器官的形成伴随着一系列复杂的信号交换、转导,起始结瘤基因NIN(Nodule inception)位于共生信号途径末端,是控制结瘤的关键元件。本研究利用酵母双杂交和双分子荧光互补(Bi FC)系统,探索百脉根(Lotus japonicus)起始结瘤相关
学位
在奶牛现代化养殖过程中,快速准确地识别奶牛个体对于选配、饲养、产奶量记录等日常管理工作十分重要。随着摄像设备的普及,使得基于图像生物特征实现奶牛个体无接触、无应激的识别成为可能,同时,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为奶牛面部个体识别提供了技术支持。本文以养殖场自然环境下的奶牛个体为检测目标,利用深度学习技术开展奶牛面部识别研究,为精准养殖中的奶牛个体识别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参考。主要工作如下:(1)建立了奶牛面部
学位
种子大小形状是农作物重要的农艺性状,粒大饱满的种子是农业育种和生产的努力方向。从拟南芥这一模式生物入手,探索种子大小形状的调控机理,进行深入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课题采用正向遗传学方法,从两个圆种子突变体材料er5(EMS诱变材料)、lip1(T-DNA插入材料,但T-DNA丢失)出发,利用图位克隆技术结合高通量测序的方法克隆突变基因。另外从整体水平、细胞学水平以及分子水平分析突变体表型,并结合
学位
鸭疫里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是一种多宿主的病原菌,可感染雏鸭、鹅、火鸡等其它禽类引起急性败血症和渗出性炎症。本病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给养鸭业的健康持续发展造成了严重损失。鸭疫里氏杆菌经局部感染后浸入血液,并在血液中大量增值造成急性感染,进而引发败血症、多器官功能性衰竭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补体作为先天性免疫重要组成部分,在机体早期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