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百草枯中毒肾损伤指标动态变化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slx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百草枯((Paraquat, PQ)为非选择性、速效触杀性、灭生性吡啶类除莠剂(除草剂),最常见的商品名为对草快、克芜踪。化学名称是1,1’-二甲基-4,4’-联吡啶阳离子盐。早在1882年百草枯作为氧化还原指示剂出现,20世纪50年代末,百草枯的除草作用首次被发现,1962年开始应用于市场。20世纪90年代百草枯广泛应用于我国。目前,百草枯是世界除草剂市场上第二大灭草剂,已在100多个国家登记注册使用。百草枯急性中毒病情凶险,发展迅速,目前临床上尚无特效解毒药,常规治疗效果不明显,死亡率极高,是成为目前研究热点的主要原因。百草枯主要通过引起致命的进行性肺纤维化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等病理生理变化而导致患者死亡。目前对于百草枯中毒的研究主要针对肺损伤,对肾损伤的研究尚在起步阶段。有研究发现,PQ中毒肾脏损伤比肺部症状早,且肾损伤不仅影响PQ中毒患者预后,还会促进肺间质纤维化。所以探讨百草枯中毒患者肾功能损害的早期诊断指标意义重大。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ysC)、肌酐(SCr)、尿素氮(BUN)及尿蛋白的动态变化在百草枯中毒患者肾功能损害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百草枯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以3周后存活为标准,分为存活组35例,死亡组17例。于患者中毒的第1、3、7、14、21天及1月后分别采取空腹静脉血5ml并留取中断晨尿,全自动生化仪测定血清CysC、SCr、BUN及尿蛋白的水平;同时随机选取30例健康体检者作正常对照组,并排除肾脏疾病及其它泌尿系统疾病史,于查体当天采取静脉血5m1和留取尿液。结果:百草枯急性中毒可造成不同程度的肾损伤,存活组和死亡组的血清CysC的水平出现明显的升高改变,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和死亡组的血清CysC的水平较血清BUN、SCr升高更显著。死亡组的血清BUN、SCr、CysC的水平,均较存活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ys-C随SCr的升高而升高,两者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在中毒的第1、2、3天血清CysC升高的幅度显著高于血清BUN、SCr。中毒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清CysC和SCr、BUN均有较明显的动态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百草枯中毒第14天血清BUN、SCr、CysC的水平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且血清Cys-C下降的幅度低于血清BUN、SCr。在中毒的第21天,35例存活患者中有29例肾生化指标降至正常范围,1月后有31例降至正常范围,说明百草枯中毒所致的肾损伤具有可逆性。尿蛋白的阳性率在中毒的第1、2、3天相对较高。结论:血清CysC是反映百草枯急性中毒早期肾损伤的一项灵敏性指标,在百草枯肾肾损伤早期诊断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其灵敏度优于血清肌酐、尿素氮及尿蛋白。
其他文献
<正>虽然本市于2014年就已启动美丽乡村建设,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目前大部分地区农村生态环境、农民住房以及农村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等并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与上海现代
分析了离子反应相关概念对促进学生认识方式发展的价值,提出了离子反应教学的核心应定位于促进学生形成从微观离子视角认识物质及反应的思雏方式和方法。基于对初中阶段学生
通过对现有交通影响评价进行深入分析,结合北京市交通需求和交通评价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两度一比一参照"的交通影响评价标准,即采用负荷冲击度、冲突复杂度、公交综合运能和
<正>一、教材依据与设计背景环境意识和环境质量是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随着人类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环境问题已被世界各国所重视。人教版《化学1》第四章
中小企业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而融资难已成为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本文通过对美国、日本和韩国的中小企业融资体制进行比较研究,得出了对建立和完
用Moebius几何的方法给出定理"维数大于等于4的共形平坦超曲面是一族球的包络"的另一证明.
研究背景肠道动力异常被认为在诸多功能性胃肠病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但肠动力异常的发病机制始终未明确。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是重
目的探讨院外回访联合品管圈在骨科术后卧床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3月收治的骨科手术患者185例,按入院时间先后顺序不同分为对照组(94例)和观察组(
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智能家庭安防系统,主要功能包括智能门禁系统、智能门窗防盗、煤气泄漏监测、远程视频监控、客户端和手机远程监控。该系统采用CC2530及传
介绍微课"酯化反应"的教学设计,通过3组对比实验和动画模拟分析了制备乙酸乙酯实验的试剂选择、条件控制和反应物中化学键的断裂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