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还原低温引发超浓乳液及其薄层聚合的研究

来源 :湖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tldk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以十二烷基硫酸钠/十六醇(SDS/CA)为复合乳化剂,聚乙烯醇-1788(PVA-1788)为液膜增强剂,分别制备了分散相体积分数在0.75-0.90之间的丙烯酸丁酯—醋酸乙烯酯(BA-VAc)、聚氨酯/苯乙烯—丙烯酸丁酯(PU/St-BA)两个体系的超浓乳液.对BA-VAc体系,讨论了复合乳化剂浓度、分散相体积分数φ、温度、电解质等因素对超浓乳液静置稳定性、离心稳定性的影响.以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APS/SHS)为氧化还原引发剂,分别研究了试管聚合、无氧条件下的自升温聚合及薄层聚合时的动力学,详细讨论了引发剂配比及浓度、乳化剂浓度、分散相体积分数φ、聚合温度等因素对超浓乳液聚合动力学、乳胶粒子大小、形态与分布的影响.制备了粒径在150-400m之间,分布指数介于0.09-0.4之间的乳胶粒子.得到了30℃时试管聚合的聚合动力学方程:R<,p>=K[M]<0.38>[I]<0.89>[E]<-0.80>,表观活化能为22.69KJ/mol.用动态光散射法(PCS)测定了聚合物乳胶粒子的大小及粒径分布.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了聚合物乳胶粒子的形态.并比较了三种聚合条件下制备的乳胶粒子在平均粒径、粒径分布、乳胶粒子形态方面的差异.探讨了超浓乳液薄层聚合动力学及乳胶粒形态、大小,为超浓乳液低温薄层聚合及成型一体化提供了参考数据.对于PU/St-BA体系,首先自制了PU可聚合表面活性剂,再用St-BA将其溶胀,溶胀后的混合单体制备超浓乳液,得到了PU预聚体中NCO/OH摩尔比、外加乳化剂浓度、PU/St-BA质量比、分散相体积分数φ、温度、引发剂浓度等因素对超浓乳液静置稳定性、聚合动力学、乳胶粒子形态、大小及分布指数的影响.制备了平均粒径在100-200nm之间,分布指数介于0.05-0.25之间的乳胶粒子.
其他文献
详细研究在番石榴叶、根、果和籽中的微量元素和他们对糖尿病的治疗效果之间的关系.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综述了有关番石榴用于糖尿病治疗的历史的文献报道.同时综述了在糖尿
铝的生物环境效应近年来受到了很大的重视,铝对生物体系的有效性和生物活性有很重要的影响。本文研究了汞电极上α-酮戊二酸及AlⅢ-多巴胺的电化学行为及其实际分析应用,这些研
术后组织粘连是临床医学上公认的一个难题。在众多防粘连方法中,还未有一种方式可以完全有效地预防粘连发生。目前,物理隔离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防粘连方法,而可降解高分子材料由
该文测定了二噁烷+邻二甲苯、+间二甲苯、+对二甲苯、+乙苯,以及叔丁基甲醚+邻二甲苯、+间二甲苯、+对二甲苯、+乙苯共八个二元体系全浓度范围内T-x精确数据并作出固-液相图.
光致变色材料具有分辨率高、直接成像和反复使用等优点,它在当代科学技术和日常生活中具有极大的潜在用途.如自显形照组、计算机存储器和光盘存储的存储元件、防护材料及装饰
本文首先归纳了室温和低热固态化学反应在材料合成方面的进展。主要报道了利用低热固态化学反应合成各种无机氧化物纳米材料,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可以控制晶形及纳米粒子的尺寸、
该文运用磷脂泡囊模拟生物膜,采用圆二色光谱及紫外光谱研究了DNA与小泡囊相互作用过程中DNA构象的变化,通过奇异值分解最小二乘法对各组CD光谱进行了数据分析.实验结果说明,
学位
恶性肿瘤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人类因恶性肿瘤而引起的死亡率是所有疾病死亡率的第二位,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自40年代氮芥用于治疗恶性肿瘤后,近年来,随
纳米碳管自发现以来,由于其特殊的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能,引起了人们的极大的研究兴趣。在物理学,材料学,纳电子技术领域已经取得突破性的进展,而在催化领域,从最初的理论预计可以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