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VEP联合P-VEP在外伤性视神经病变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安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risekar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外伤性视神经病变(traumatic optic neuropathy,TON)是一类在临床诊疗中非常常见的眼损伤类型,其发生率约占闭合性颅脑外伤的0.5%~5.0%,常因客观诊断依据不足易漏诊与误诊。TON除了可以直接导致视神经轴突的损伤之外,还可继发诱导视网膜病变,进一步加剧患者的视觉功能障碍。由此可见,对于此类损伤应尽早识别并给予积极的干预治疗,以便最大程度地挽救残存视功能。本研究通过应用分离格栅视觉诱发电位(isolated-check visual evoked potenyial,IC-VEP)联合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attern visual evoked potenyial,P-VEP)对眼外伤视力下降患者及正常对照组进行检测,以此对两种VEP检测方法在外伤性视神经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9年05月至2021年07月在我院眼科门诊就诊的眼部钝挫伤引起的视力下降患者74例(80眼),正常组40例(80眼),根据视力下降程度分为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及正常对照组,所有纳入人员均进行裸眼视力、矫正视力、OCT、P-VEP、IC-VEP及视野等检查。应用统计软件SPSS23.0对检测所得的VEP结果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对入选者的年龄、性别间的差异以及VEP检测的定性结果之间的差异采用方差分析及卡方检验进行显著性检验,LSD-t检验适用于正常对照组与实验组或者实验组之间的多组间数据差异性比较,ROC曲线下面积(AUC)用于比较不同检测方式的诊断效能。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在对本研究的74例(80眼)患者进行两种VEP检测结果统计中发现,(1)P-VEP与IC-VEP定性检测模式下分别检测视神经损伤患者的阳性检出率为62.50%、68.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52,>0.05),而IC-VEP联合P-VEP检测与传统P-VEP检测视神经损伤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5.00%、68.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165.09,<0.01);(2)传统P-VEP在外伤性视神经病变的诊断中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68.75%、83.75%,其ROC曲线下面积(诊断效能)为0.683;IC-VEP联合P-VEP组检测视神经损伤的敏感性为85%,特异性为81.25%,ROC曲线下面积为0.759;(3)在P-VEP及IC-VEP定量(8%、16%、32%、64%)模式检测下:实验组与正常组无论是在P-VEP还是IC-VEP检测中,各组间的潜伏期、振幅及SNR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轻度组与正常组比较,8%定量模式下的IC-VEP检测所得到的SNR值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视力下降患者各组间比较,轻度组与中度组P-VEP检测所得P100波的振幅结果以及中度组与重度组间所有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余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IC-VEP与P-VEP均可以客观性检测不同视觉通路的视神经损伤。2.IC-VEP联合P-VEP检测在外伤性视神经病变诊断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其诊断效能优于传统P-VEP,弥补了部分视神经损伤患者视网膜神经节M细胞通道损伤的检测,减少漏诊,为外伤性视神经病变更全面诊断提供客观依据。3.IC-VEP定量模式可以评估视力损伤程度,为外伤性视神经损伤诊断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4.8%定量模式下的IC-VEP检测相比于P-VEP检测可能更适用于外伤性视神经损伤早期视力下降患者的客观检查。
其他文献
<正>"平常时间能看得出来,关键时刻能冲得出来,危急时刻能豁得出来"。这是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2005年3月21日在杭州市淳安县公安局调研时作出的重要指示要求,是激励浙江公安事业发展进步的强大精神力量。湖州市公安局结合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围绕争创全省公安机关"三能"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示范先行市,把政治建警作为忠诚谋事的"大前提"、务实干事的"总航标"、和顺共事的"硬保障",全力打造"忠诚、阳光、
期刊
研究目的大脑中动脉动脉瘤(middle cerebral artery aneurysms,MCAA)是较常见的颅内动脉瘤,显微手术治疗仍是其主要治疗方式。通过回顾我院大脑中动脉动脉瘤显微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影响显微手术预后的危险因素及手术技巧,为今后神经外科医师治疗MCAA时提供一些参考。研究方法收集自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就诊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确诊并在院内行MCA
学位
伴随着深度学习及强化学习的发展浪潮,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日趋成熟,实际应用范围愈加广泛,可适用于更多的现实场景中。研究人员期望实现更加通用的人工智能,即让机器像人类一样通过学习和思考来解决问题。迈向通用人工智能的一条重要途径是深度强化学习方法。相比于发展成熟的单智能体强化学习领域,多智能体强化学习领域仍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面向非完全信息环境的多智能体协同强化学习因更加贴近人类的真实生活而引起研究人
学位
近年来,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高速发展,深度神经网络相关技术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并且正在被应用到越来越多的实际场景中,成为现实世界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在这个过程中,当前的深度神经网络在一些方面也暴露出和人类大脑之间的显著差距,例如在训练样本不足时会出现过拟合现象,以及增量式地学习新知识时会灾难性地遗忘原先学过的旧知识。不幸的是,较少的训练数据和增量式的学习需求对于现实世界中的智能体来说非常常见,导致
学位
近年来,智慧城市的大力推动以及物联网技术的日益成熟,催生了大量的时序数据。时序数据分类作为时序数据挖掘中的前沿问题之一,一直备受研究人员的关注。而且现在随着传感器的种类和数量增多,时序数据的数据量和复杂性也随之提高,使得时序数据分类成为一项更具挑战性的任务。目前主流的时序数据分类方法主要分成两类:传统方法和深度学习方法。传统方法容易受领域知识的限制,不太适合当下的时序数据分类任务。而基于深度学习的
学位
身处大数据时代,人工智能技术为我们生活带来诸多便捷,身份认证便是其中之一。人脸检测与识别作为身份认证最重要的支撑技术,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特别是近年来,深度学习的发展极大提升了人脸检测与识别的性能。在疫情的大背景下,出行佩戴口罩是自我保护的重要方式,口罩带来了人脸遮挡问题,而遮挡带来的人脸信息丢失以及遮挡物信息干扰给现有的人脸检测与识别算法带来极大挑战。如何弥补因遮挡而丢失的特征信息以及如何剔除因
学位
背景断层皮片移植是整形和皮肤手术中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中厚皮片具有存活较易,在存活后的收缩性、耐磨性、颜色改变等方面不明显等特点,在整形外科中被广泛应用于身体各个部位皮肤缺损的修复。而移植后留下来的皮片供区,愈合过程中疼痛、瘙痒等不适及伴发感染等并发症,极大增加了患者的痛苦。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是一种生长因子,可通过刺激上皮细胞有丝分裂和趋化性来调
学位
目的与外伤相关的面部瘢痕可能会对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深远的影响。硅凝胶膜(Silicone Gel Sheeting,SGS)是目前预防增生性瘢痕的首选产品。我们对面部外伤行急诊清创缝合手术后希望预防明显瘢痕的患者推荐硅凝胶贴膜,但这类产品在临床上的使用存在诸多限制。最近的研究表明,A型肉毒毒素(Botulinum Toxin Type A,BTA)具有抗增生性瘢痕的特性,其机制包括降低伤
学位
近年来,随着硬件性能的不断提升,深度学习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极大的推动了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的发展。然而,深度学习在这些领域中优秀的表现,离不开训练阶段所使用的海量数据。但是在不少实际场景中,受限于隐私、安全等原因,难以提供足够的数据供模型训练,因此围绕小样本展开的研究逐渐成为热点。现阶段,在小样本图像分类领域,针对类别间差异不大的细粒度数据集,不少模型都能够获得较好的效果。然而,当模型训
学位
时间序列数据中的异常数据蕴含了重要信息,如心电数据中异常模式对应心脏疾病,信用卡异常交易数据对应欺诈事件等,因此对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异常检测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基于深度学习的异常检测算法在训练时只关注正常数据的深度特征提取,当正常样本与异常样本比较相近时,提取的特征不能有效区分正常和异常。而在实际应用场景中其实部分异常数据是已知的,但现有的大多数异常检测算法并没有考虑利用这些先验知识,忽略了异常数据对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