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知识网站上运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进行治疗的病案进行收集整理。《伤寒论》里经方的内容知识以及经验传承一直是国家研究的课题以及受到高度的重视。
《伤寒论》中早有记载到麻黄连翘赤小豆汤这一条经典方。距今已经有一千八百年的历史了。有不少历代医家在临床上有提出各种各样的论点,如对于本方药之功效的论述,药物的君臣佐使以及药量用法,还有对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功能主治等研究。一直以来本方的功效在临床上确实无容置疑,一般医家都以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来当做湿热黄疸、过敏、肾炎的主要用药。
中医学本身主要是透过辨证论治的方式来达到解决疾病问题,凭借这种独特的思辨方法、以及学术性多样化的特点,达到治疗的目的。中医的理论体系发展大多是立足于少数名医的经验书籍总结。因此对于经方的研究整理及传承工作一直都是提升中医学术水平及促进中医学界发展的重要手段。由于多种主观及客观原因影响下,研究与传承工作相当耗时费力,而且质量不佳,结论一直难统一成体系。因此,中医学界必须开展更创新的、且更切实有效的研究分析方法,利用数据分析,以巩固地传承名医家的学术精髓及成果,令中医学发展更加快及推前。
方法:
本研究以现代研究为主,收集1988-2018年间所公开发表于中医药期刊有关于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的个案,通过严格的纳入以及排除标准,筛选出病案共120例子。符合条件的病案纳入代号分配。先将其代号与年龄、性别、病名、证型、症状、用药药量等,纳入Excel档案中,建立总数据库,透过利用由燕山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洪文学教授所带领的团队提供的[数据挖掘文本技术]一形式概念分析的方式,以非统计性的编序结构模式为主轴。通过利用此全新的资料文本挖掘方法,建立出属性偏序结构图以发现新的知识。再透过结构图的分析使数据更层次化和可视化地进行知识表达,对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的医案文献做出整理,整合出具建设性及可发展性的结论供参考。
成果:
本研究经过筛选,对符合的要求的病案进行内容录入,以建立数据库,并通过形式概念分析的方式对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方的临床应用进行数据分析,包括了病名、证型、症状、舌脉、方药等进行分析,总结出近代医家在临床上对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的应用规律及疾病的转归。
从数据分析的结果:(1)病名:在应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所治疗的疾病中,以荨麻疹、水肿、黄疸、湿疹、慢性肾炎、口腔溃疡、肾盂肾炎、咳嗽为最多见。(2)证型:在证型中则是有湿热内蕴、风寒外束、风水相博、脾肾阳虚、湿热郁表、水湿内停等为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方的证型。其中湿热内蕴与风寒外束为最主要的证型。(3)症状:在所收集的症状中有发热、恶寒、咽痛、皮肤瘙痒、斑疹、四肢水肿、四肢冰冷、口渴、心烦、尿黄、尿少、疲倦乏力、寐差等,而其中以皮肤瘙痒、斑疹隐隐、尿少、疲倦乏力、发黄为常见的症状。舌:舌象结构图中:舌淡、舌红、舌降、齿痕为病案中常见的舌质,而又以舌质红为最多见。舌苔:病案录入的舌苔包括了,苔白、苔黄、苔薄、苔厚腻、少苔等,而以舌苔厚腻、舌苔黄为最多见。脉象:脉象方面病案里录入的包括了浮脉、沉脉、缓脉、数脉、滑脉、弦脉、紧脉等,而以数脉、滑脉、弦脉最多见。(4)药物:药物包括了麻黄、连翘、赤小豆、桑白皮、杏仁、炙甘草等为主要用药,而在加减方面则以薏苡仁、防风为最常见的增加用药。(5)治法:以清热祛湿、解表祛风为主。此外也发现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方中的男性患者较女性患者来得多。从属性偏序结构图微观分析则能够发现,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在临床上多用于肝胆科、皮肤科、还有肾病科。而肝胆科之黄疸以湿热内蕴证为主;而皮肤科如湿疹、荨麻疹则大多数以风寒外束,表邪不得解,以斑疹、瘙痒为主要表现;至于肾病科类则是以水肿、小便不利为其主要临床表现,其证型包含了风水相博、水湿内停、脾肾阳虚等等所致。
结论:
研究成果除了得到了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的运用规律外,也展示了形式概念分析生成的属性偏序结构图,能全面的、客观的、多层次、多方位、可视化的去表达出此方的功效及临床应用理念,使得原本大量无规则的数据转换成有意义的知识,这对日后中医的发展起着极大的传承意义。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知识网站上运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进行治疗的病案进行收集整理。《伤寒论》里经方的内容知识以及经验传承一直是国家研究的课题以及受到高度的重视。
《伤寒论》中早有记载到麻黄连翘赤小豆汤这一条经典方。距今已经有一千八百年的历史了。有不少历代医家在临床上有提出各种各样的论点,如对于本方药之功效的论述,药物的君臣佐使以及药量用法,还有对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功能主治等研究。一直以来本方的功效在临床上确实无容置疑,一般医家都以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来当做湿热黄疸、过敏、肾炎的主要用药。
中医学本身主要是透过辨证论治的方式来达到解决疾病问题,凭借这种独特的思辨方法、以及学术性多样化的特点,达到治疗的目的。中医的理论体系发展大多是立足于少数名医的经验书籍总结。因此对于经方的研究整理及传承工作一直都是提升中医学术水平及促进中医学界发展的重要手段。由于多种主观及客观原因影响下,研究与传承工作相当耗时费力,而且质量不佳,结论一直难统一成体系。因此,中医学界必须开展更创新的、且更切实有效的研究分析方法,利用数据分析,以巩固地传承名医家的学术精髓及成果,令中医学发展更加快及推前。
方法:
本研究以现代研究为主,收集1988-2018年间所公开发表于中医药期刊有关于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的个案,通过严格的纳入以及排除标准,筛选出病案共120例子。符合条件的病案纳入代号分配。先将其代号与年龄、性别、病名、证型、症状、用药药量等,纳入Excel档案中,建立总数据库,透过利用由燕山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洪文学教授所带领的团队提供的[数据挖掘文本技术]一形式概念分析的方式,以非统计性的编序结构模式为主轴。通过利用此全新的资料文本挖掘方法,建立出属性偏序结构图以发现新的知识。再透过结构图的分析使数据更层次化和可视化地进行知识表达,对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的医案文献做出整理,整合出具建设性及可发展性的结论供参考。
成果:
本研究经过筛选,对符合的要求的病案进行内容录入,以建立数据库,并通过形式概念分析的方式对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方的临床应用进行数据分析,包括了病名、证型、症状、舌脉、方药等进行分析,总结出近代医家在临床上对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的应用规律及疾病的转归。
从数据分析的结果:(1)病名:在应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所治疗的疾病中,以荨麻疹、水肿、黄疸、湿疹、慢性肾炎、口腔溃疡、肾盂肾炎、咳嗽为最多见。(2)证型:在证型中则是有湿热内蕴、风寒外束、风水相博、脾肾阳虚、湿热郁表、水湿内停等为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方的证型。其中湿热内蕴与风寒外束为最主要的证型。(3)症状:在所收集的症状中有发热、恶寒、咽痛、皮肤瘙痒、斑疹、四肢水肿、四肢冰冷、口渴、心烦、尿黄、尿少、疲倦乏力、寐差等,而其中以皮肤瘙痒、斑疹隐隐、尿少、疲倦乏力、发黄为常见的症状。舌:舌象结构图中:舌淡、舌红、舌降、齿痕为病案中常见的舌质,而又以舌质红为最多见。舌苔:病案录入的舌苔包括了,苔白、苔黄、苔薄、苔厚腻、少苔等,而以舌苔厚腻、舌苔黄为最多见。脉象:脉象方面病案里录入的包括了浮脉、沉脉、缓脉、数脉、滑脉、弦脉、紧脉等,而以数脉、滑脉、弦脉最多见。(4)药物:药物包括了麻黄、连翘、赤小豆、桑白皮、杏仁、炙甘草等为主要用药,而在加减方面则以薏苡仁、防风为最常见的增加用药。(5)治法:以清热祛湿、解表祛风为主。此外也发现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方中的男性患者较女性患者来得多。从属性偏序结构图微观分析则能够发现,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在临床上多用于肝胆科、皮肤科、还有肾病科。而肝胆科之黄疸以湿热内蕴证为主;而皮肤科如湿疹、荨麻疹则大多数以风寒外束,表邪不得解,以斑疹、瘙痒为主要表现;至于肾病科类则是以水肿、小便不利为其主要临床表现,其证型包含了风水相博、水湿内停、脾肾阳虚等等所致。
结论:
研究成果除了得到了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的运用规律外,也展示了形式概念分析生成的属性偏序结构图,能全面的、客观的、多层次、多方位、可视化的去表达出此方的功效及临床应用理念,使得原本大量无规则的数据转换成有意义的知识,这对日后中医的发展起着极大的传承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