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龙戏艺术研究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objec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龙戏因古时的黄龙府而得名,是主要流行于吉林省扶余、农安一带的东北地方戏剧。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黄龙戏有着独特的审美艺术价值,承载着重要的历史文化意义。但是,由于黄龙戏成为正式戏种的历史相对较短,加之受到地域性因素的限制,当前黄龙戏的研究相对薄弱,总体上尚未形成系统性的框架,略显碎片化倾向。从现有研究成果来看,黄龙戏研究的基本范式可以笼统地概括为基础性文献挖掘与整理、舞台表演艺术研究、经典剧目评论、文化学反思以及发展规划导向等五种类型。这些已有的研究从不同方面拓宽了黄龙戏的研究领域,丰富了黄龙戏的研究基础,在理论层面推进了黄龙戏的学理深入,但也存在研究体系缺失、学术史定位模糊、方法论缺失等弊端。鉴于黄龙戏现有研究成果正负两方面的优劣得失,本研究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坚持历史与逻辑相一致的原则,立足黄龙戏发展演变的内在逻辑,遵循民间艺术发展规律,以方法论革新为先导,以史论结合为抓手,以艺术实践反馈导向为路径,采取内部研究与外部研究相互渗透、影响研究与比较研究相互补充、文化研究与文学批评相互支撑的研究方法,系统性概括黄龙戏的审美艺术价值,科学性厘定黄龙戏艺术史意义,完整性归纳黄龙戏舞台表演实践经验,战略性展望规划黄龙戏的未来发展方向。预期在文献整理、艺术史定位、审美价值考辨、未来发展前景四个方面取得持续性深入,扎实推进黄龙戏研究的学理化。作为地方戏曲的典型代表,黄龙戏有着鲜明的地域特征,一方面有着深刻的北方民族渔猎文化烙印,带有浓郁雄壮矫健的精神气质;另一方面,黄龙戏的表演唱腔带有鲜明的东北方言特征,不仅简洁生动,而且将东北人直率幽默的性格充分显现。从艺术谱系的意义上来说,黄龙戏的直接来源为我国独特的皮影艺术。两宋至清末,传入东北的皮影戏经过长期与关东本地民间小调、曲牌、香调等相融合,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特艺术风格,形成黄龙戏的最初雏形。民国初年,影调剧(将由幕后操纵皮影转化为真人演员直接登台演出)的出现标志着黄龙戏作为一种新的地方曲艺表演艺术形式得以完善并最终确立。解放以后,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及老一辈艺术家的共同努力之下,地方曲艺迎来发展的春天。1958年农安县对流行于本地一带的影调剧加以改革,正式命名为黄龙戏。从此黄龙戏进入高速发展时期。经过几代从业者的辛勤付出,黄龙戏成为农安的历史文化名片之一,审美艺术价值获得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进入新时期以后,黄龙戏继续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魂系黄龙府》《大漠钟声》《圣明楼》等经典剧目的成功演出在国内戏剧界产生轰动效应。但随着商品化时代的到来,黄龙戏也承受着所有传统戏曲共同面临的发展挑战,需要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开辟新的发展路径。黄龙戏富含积极进步的思想主题,主要涵盖民族团结渴望,爱国主义精神,文化痼疾的深层次反思以及悲剧的全新建构与审美呈现等几个方面。黄龙戏的历史题材剧目对男性固有的暴虐与贪婪进行深入骨髓的揭露,彰显出强劲有力的批判力度。对女性的反思则以积极赞美与理性反思的双向度中有机展开。既在客观层面上给予女性柔美的必要积极认同,又从文化反思层面对其潜在的文化痼疾展开深入的批判性反思,创造性地开创出双向反思的维度,并在此基础上探究所有可能的救赎方式中展开人性温度的热切呼唤。黄龙戏的现实题材剧目在虚构情节的过程中注重普遍人性的传达,从人类共同精神追求和审美理想的维度建构戏剧的真实性。黄龙戏善于以全景式纪实的方式实现对现实的积极介入,同时兼顾以理想性观照的方式展望未来。黄龙戏的基本叙事方式是将大众内心的声音以直白的方式反映在语言层面上。黄龙戏的叙事时间具有单向性和不间断性特征,舞台表演注重开场人物、报家门、曲牌的预示功能与接受心理导引。黄龙戏的内在结构中存在普遍性的二元对立,这种二元对立即是客观现实的真实描摹,同时也是价值取向的自觉呈现。黄龙戏在内部结构的设置中十分注重多重辩证的合理搭建,在现实与虚构的事实统一、感性与理性的矛盾纠结以及想象与真实的双向互动。黄龙戏在情节叙事的展开过程中特别关注戏剧效果的多维性,不仅在时间线索的推进过程中内嵌无限的审美意蕴,在逻辑线索的展开过程中设置复杂的丰富结构,而且在情感线索的叙述过程中借助情节的突转最大限度地激发观众的情感共鸣。黄龙戏的角色行当体制基本上秉承了中国古典传统戏剧的角色划分。黄龙戏舞台艺术表演所运用的身段和特技可以分为常用身段、特技与独有身段、特技。黄龙戏的唱腔音乐属于板腔体式,可以分为南腔和北腔两种。其中南腔以吸收辽宁、冀东影调的成分较多;而北腔则以吸取吉林、黑龙江影调的成分为较多。黄龙戏的舞台美术设计风格以秀雅、隽永、俏丽、清秀、精致为特点。进入21世纪之后,黄龙戏的舞台设计发生重大变化,不仅融合了现代舞台表演的特点,而且注重现代化技术手段的烘托,服饰也融合了其他舞台艺术的优势,逐步探索出自己的独异风格。黄龙戏通过艺术形式的经典创造和审美理想的完美建构,有效实现了审美价值的多维突创。作为被纳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民间艺术,黄龙戏不仅是传统文化观念的鲜活载体,同时也是现代精神重铸的重要依托。黄龙戏在树立文化自信,激发民族文化认同感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历代黄龙戏剧作家与表演艺术家的不懈努力之下,黄龙戏有效应对现代性强烈冲击之下的消亡危机,持续维系旺盛的艺术生命力,有效实现了传统文化观念的现代重铸,以坚实的基础保卫了我国的文化安全。有理由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之下,黄龙戏一定会在未来取得更大的艺术成就,释放强劲的活力,焕发新的生机。全文共分六部分。第1章绪论通过对既往黄龙戏研究范式的归纳与评判,论证研究路径的合理性,在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确立本研究拟解决的学术问题及预期成果。第2章介绍黄龙戏的历史渊源和发展历程,从黄龙戏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艺术土壤两个维度透析黄龙戏独异的地域性和民族性,按照历史逻辑的线索梳理黄龙戏的发展历程,从不同时代黄龙戏的艺术呈现揭示其流变历程,在历史的纵深中总结其内在逻辑规律,并在此基础上系统揭示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黄龙戏对民族文化心理和时代精神的记录与承载。第3章系统分析黄龙戏剧目的基本主题和思想意义,从民族团结友谊、爱国主义精神、封建男权的批判与女性意识的反思、悲剧的全新建构与审美表现等方面透析黄龙戏的审美趣味与审美理想。第4章考辨黄龙戏在文学方面的艺术审美表现,从叙事方式和叙事结构两个维度系统揭示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黄龙戏取得的审美价值,并在艺术接受的意义上深化黄龙戏的审美价值。第5章从舞台表演艺术的维度介绍黄龙戏的审美特色,从行当划分、唱腔和舞台设计三个方面全面系统介绍黄龙戏的艺术呈现方式,透析黄龙戏审美价值生成的独异表现。结语总结黄龙戏艺术形式的经典创造与审美理想的完美建构,再次论证黄龙戏在审美价值多维突创的意义上树立文化自信,发挥激发民族文化认同感的积极作用,并在此基础上确证未来黄龙戏发展的内生动力。
其他文献
马赫-曾德(Mach-Zehnder,MZ)调制器在光信号的高速率、远距离的传输方面具有优势,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光通信系统中。近几年,高带宽、低功耗的薄膜铌酸锂MZ调制器方案拥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和很好的应用前景;其通常使用高精度的电子束光刻来进行制作,成本高、速度慢,不利于大规模的实际应用。针对这一现状,本论文主要研究高速薄膜铌酸锂MZ调制器,基于紫外光刻的工艺对其设计、制作与性能优化进行深入研究,成
学位
<正>数学因变化而充满活力,图形因运动而精彩纷呈.以动点为载体,几何图形的运动为背景的最值问题,是各地中考的热门考点之一.这类题题型设计新颖、结构独特,常以压轴题的形式呈现,学生面对此类问题显得束手无策.如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有步骤地进行分析与思考,有效突破解题的关键和难点,从而提升解题能力呢?G·波利亚在其以启发式教学为导向的“怎样解题表”中将解题过程分为理解题目、制定计划、执行计划和回顾反思四个
期刊
随着信息化时代发展和战场模式转变,由无人机集群、星链卫星等构成的具有小型化、低成本、分布式、易组织特征的分布式雷达已成为未来雷达的重要发展方向。性能有限的雷达个体通过高效协同可以发挥出巨大的性能优势,但其成功应用仍然面临许多挑战。一方面,诸如非直达波、低SINR、转发式干扰等复杂环境,以及高速机动、集群等复杂目标的出现,都对分布式雷达的处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另一方面,小型化雷达节点的通信带宽和计
学位
<正>研讨背景:为保证体育课的运动强度达到体育练习的标准与要求、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每节课教师是否可以安排结合专项运动技能的体能练习?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基础上,教师如何安排体能练习,以更好地提高课堂质量?基于以上问题,本期"群英荟萃"栏目旨在针对体育课堂教学中落实体能练习的实施策略进行研讨,使专项运动技能与体能练习有效结合,从而在增强学生体能的同时,有效促进学生专项技能的形成。
期刊
“教—学—评”一致性是基于新课标,实施教学的有效途径,是学科核心素养落到实处的有力保障。“双减”背景下,做到“教—学—评”一致性,实现高效课堂,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深化“教—学—评”一体化,将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学习成效三者紧密关联起来,真正做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
期刊
“教”以目标为导向,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学”以发展素养为核心,与“教”的内容保持一致,“评”则是为了促教和促学。新课标教学导向和“减负增效”的语篇教学需求,促使教、学、评三方面融合统一;全面、全体、全程的质量观更凸显其教学价值。构建“以全体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活动效益”“以发展思维为主,关注学生语用能力”“以成果汇报为主,关注学生英语表现”教学评路径,能有效促进“教-学-评”一体化的语篇教学的
期刊
目的 优化黄连汤颗粒的成型工艺,并对其质量一致性进行评价。方法 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药辅[糊精-糖粉(3∶1)]比、乙醇体积分数、润湿剂(乙醇)用量为影响因素,成型率、休止角、吸湿率、溶化率及其总评“归一值”(OD值)为评价指标,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成型工艺。采用HPLC指纹图谱与物理指纹图谱相结合的评价模式,对不同批次间颗粒质量的一致性进行评价。结果 最佳条件为药辅比1:1.5,
期刊
近来水体环境污染成为食品安全中的严重问题,铅和镉成为影响水体的主要毒性重金属。鲫鱼作为典型淡水鱼品种,被中国和世界其他地区食用,并能指示水体中的有机和无机污染物。本研究试图探讨鲫鱼在不同环境铅、镉浓度下的生化毒理反应,组织病理学及代谢生物标记。暴露于5mg/L的亚致死浓度下半静态生物测定鱼体急性毒性,病理组织学和微量金属变化,结果显示铅发生显著积累,并伴随鳃、肾、肝、脑组织发生病理变化。回归分析显
学位
诱变来源的突变体广泛应用于大豆[Glycine max(L.)Merr.]基因功能研究以及品种选育,但在现阶段也面临三个方面的问题待改善。第一,经典的因果突变定位方法,例如混合分组分析(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BSA),需要突变体材料经历若干世代自交或者杂交,这极大延长了因果突变定位的周期。第二,大豆突变基因的功能机制解析还缺乏可参考的先验数据库。第三,突变体的因果突变
学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