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FePO<,4>的第一性原理计算及改性实验研究

来源 :中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k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整个锂离子电池体系中,正极材料的性能至关重要。随着锂离子动力电池成为具有竞争力和发展前景的一类动力源,价廉高能的新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开发应用是锂离子电池发展的重要任务。 橄榄石型结构的LiFePO4作为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具有较高的理论容量,良好的循环性能,丰富的原料来源,低廉的成本,良好的安全性能以及对环境友好等特性。然而,LiFePO4低的电子电导率和锂离子迁移速率,制约了它在锂离子动力电池中的应用进程。 本文采用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对纯磷酸铁锂、掺杂改性磷酸铁锂材料的导电性和锂离子扩散性进行了初步研究。并采用固相法,通过掺锰和包覆碳,以及对合成条件进行优化,得到了性能优异,振实密度较高的磷酸铁锂正极材料。 1.采用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在不考虑电子自旋条件下,计算得出磷酸铁锂脱嵌锂电压平台为3.24V,略低于实验值;铁位替代25%(原子比)的二价Mn,使费米面附近出现新的态密度,增加了费米面附近的态密度值,表明掺杂能提高材料的本征导电性。但采用过渡态搜索的方式计算扩散激活能时,发现同样的掺杂会导致锂离子扩散激活能的上升,对锂离子的扩散不利。 2.研究了碳包覆对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采用酚醛树脂作为碳源,用固相球磨+氩气保护烧结法制备了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碳包覆量为5%时电化学性能最佳。 3.对碳包覆改性磷酸铁锂材料铁位掺Mn的实验研究。控制Mn掺杂量3%时,能进一步提高材料电化学性能,制备的改性材料以0.1C,0.5C,1C,2C充放电时,放电容量稳定在154,145,140和135mAh/g左右,且循环性能优异。 4.在保持改性磷酸铁锂电化学性能的基础上,通过工艺改进和选择新的原料两种方式提高材料的振实密度。碳包覆量5%条件下,优化预烧结工艺,振实密度由1.05 g/cm3提高到1.22g/cm3。以0.1C、0.5c、1C、2C充放电时,放电容量分别为155.8、140、130、119mAh/g,电化学性能和振实密度同时得到提高;用廉价的氧化铁取代草酸亚铁,控制碳包覆量,也能提高材料的振实密度,制备的LiFePO4/C材料振实密度为1.15g/cm3,以1C充放电时质量比容量为125.5mAh/g。
其他文献
为探讨磁交换耦合作用对纳米晶软磁合金磁性能的影响,测定初始磁导率与温度关系具有实际意义。本文通过DTA、DSC、XRD、Hopkinson效应测试等实验手段,着重研究了退火温度对Co
介孔二氧化硅(SiO2)材料具有很高的热稳定性和水热稳定性,较高的比表面积,同时还具有在纳米范围内规则排列且可调的孔道结构,这些优势使其在光、电、磁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
[背景]近年来,“网络外卖订餐”深受学生、上班族等各类消费群体的欢迎,已成为广州居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近来,网络外卖食品安全事件频发使之卫生问题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然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lenalidomide(Revlimid,R)-based chemo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relapsed/refractory multiple myelom
本文总结了碾压混凝土的发展过程和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的优势以及在北方寒冷地区的应用情况。阐述了含气量对于高寒地区碾压混凝土抗冻耐久性的重要性,说明了碾压混凝土含气
本文利用双亲性离子液体1-十六烷基-3-甲基咪唑盐(IL)和经IL改性后的具有不同长径比的碳纳米管(IL/MWCNT),通过溶液共混的方式,分别制备了PVDF共混物和纳米复合材料,同时利用FESEM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SiOC基陶瓷作为一种广泛使用的非晶陶瓷,具有低成本,良好的高温稳定性及抗氧化性,与轻质的碳纤维骨架形成的复合材料可以克服传统陶瓷材料脆性大、韧性差、抗损伤能力低等缺点,可
牙髓病、根尖周病、牙髓坏死等是导致牙齿早失的主要原因。根管治疗是保存患牙,避免其早失的一种有效方法。根管治疗的成败与根管充填时所采用的材料有密切的关系。本文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