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点击化学法制备碳纤维跨尺度增强体及其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研究

来源 :南昌航空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djxbz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碳纤维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汽车、建筑等领域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对于碳纤维复合材料而言,良好的界面性能是材料力学性能的保证。但由于碳纤维表面光滑无活性基团,与树脂基体结合时主要依靠的是物理结合,使得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远远达不到预期,因此有必要对碳纤维的表面进行改性,提高纤维与树脂的结合,改善复合材料的界面性能。本文通过对碳纤维表面进行多步处理,结合纳米材料氧化石墨烯、超支化聚(硫醚-酯)及超支化聚酯,依靠点击化学法快速有效的制备跨尺度增强体,然后选用环氧树脂为基体制备复合材料。氧化石墨烯的加入可提高碳纤维表面的粗糙度,大幅增加纤维与树脂基体的机械啮合效应,超支化聚(硫醚-酯)和超支化聚酯的引入使得碳纤维表面的活性基团增加,与环氧树脂之间的化学键合和浸润性都得到了提高。因此,氧化石墨烯和超支化聚合物的引入可明显改善碳纤维与树脂基体间的相容性,提高两者间的界面强度。基于此,本文采用了“grafting from”和“grafting to”两种不同的接枝手段来实现超支化聚合物和氧化石墨烯在碳纤维表面的接枝。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碳纤维经过丙酮去胶处理后,分别采用硝酸氧化法和等离子体氧化法对碳纤维进行表面处理,得到氧化碳纤维(CF-Oxi);通过傅里叶红外吸收光谱仪(FTIR)对两种方法改性的碳纤维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均能够使得碳纤维表面引入含氧活性基团;通过对比两种方法的实验条件和最终接枝效果,发现等离子体法更为安全、简单、高效。(2)采用γ-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90)对碳纤维和氧化石墨烯表面进行改性,通过水解缩合反应得到巯基功能化碳纤维(CF-KH590)和巯基功能化氧化石墨烯(GO-KH590);利用傅里叶红外吸收光谱仪、综合热分析仪(TGA)等对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KH590成功接枝在碳纤维和氧化石墨烯表面,且接枝率分别为5.13%和6.70%。(3)基于跨尺度结构设计的思想,分别采用“grafting from”和“grafting to”两种不同的接枝手段制备了氧化石墨烯-超支化聚(硫醚-酯)-碳纤维(GO-HPTEE-CF)跨尺度增强体和氧化石墨烯-超支化聚酯-碳纤维(GO-H20-CF)跨尺度增强体;通过FT-IR、TGA、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成功制备出了跨尺度增强体;此外,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两种超支化聚合物的引入均能有效防止氧化石墨烯在碳纤维表面的团聚,并能有效提高碳纤维的力学性能。(4)选用环氧树脂E-51为基体,三乙烯四胺为固化剂,与不同改性阶段的碳纤维制备成复合材料并对其力学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改性后的碳纤维界面性能得到提高,以共价键结合和机械啮合共同作用的界面能够帮助碳纤维复合材料承受更大的载荷和避免应力集中;GO-H20-CF跨尺度增强体单丝拉伸强度、复丝拉伸强度相比原始碳纤维分别提高了35.66%和44.34%。GO-H20-CF跨尺度增强体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层间剪切强度、界面剪切强度相比原始碳纤维复合材料分别提高了34.58%、59.94%和147.99%。GO-HPTEE-CF跨尺度增强体单丝拉伸强度、复丝拉伸强度相比原始碳纤维分别提高了21.45%和34.19%,其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层间剪切强度、界面剪切强度分别提升了23.99%,50.19%和136.96%。场发射扫描电镜结果显示,两种跨尺度增强体复合材料断口处的纤维拔出较少,且纤维断口不平整,表面附着有大量树脂,表明纤维与树脂基体之间的黏附作用增强,结合更为牢固,界面性能得到提高。
其他文献
本文从晚商至西周时期鲁北地区考古遗存出发,通过对陶器鬲、簋、豆、盆、盔形器等器类的类型学分析,将墓葬与居址材料划分为五期十段,年代分别对应殷墟一期、殷墟二期、殷墟三期、殷墟四期、西周早期早段、西周早期晚段、西周中期早段、西周中期晚段、西周晚期早段、西周晚期晚段至春秋初年,从而初步建立起该地区晚商至西周时期的年代学框架。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对居址与墓葬材料的文化因素与时空分布的分析,将该时期鲁北地区
高分子材料在成型加工和长期使用过程中,容易受外力挤压、冲击等外部因素影响而产生微裂纹。假如裂纹未及时进行有效修复,势必导致材料使用寿命减短和力学性能下降,从而增加了材料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隐患。根据仿生原理,当生物体受伤时,自主识别伤口的位置并通过物质的补给和外界刺激,将物理性能转变为能够治愈自身损伤的化学能和物理响应的能力。因此,通过在高分子材料中引入新型自修复技术,制备出具备自我诊断、识别和自主
在过去几十年里,有机合成中异腈酸酯的使用在化学多样性的产生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化学多样性已经在有机和药物化学以及聚合物领域中得到了应用。异腈是有机合成中一类非常有用的C1源,并广泛应用于形式多样的反应体系之中,尤其是在异腈参与的多组分反应(IMCR)中取得了显著成果。从有机合成发展角度看,对不饱和烃的转化极大地推动了该学科方向以及相关产业的快速进步。围绕不饱和烃物质转化反应的研究构成了化学学科发展的
国家审计在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促进城市创新要素集聚中发挥着积极的治理效应。利用中国285个城市的经验数据,探究国家审计治理对城市创新要素集聚的影响效应以及创新环境的中介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国家审计治理有利于促进城市创新要素集聚,这种功能主要体现在城市人才要素集聚、资本要素集聚、技术要素集聚和数据要素集聚;国家审计治理可以通过优化创新环境促进城市创新要素集聚。城市异质性检验发现,国家审计治理对城
健全税务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制度是法治政府建设过程中地方税务部门税收征管治理改革的重要举措。文章以2016年起各省级税务局陆续出台的《税务行政处罚裁量基准》为准自然实验场景,探究了税收征管规范化与公司审计定价的关系。研究发现,各地方税务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实施后,税收征管规范化显著提高了公司审计定价,而且这种关系尤其体现在避税程度较高和征纳合谋程度较高的公司中。研究结果表明,伴随着税务行政处罚裁量基准的实
拥有海外经历作为高管的重要特征之一,会对公司决策产生影响。以2008~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高管海外经历对上市公司高质量审计需求的影响。研究发现:高管海外经历显著提高公司对高质量审计的需求,海外经历高管所在公司聘请更高水平的会计师事务所,在年报审计中支付更高的审计费用;高管海外经历有助于提升公司审计质量,海外经历高管所在公司获得标准审计意见的可能性更高,盈余管理行为更少。进一步检验
企业数字化转型作为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相互融合的重要方式,对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综合考虑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三个阶段及其特点,利用文本挖掘和人工阅读相结合的方法,从二维角度衡量企业数字化转型,以2009—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数据,采用多时点DID模型,考察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审计质量的影响及作用渠道。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可以通过提高信息透明度和降低企业
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提升发展能级和竞争力。以拓展增值服务为突破口创新服务模式,是行业摆脱“低端锁定”,实现“高端突围”的可行路径。从历史逻辑来看,国际注册会计师行业从鉴证服务、增信服务再向增值服务的拓展,为行业服务模式创新提供了经验借鉴;从现实条件来看,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已构建起较完善的专业标准体系、组织平台体系和业务目录体系,为行业服务模式创新奠定了现实基础。基于此,按照“服务理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深入推进现代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建设,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建设日益成为了推进我国具有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国家治理体系指的是在党的领导下对经济、政治、文化各领域体制机制和法律法规的安排,国家治理能力指的是具有的改革发展、内政外交及治国理军等方面的才华。我们认为基层政府的治理是我们党在国家治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们党的治理重心
基于信息不完全视阈,采用双边随机边界模型,使用2007~2019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企业样本数据,定量估算审计定价决定中的剩余侵占效应。研究发现:会计师事务所和企业的剩余侵占效应对审计定价具有重要影响,在审计定价传统影响因素无法解释的部分,剩余侵占效应信息占比高达66.489%;会计师事务所和企业的综合剩余侵占效应最终将审计定价推高了4.803%,企业最终接受了一个高出合理水平的审计定价;剩余侵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