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干姜为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其后历代本草均有记载。《中国药典》历有收载。《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规定干姜为姜科植物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e.的干燥根茎。干姜具有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燥湿消痰之功效。《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干姜项下规定干姜应在冬季采收。到目前为止,未见国内外对干姜采收期与质量相关性的研究报道。本科题组选择全国干姜道地产区,研究2003年~2005年犍为干姜GAP基地干姜药材连续三年不同采收期对干姜质量的影响,经综合分析,认为犍为县干姜栽培品种之一黄口姜于种植当年12月初到12月20日为适宜采收期;另一个栽培品种白口姜于种植当年11月30日前后10天为适宜采收期;均属冬季范围。参考古今文献对干姜采收期的记载,认为中国药典收载干姜为冬季采收为宜,是恰当的。本文首次以药材性状、有效物质挥发油和辣味成分6—姜酚含量、浸出物含量等为主要指标,考察了不同干燥方法、加工方法、干燥温度对干姜药材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加工方法对干姜质量有显著影响。经综合评价,干姜的适宜加工方法为:取洁净的鲜姜(不去皮),低温(55℃)烘干。本文首次对干姜药材和干姜挥发油薄层色谱鉴别的展开系统进行了筛选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药典》2005年版干姜项下的药材展开系统最优。挥发油的展开系统则采用石油醚-乙酸乙酯(9:1)最佳。《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干姜项下未规定浸出物的测定。本课题组经试验研究,筛选出干姜浸出物的测定方法和含量为: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项下的热浸法(《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附录ⅩA)测定,用45%乙醇作溶剂。并初步确定干姜醇溶性浸出物不得低于12.00%。通过对产自全国9省27个产地干姜药材的系统研究,制订了干姜的质量标准(草案),与《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干姜项下相比,新增水分、酸不溶性灰分、重金属及有害元素的检查;新增醇溶性浸出物和6-姜酚含量来控制药材质量,使干姜质量标准更趋于完善。此外,首次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全国不同产地干姜药材建立了HPLC指纹图谱,对不同产地干姜进行了相似度评价,为不同产地干姜的鉴别提供了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