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酸四环素在黄河底泥上的吸附行为研究

来源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yb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和滥用,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有必要研究抗生素在环境中的迁移行为,为进一步研究抗生素对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影响提供依据。在天然水体中,底泥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它在水体中能发生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及生物化学反应,对于水体中污染物的形态分布、迁移转化及归宿等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研究以四环素为目标污染物,选用河南郑州花园口黄河底泥作为污染物迁移的载体,进行了静态和动态吸附试验研究。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表明,黄河底泥沙颗粒形状是不规则的,大多数颗粒的粒径在50微米以内,颗粒分散均匀,具有较大的表面积。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黄河底泥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还含有如伊利石,长石,白云石等成分。在静态吸附试验中,研究了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并考察了不同pH条件、离子强度和腐殖酸对四环素吸附的影响。由吸附动力学模拟可知,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对四环素在黄河底泥上的吸附过程,说明四环素在黄河底泥上的吸附可能为化学吸附过程。Elovich动力学模型也能够较好地描述试验条件下黄河底泥吸附四环素的动力学吸附行为,表明存在着显著的扩散速率控制过程。热力学研究证实四环素在黄河底泥上的吸附更符合 Langmuir吸附等温线模型,说明四环素在黄河底泥上的吸附以单分子层吸附为主。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升高温度促进了四环素的吸附。Toth吸附等温式拟合的相关系数也较高,也印证了吸附过程以单分子层吸附为主。不同pH条件离子强度对于吸附的影响均较大,表明四环素在黄河底泥上的吸附属于典型的外层吸附。同时,腐殖酸的存在对四环素在黄河底泥上的吸附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动态吸附试验中,研究了进水流速、不同pH条件、溶液初始浓度、黄河底泥的投加量和共存离子对吸附四环素的影响。随着进水流速、黄河底泥的投加量的增大,穿透时间增加,而随着初始浓度的增加穿透时间减小,pH=5时穿透时间最长为16 min。共存离子使得穿透时间缩短,对吸附有一定的抑制。Modified dose-response模型能够较好的描述黄河底泥对四环素的动态吸附过程。试验结果表明黄河底泥对四环素具有不可忽视的吸附持留能力。
其他文献
在公路岩质边坡的稳定性评价方法中,目前成熟的、而且能写入新的《公路路基设计规范》中的方法,主要还是以基于刚块体的极限平衡法为主,以工程类比法和数值计算法为辅。但是
随着城市公用与民用建筑及市政设施的更新、改造和建设,在建设过程中,大量旧建筑物被拆除,从而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目前我国建筑垃圾数量已占到城市垃圾总量的30%~40%。而现在
全过程造价控制是从项目立项到项目竣工的整个过程进行的造价咨询活动,包括招投标、设计方案比选和优化、施工过程控制和竣工结算审核等工作。建设工程消耗大量的工料及资源,它
饮用水中嗅味是给水处理领域所面临的亟待解决问题之一。其中的土霉味化合物2-甲基异茨醇(2-Methylisoborneol,2-MIB)和土味素(Geosmin)是水中一些蓝藻和放线菌产生的次生代
低能强夯+井点降水法,是利用低能强夯动力振动加密土体的特性、利用井点降水将产生的超孔隙水压迅速消散从而使土体得以较快固结的一种较新型方法。这对加固吹填土是一种经济
近年来,随着全社会节能减排意识的不断地提高,岩棉板作为一种新型节能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外墙外保温系统。与此同时,如何进一步提升岩棉板的性能指标,提升其在外墙复杂环境
随着建筑高度的增加和轻质高强材料的广泛应用,高层建筑结构的刚度相对降低,阻尼比呈减小趋势,风振效应日趋显著。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剧烈,沿海地区所伴随的台风效应已成为影响高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以轻型钢结构为主要材料的建筑在民用建筑和工业建筑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主要是因为这种建筑有着外形美观,施工进度较快,环保好,以及造价较
随着高等级公路建设的迅速发展,近年来我国隧道越建越多。然而,在山岭地区,受地形的限制,隧道展线往往十分困难,特别是在洞口段,多数隧道的两洞间净距要小于规范中关于普通分离式双
拉森指数(LR)和碳酸钙沉淀势(CCPP)是表征管网水质化学稳定性常用的指标,但这两个指标对给水管网铁释放的影响规律和机理目前并不清楚。本研究以从实际管网中挖取的、具有不同通水